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岁走进北京工人体育馆,21岁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再到56岁带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已经过去了48个年头。

无论是在家人眼里,还是郎平自己看来,“郎平”这两个字早已和排球紧紧连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作为冠军:顶峰之后,还要学会如何下山

1973年,平常的一天,13岁的小郎平走进北京工人体育馆,她举起自己喜爱的排球,爱不释手。她不知道,自己将在体育界掀起怎样的波澜。

初练排球时,郎平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她想要打进北京队,国家队,最后拿到世界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严酷的训练,许多当初和她一起入选的学生开始打退堂鼓。并劝她也不要“自讨苦吃”。

郎平却不信邪,只要有1%的希望,她就要拼上99%的努力。正是这种不畏难,不怕苦的精神,和超强的意志力,让她脱颖而出。

1978年,18岁,身高1.83米的郎平在参加全国甲级联赛时崭露头角,被教练袁伟民看中,选入国家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国家队后的郎平发现,周围高手云集,有天赋还努力的人,比比皆是,面对这样的处境,她只能和自己死磕到底。

从国旗到地面的距离是3.32米,这是美国排球巨星海曼的摸高,也是郎平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年,经历过千锤百炼的郎平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国队主攻手,在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上通过连续重扣得分,击败了有着“东洋魔女”之称的东道主日本队。

那一天,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了这个一记暴扣,为中国队夺回发球权的姑娘。是她稳定了战局,打下了江山,她叫郎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从1981年开始,中国女排开始收割世界冠军。

1982年秘鲁世锦赛,夺冠;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

1985年日本世界杯,夺冠;

1986年捷克世锦赛,夺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郎平也成为女排的灵魂人物,在世界杯,世锦赛,她甚至胜过美国传奇球员海曼,拿下MVP,被誉为“世界著名三大扣球手”之一,人送外号“铁榔头”。

但很快,高强度魔鬼训练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26岁退役时,郎平的膝盖磨损达到了六七十岁老人的程度。后来郎平嘲笑自己:哪里是铁榔头啊,这明明是纸榔头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峰回路转:从冠军到教练,人生再次登顶

和普通运动员转岗不同,退役后的郎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出去,看一看。

她说:“我不能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重新开始生活。”

于是,全身上下只有90美元的郎平,毅然决然地前往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挣学费、生活费,一个夏天,她给10个夏令营做教练。边工作边学习,郎平最终以560分的托福成绩通过了语言关,又经过严格的考试,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毕业后,郎平成为了意大利一个女排俱乐部的主教练。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帮助俱乐部球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年薪甚至达到了20W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大洋的另一边,中国女排,却深陷低谷。这时,国内球迷想起了郎平,呼吁她回国执教。于是,1995年,35岁的郎平回国,临危受命,当时郎平的女儿还不满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幼的女儿因为想念妈妈,每天晚上都要给郎平打电话,有时候,郎平和女儿一个月国际长途电话费,加起来能超过郎平一个月的工资。后来媒体公布了郎平的工资条:98年,974.55元。

女儿甚至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我妈妈是女强人,她获得过非常辉煌的成绩,全世界有很多人崇拜她,但我不喜欢女强人妈妈……”

就是在这样“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开始重返世界第一梯队。

1998年,她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了亚运会的冠军、世锦赛的亚军,才终于离开,去治一身的伤病。在1999年的交接仪式上,她泣不成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的几年,郎平一边治伤病,一边在意大利执教,拿遍了欧洲联赛的冠军。

期间,她看到中国女排连夺世界杯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确信中国女排已经走出低谷,不再需要她了。

于是,2005年,她接受了美国女排的邀请,出任主教练。

戏剧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2-3输给了美国队,很多人因此骂郎平是“汉奸”!2012年,中国女排又接连输给日本、泰国、韩国,紧急关头,郎平再次挺身而出。

重掌女排帅印后,郎平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国家队模式,优胜劣汰;在全球聘请教练,更专业,更高效;首发和非首发轮换机制,为了在大赛中应对不同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训练场上是严厉的“郎导”,私下里队员却叫她“郎妈妈”~

节日前,她会细心地给队员们准备小礼物;她会自己贴钱,给家里困难的队员买蛋白粉补充营养。还细心提醒自己的爱徒们:身为排球健将,打好球的同时,也要买化妆品把自己打扮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她看来,生活中的愉悦和开心,一样很重要。

郎平和女排队员朱婷的故事,更是一段师徒之间的佳话。

2011年,在一次女排联赛中,有着不少失误的朱婷,却引起了教练郎平的注意,觉得是个可以培养的好苗子。

后来年纪轻轻的朱婷确实不负众望,在各类比赛中都有着不凡的表现。包括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8年世锦赛,女排3大赛,她参加5次,其中3次夺取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作为母亲:从“常胜将军”到“常常低头”

在赛场上郎平是常胜将军,是“铁榔头”,在女儿面前,郎平却是一个“常常低头示弱”的妈妈。

女儿3岁时,郎平离开美国,女儿一直随爸爸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郎平只有假期才能飞回美国看女儿,母女聚少离多。

在女儿12岁时,作为母亲的郎平开始担忧,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她已经错过了童年,不能再错过青春期。16岁之后,女儿可能就再也不需要她的陪伴了,于是,郎平毅然决定回到女儿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美国之后,只要一有空,郎平就会开车送女儿上学。在上学路上,她对女儿嘘寒问暖。但得到的却是女儿的不满,觉得“郎平这样既不信任学校老师,也不尊重自己的隐私。”

有一次母女争吵过后,女儿白浪直接向郎平宣布:“我已经长大了,以后不要再接送我了,我要坐校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郎平委屈得不行,但后来郎平开始自我反省,决定先做出改变。

她开始站在女儿的立场上,了解她的诉求,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充当“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不是什么都过问的“管家”。怎么做呢?郎平的方法是:支持女儿的爱好,同时懂得“示弱”。

女儿喜欢打排球,她就跟着去美国各个大学参观排球俱乐部,和排球选手们一起训练。喜欢篮球和足球,她就带着她去看姚明的比赛,帮女儿争取到和科比合影的机会。

甚至,她还会陪女儿一起打游戏,玩Cospla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女儿,郎平开始变得温和柔软,她也开始懂得:教育需要放低身段,从自己出发不断反省,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后来女儿白浪在电影《夺冠》中出演了年轻时的郎平,事后她说到:“能认识年轻时的妈妈,真好。”

写在最后:

从冠军到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郎平用她满腔的爱和执着,带着一身的伤痛和疲惫,撑起了“中国女排”精神。让亿万中国人看见了绚烂的彩虹,也多了一个精神榜样。

这一路走来,她并不容易,跌跌撞撞,赢过也输过,严厉过也柔软过。无论作为冠军、教练还是母亲,她都已做到无愧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