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得知列强,准备干涉大清内战,逼迫慈禧还政于光绪皇帝。失去理智的慈禧,为了保住自身的权势,以光绪的名义,向美、英、法、德等11个列强宣战了,最终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威胁北京的时候,手握重兵的李鸿章、袁世凯,为何不肯出兵救援慈禧?

1895年,大清输掉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光绪帝内心十分痛苦,他决定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行变法,拯救大清。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损害了大清旧官僚、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光绪皇帝手中没有实权,无法惩罚抵制变法的大臣,所以有人劝说光绪帝,效仿康熙等皇帝,设计除掉慈禧,将权力揽到自己手中,这样大臣就不敢反对了,变法也能顺利推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得知此事后,告密给了慈禧。慈禧为了保住自身的权势,立即发动政变,将光绪囚禁了起来,大量的维新人士,也遭到了慈禧的迫害,变法就此破产。光绪帝比较开明,他的变法等内容,有助于开放国门,发展商业等,更符合列强的利益,基于此,传出了列强准备干涉大清内政,逼迫慈禧还政于光绪的消息。慈禧可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舍弃大清利益去讨好列强,但绝对不会舍弃自己的利益去拯救大清,所以她失去理智地对11国宣战了。

随后,大清纵容义和团烧毁洋教堂,驱逐洋人等,美、英、法等八个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组成八国联军,开始侵略我国。危难关头,慈禧下诏,让袁世凯、李鸿章等各地督抚,率兵勤王,但李鸿章、袁世凯等晚清重臣的态度,十分让人玩味,他们集体拒绝出兵救援慈禧。

两广总督李鸿章,接到朝廷的诏书后,直接说道:“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他直接拒绝救援慈禧。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进士。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鸿章做曾国藩的幕僚,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后来,李鸿章从湘军体系中脱离出来,组建了淮军。

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后,曾国藩为了避免功高盖主,遭慈禧忌惮,主动解散了大部分湘军。湘军解散之后,李鸿章的淮军,成了大清实力最强的武装力量,为大清平定捻军起义,抵御外敌入侵做出了重要贡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淮军惨败给了日军,这让淮军元气大伤。战败之后,淮军统帅李鸿章,成了满清战败的背锅者,被解除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慈禧又让李鸿章做了两广总督,成了满清的封疆大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袁世凯任山东巡抚,他当时也拒绝出兵救援慈禧。袁世凯自幼读书不行,所以走了从军之路。淮军将领吴长庆和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订兄弟之好”,在吴长庆的提携下,袁世凯的军旅生涯颇为平顺。后来,他在朝鲜镇压叛乱立功,开始被清清廷重用。

1895年,清廷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给日军后,决定组建新式军队,从而提高大清军队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力出众,还颇得慈禧信任,所以清廷将组建、训练新军的重任交给了袁世凯。但这支新军,不但没有成为大清的拱卫者,反而成了大清的掘墓人。慈禧去世后,袁世凯依仗自己手中的新军,逼迫溥仪退位,从而结束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过这是后话。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李鸿章、袁世凯等满清的督抚重臣,集体拒绝救援慈禧,主要基于这两点。

一是出于公心。慈禧对列强宣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出于私心,但李鸿章、袁世凯等人,虽然忠于慈禧,忠于大清,可是他们并不愿意看到祖国生灵涂炭,被列强毁灭。从1840年的甲午战争开始,大清和列强爆发了不少战争,但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大清总是惨败给列强。

大清实力较弱,美、英、法、俄、日、德中的任何一个列强,大清都打不过,何况同时和8个列强作战,这无异于以卵击石,自不量力。李鸿章、袁世凯等人,不愿意看到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所以八国联军侵华之前,他们和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主动脱离了这场大战。

二是出于私心。晚清末期,虽然淮军、湘军、楚军、新军等军队,名义上属于清廷所有,但实际上,已成了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等督抚的个人军队。清军打不过列强的军队,所以李鸿章、袁世凯等人,不愿让手下的士兵去和列强交战,成为他们的炮灰,因此不肯救援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