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开播以来,《乡村爱情》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电视连续剧,然而陪伴了我们13季的“大脚婶”却永远地下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纪念她,我整理了这篇文章,记录下她如何对抗“男尊女卑”的旧式观念,如何用爱和热爱交织出美丽璀璨的人生。

只因女儿身,在家受尽委屈

于月仙于1971年4月24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是女孩,于月仙在家里并不受重视,名字不能被写进于家的家谱,逢年过节也不能与家中长辈在同一个桌上吃饭。奶奶总是戳她的额头,生气地说:“没用的东西,泼出去的水!”

平日里,于月仙的自由也受到限制,不能出去玩,只能呆在自家的院子里。

于家祖上多是秀才、举人,因此爷爷也沿袭了书香家风,有喝茶的习惯。每天上午九点,爷爷会和奶奶独自享用锁在柜子里的点心和茶饮。这是一天中,于月仙最自由的时刻。

她会顺着院子里大树的枝桠,荡到房檐上,再攀到房顶上去晒太阳,小憩一会。有时她也会幻想,自己是个男孩就好了,就可以得到全家人的宠爱了,就可以自由地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了。

后来妈妈又生了两个妹妹(于月宏和于月智),这让妈妈在于家更抬不起头来,爸爸似乎也失去了耐心,经常把妹妹丢给于月仙来管,如果没有照看好,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通骂。

三姐妹就像于家一个见不得光的秘密,过年的时候,爸爸从来不许他们出去拜年,生怕别人说闲话。但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于是爸爸决定派大姐月仙独自去拜年,规定就是不能贪玩,十二点前必须回家,不能留在别人家里吃饭,更不能要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意外的决定让于月仙开心坏了,她获得了短暂外出的自由。

每次拜年,她最喜欢去表姐家玩。因为表姐是一名舞蹈演员,常常跟她讲外面的世界。于月仙听了心生向往。

她的家里除了表姐从事文艺工作外,还有个在沈阳的姐姐是评剧演员,有个在北京学京剧的哥哥。不得不说,特长这件事真的是有遗传的,于月仙小时候也展露了表演的天赋,唱歌也很好听,经常唱一首《出嫁歌》的民歌,“马儿送我到远方,阿爸阿妈保安康。来世托生男子汉,终身陪伴在父老身旁”。

“于家谁都可以有事,唯独你不行”

1982年,于家发生了一件大喜事,那就是于月仙的弟弟出生了,取名于英杰。

于家终于有了可以写入族谱的男娃。于家上上下下都喜出望外,从未给三姐妹买过任何礼物的奶奶,特意从家里带了五斤油条来看望自己的儿媳。

虽然三姐妹因为不是男儿身没有享受过这般待遇,但她们并不会因此而迁怒于弟弟,她们同其他人一样,非常疼爱他,不是抱着他就是背着他,从不舍得让小英杰的脚着地。

没过多久,他们搬进了楼房。有一次爸爸不知什么原因在厕所放了一罐汽油。弟弟上完厕所后,看到了汽油很好奇,就把汽油倒了出来,并用火点着了,火花瞬间就炸开了。

听到响声的三姐妹马上冲到厕所,齐力把火扑灭了。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这把于月仙吓坏也气坏了,冲到英杰面前给了他一个耳光,由于太用力,弟弟的鼻血都被打了出来。

在于月仙的记忆里,那应该是唯一一次对弟弟动手。但也是出于爱,她不能让家中唯一的男孩有一丁点儿的闪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谁知,老天就是爱捉弄人,厄运降临在了小英杰的身上。

小英杰8岁的时候,于月仙发现他胸前鼓了一个小包,摸起来硬硬的,像是骨头一样。

她就去跟爸爸说。爸听后暴怒,“有什么问题?能有什么问题?没问题!你别瞎说!”

因为爸爸不能接受,并且没有足够的医学常识储备,大人都觉得这不是病,长大了自然就会痊愈。

但随着英杰逐渐长大,病非但没有痊愈,反而越来越严重,慢慢地,弟弟英杰变成了一个小锣锅。直到弟弟佝偻得直不起腰来,家里人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全家先是跑遍了赤峰市大大小小的医院,但医生都说不出这是什么病。

科学解决不了,就寄希望于民间迷信。

家里人听说隔壁城市有个“老神仙”,特别厉害,包治百病,马上出发,给了一百块钱得到的结果是“英杰是黑狗托生,五行缺火,多烤火就会好”。

这自然是骗人的。而后家里人还向气功大师求救,最后又寄希望于推拿治疗,希望靠外力把英杰背后的包推掉。但包没有消失,家里的钱却在不断减少。

弟弟的病成了家里所有人的心病,更成了于月仙这辈子努力奋斗的一个强动力。

冲破牢笼,勇敢逐梦,为自己而活

在英杰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赤峰市最大的杂技团曾过来招生。妈妈带着小月仙去碰碰运气,被爸爸痛骂,“演戏都是下九流的行当!搞文艺的女孩儿能有什么出息?

