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的戾气很重,放眼中国历史,也只有他在和平时期还能杀死十余万官员以及家眷。

如此戾气之人,肯定也非常记仇,史书说朱元璋喜欢记小纸条,其中有不少都是记仇的纸条,之后的马皇后还曾帮他整理过,也劝过他。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在幼年时给一位地主放牛,而且经常受到地主的欺负,那么他当了皇帝之后,他是如何对待这位地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时童年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朱元璋,他之所以会变得非常暴戾,他童年的遭遇是其根本的原因。

在元朝统治的时代,尤其是到朱元璋生活的元朝末年,汉人社会地位低微,甚至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基本上都是以数字或者动物来命名。

朱元璋就是如此,因为他是家族中的第八个孩子,因此就叫重八。

然而在他16岁那年,安徽地区天灾人祸不断,先是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接着就是瘟疫横行,甚至出现了“十步一尸,百步一堆”的情况。

在这场灾难中,整个朱家几乎都丧生,只剩下自己和哥哥。

不过古代讲究孝道,只要朱家有人还活着,就要为逝者处理身后事。

可是重八兄弟二人一穷二白,哪里有能力安葬这么多亲人?

16岁的重八只能找到了自己的东家刘德,希望东家可以帮助自己,哪怕以后当牛做马。

地主刘德是一个典型的剥削阶级,他贪婪且自私,根本不把手底下给他干活的佃户当人看,时不时打骂,有时还不给工钱。重八给他放牛的时候,他也没少欺负这个可怜的孩子。

重八气不过,还曾偷偷杀了刘德的一头小牛和小伙伴们一起吃,结果被刘德发现,害的父亲背上了债务。

虽然重八打心眼里记恨地主,但眼下唯一能够帮助他的就只有这个地主。

然而现实就如同一记耳光,将重八的脸蛋扇得啪啪响,如此刻薄的地主,怎么可能会提供帮助?对着重八就是一顿臭骂,随后将其赶走。

从此,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归故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朱元璋的经历,就是这句话的完美体现,此后的重八一飞冲天,成为了万人敬仰的朱元璋,整个国家都踩在了他的脚下。

按照史书的记载,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的第二年,突然调集了上百名工匠来到了他的家乡,安徽凤阳县,想要在这里修建明中都。也就是说,朱元璋想要将国都放在他的家乡。

得知皇帝驾到,还要在这里建都,当地百姓无不欢呼雀跃,翘首期盼,当然,也等着看好戏,看皇帝如何处置他曾经的仇人,那个刻薄的地主刘德。

不久之后,皇帝銮驾浩浩荡荡来到凤阳县,当时官民全都前来迎接,纷纷跪地叩拜。

皇帝下车进入人群,果然看到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地主。

不同的是,此时的地主已经是个垂垂老者,看上去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剩下的只有沧桑,甚至还有些和善。

老地主本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可皇帝将他扶起后轻轻地说了一句:

“吾贫时,尔岂知今日吾为天子耶。”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抹去了一段埋藏了22年的仇恨,这一点都不像朱元璋的为人,难道就因为老地主是普通的百姓?

背后原因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当时朱元璋的行为就大致可以得到答案。

首先,事件发生于建国的第二年,那么此时的国家尚且不稳定,如果将老地主杀死,虽然可以释放心中的怨恨,但对他的统治并没有好处。

相反,如果他表现大度,无疑会让天下人感同身受,认为皇帝心胸广阔,是个开明之君,那么百姓们也会更加支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朱元璋返回故乡是为了建都,如此做法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朱元璋对家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情结。

在这个前提之下,哪怕是老地主曾经欺负过他,但好歹也是乡亲,如果将其杀死,从家乡情结的角度来看,也是于心不忍。

所以我们看,历史上虽然对朱元璋的评价不高,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着极高的治国天赋,在面对国家问题的时候,他可以放下个人恩怨,确实比较难得。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朱元璋放弃了在家乡建都的想法,不然历史上又要多了一个古都了。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