《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指最为上层的军事行为是用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意图或者行为,而外交和武力次之,最为下层的则是用大量的兵力去攻打对方的基地即人海战术。

由此可见,当构今人度创助们对人海战术一向是持鄙视态度的,对于人海战术的集大成者——苏联,自然也完全有许多人觉得落后,觉得苏联对士兵的生命不负责。时至今日,即便苏联已经解体,人们对它的人海战术仍然是争论不休。

但正是苏联玩出了花样的人海战术,在一战中一役就打得日本抱头鼠窜,彻底打消了北上的念头,也正是多亏了苏联的人海战术在二战中给了德军迎头痛击,遏制了其嚣张气焰,帮助同盟国取得了胜利,同时对最终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海不“莽”,战术为先

人海战术,人们只要看到这个词语,脑海里面浮现出的就算遮天蔽日的人群没有头脑的向前冲锋,完全是拿人命去消耗对方的武装力量,但其实不然,真正的人海战术虽然还是不可避免的有大规模的冲锋,但首要的仍然是战术的安排。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人海也是分成不同的“海”的,你的人数是敌方的十倍就采取围攻的办法,五倍就直接攻击,只是一倍就要分而击之了,以保证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人海战术,人海为重,战术为先。

纵观历史上场面宏大的战争,无论是古代的长平之战、亥下之战还是近代的索姆河战役、皇帝会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柏林战役,投入的兵力不可谓不多,大家都希望用兵力压垮对方,但也绝没有人见面就冲锋,人海战术绝不是简单地“莽”起向前,而是战术成功后获取胜利的决定性一击。

炸弹洗地,人海冲锋

在苏联长期的人海战术中,最值得称赞的战役之一无疑是一战中与意图北上的日本之间发生的诺门罕之战。这场战役,完全体现了人海战术中的战争思想,是苏联不同于人的人海战术的集中体现。

虽然在诺门罕之战中,战争的总体局势是偏向于苏联的,但日本仍有一些高明的指挥官,战争局势仍不明朗,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时任战争总司令的朱可夫决定集结周围的苏联兵力,在经过疯狂的集结后,苏联拥有了10万多人的兵力,同时兼具规模庞大的机械化部队。

人海战术中人海的要求达到了,接下来就该体现战术了。苏联在了解到8月20日日军的军官会因为周末而去休假,前线部队亦然后,决定攻其不意,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苏军接到了作战令准备开战后,日军果然反应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海并不单纯的指人数的多少,庞大可观的机械化部队和充足的炸药储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决定使用人海战术之前,苏军并未将人一起推上阵地,而是先向日军基地投放了大量的炸弹,包括照明弹等,极大的削弱了日军的战力。

在这场战役中,苏军从战争开始到结束,一直不停地向日军基地投放炸弹,整个战争期间总共向日军投放了上万吨炸弹。

经过炸弹的洗地后,日军战斗力显著下降,在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和巨大兵力的冲锋下溃不成军,死伤惨重。

在诺门罕之战中,苏联推翻了人们对于人海战术的陈旧思想,用炸弹洗地,机械扫荡,人海冲锋的战争艺术向人们阐述了人海战术的精华——消耗敌方,强壮自身,再以“十倍围之”。

人数压制,心理压迫

尽管苏联在一战与日本的诺门罕之战中已经证明了人海战术不仅仅是人数的无限推进,而应该是削弱敌方,进而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凭借人数的压制,一举取得胜利。

但仍有不少人觉得是一战中的日本实力过弱,这才让苏联取得了胜利,人海战术仍然是最为低下的战争选择。

二战发生后,苏联与德军的交战,人海战术再次出现并再次取得胜利就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人海战术的偏见。不同于一战的日本,二战中的德国机械化规模大,士兵战力高,战争气焰嚣张,在当时的法西斯轴心国中都处于领先位置。

1943年底,苏军按照战争安排发动了“十次斯大林突击”中的第二次,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用沉重的一击彻底粉碎德军在乌克兰地区的战略意图,苏军彻底发挥了人多就是力量的优势,共聚集了263万的军队,是德军人数的一倍多。

在后勤上不占优势的苏军显然难以支撑200多万军队的长期作战,那么速战速决就成了苏军的最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苏军与德军交战于苏联境内的广袤平坦地带,苏联充分利用地势,对德军战线大规模推进,用装甲和坦克部队开路,随着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

据当时某一战线上的德军回忆,当他们面对苏军的100多万军队时,看到的不是无数的人头,而是连绵一片的颜色,每打倒一个人,随之而来的就是千人万人。

庞大的人数给了德军莫大的心理压力,在装备情况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最终败于苏军手下。相比于一战与日本的我强敌弱,二战中与德军的旗鼓相当则是进一步体现了苏联人海战术的战争思想——扬长避短,放大优势。

小结:

人海战术自战争中诞生起,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发展,人海战术仍然存在且发挥着巨大作用。人海战术不再是同诞生之初一样用“海量”的人压倒对方,更多的则是“海量”的机械、装甲和人了。不再是以命搏命,而是用各种手段放大自身的优势,再加之人数的压制,用最小的牺牲取得最大的战果。

对于人海战术的使用,早已解体的苏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无论是10万对几万的相对人海还是200多万的实际人海,人海战术的可怕永远不在于血肉之躯的人,而是庞大人数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因人数所能发大的战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