于月仙不得不放弃这个机会,招生老师对妈妈说:“这孩子,不学表演实在太可惜了。”这句话深深印刻在于月仙的脑子里。

传统的家庭多认为女孩子应该当老师,于家也不例外,读完初中后的于月仙就去赤峰第一职业高中学习了幼师专业。在她即将毕业的时候,学校发现她资质不错,便破格让她留校当了老师,后来还安排她去沈阳音乐学院进修,但怕她在外乐不思蜀,原定3年的进修学习被压缩到1年。

具有表演天赋的于月仙上课也很吸引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老师都会专程来听她的课。她突然觉得三寸讲台成了她继续做演员梦的舞台。

有一天,一个小姑娘跑过来递给她一张报纸,跟她说,中央戏剧学院在招生。

于月仙突然觉得自己的梦想又活了,妈妈听后也支持她,并帮着她瞒着爸爸。

她为了不被学校发现,每天就在桥洞里练声乐,在小树林里练形体,在关灯的教室里练台词,在没人的卫生间里练表演。

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当然,人生不会这么顺利。其实中间还出现了几个小插曲,先是火车晚点,错过了一试。但不愿放弃的于月仙冒冒失失地冲进了考场,请求老师给她一次机会,幸运的是她碰到了惜才的纪处长,答应给她一次机会。最终她扭转了一试最后一名的劣势通过了专业考试。

但在文化课考试的时候又遭到了任职学校的阻挠,先是将她调到看大门的职位,后又联合教育局冻结她的考试名额。后来多亏了她姨的帮助,托关系联系上了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才得以重新获得考试机会。

后来,中戏的老师害怕学校不放她走,亲自来到了赤峰,找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对文化厅的领导下了死命令:“这个于月仙的人,你们必须放,这是国家的人才,我们要带走去培养。”

至此,于月仙才得以离开赤峰,奔赴北京去追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戏,于月仙认识了自己的老公张学松,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后,她被分到了包头,张学松被分配到了福建。两个人为了能够在一起,凑钱赔了违约金,一起留在了北京。

由于违约金并非小数目,两个刚毕业的学生四处举债,只能租住在西四胡同的小平房里。说是平房其实就是个四处漏风的棚子。

北京的冬天又冷又干,买不起加湿器,张学松就从外面捡了一个别人扔的电炉子,上面烧着水充当加湿器。后来好几次搬家,他们都不舍得扔掉这个电炉子。

在北京辗转多年,从平房到筒子楼,后来又搬进楼房,但他们总是觉得像浮萍一样,没有一个单位可以依靠。

直到1998年,于月仙终于和老公落户到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结束了漂泊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弟弟可以放弃自己的幸福

2000年,于月仙和张学松打算在天津买房结婚。

刚拿到房产证,正准备装修的某一天,学松突然拿着一张报纸兴冲冲地跑进来,对着月仙大喊:“小舅子有救了。

原来,报纸上报道了一位南京鼓楼医院留学归来的脊柱外科专家,名为邱勇,可以治疗他弟弟的病。

来不及多想,于月仙马上赶回赤峰把弟弟带到了南京,但一见面就被泼了冷水。

邱医生说手术难度太大,治不了

他经手的手术中最大角度只有128度,但弟弟英杰的病由于耽搁的时间太长,脊柱弯曲已经达到了174度。

在于月仙眼里,邱勇就是弟弟唯一的希望。

邱医生一天不答应,她就一天不放弃,每天围着邱医生,得空了就求情。

终于,邱医生被于月仙的坚持打动了,他愿意冒险为英杰做手术,但高额的手术费又让于月仙犯了难。

在前期治疗5万元的基础上还要再追加10万元,这在2000年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学松拿出了装修房子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周边能借的钱都借完了。

这时于月仙想起了《西游记后传》剧组,这个剧想让她出演勾引唐僧的妖女陈五真,这显然是一个跑龙套的反面角色。搁在平时她肯定不答应,但是她一听说可以马上拿到报酬,她就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姐姐的不放弃,于英杰顺利做了手术,重新站了起来。

在英杰眼中,姐姐就是他的救命恩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比他还要顶天立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于月仙和张学松结婚了。

再后来,于月仙因为要进组拍摄《乡村爱情》,跟丈夫商量了一晚上,最终决定暂缓生小孩的计划。也因此有了谢大脚这个经典的角色。

因为没有孩子,她一直把弟弟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而他的爸爸终于在弟弟生了女儿后摒弃了重男轻女的旧观念,骄傲地说出了:“我们老于家的女儿跟儿子一样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