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小说中,不论是《封神榜》、《隋唐演义》还是《薛丁山》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危急之时,师父总能够及时赶到,并成功化解保其性命。

周希汉和徐向前的关系,差不多也是如此。

周希汉生于1913年,湖北麻城人,1928年参加红军。徐向前1929年来到了鄂豫皖,1930年的时候,部队已达万人 。1930年底,周希汉和徐向前首次相见,当时参军将近两年的周希汉已是第38团的青年团团委书记了。

周希汉到团部报到的时候,周希汉见徐向前,他也不认识。徐向前上下打量了一下他,并扳了扳他的肩膀,说了一句:“就是长得单薄了些”。周希汉知道对方是领导,但也一点没客气,直接就说“将在谋而不在勇,关云长身材高大,不也打败了吗?诸葛亮、庞世元长得如何?不也打胜仗嘛!”。

周希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一听这话,就觉得这小子会有出息。于是又问周希汉会不会看地图,周希汉说“我看不懂。你能教我吗?我肯定能学会,没有学不会的本事。”听他这么说,徐向前就更喜欢他了。欣慰地说“好好干,是块好料!”。两人的“师徒”情谊以这样的相遇开始了。

徐向前一保周希汉

此事得从张国焘到了鄂豫皖说起。

张国焘一到,鄂豫皖根据地就建起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由张国焘任书记。因为他自己在鄂豫皖没有一点群众基础,很多元老都有着很大威望,为了夺权张国焘在肃反中杀害了很多人。

徐向前那个时候是四方面军的领导,经他搭救的人很多,李德生等后来还经常念叨这事。别人保一次就行了,周希汉却连续让徐向前
保了
好多次。

但遗憾的是,当时徐向前没能保住自己的爱人——程训宣。张国焘一度曾想通过程训宣搞到徐向前的黑料,然后把徐向前也杀了。程训宣宁死不屈,最终被张国焘残忍杀害。

有一天,周希汉被负责肃反工作的保卫局带走了,原因是有人揭发他是个混进红军队伍的富农。因为当时他的职位很低,因此也没有杀他,关了一个月之后就给他开了一张纸条遣返了,上面写着:“周希汉系富农出身,开除回乡生产,沿途放行。”

不愿意离开红军的周希汉,拿着条子跑回了老家,辗转几个月才拿到了麻城县苏维埃政府开的证明:“周希汉家有田若干,佃田若干,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特此证明。”

周希汉再回来的时候,部队收留了他,但把他送去了伙房。周希汉又不会做饭,去了也只能帮厨,洗菜淘米劈柴。一次,徐向前去伙房问有没有点吃的,正好碰上了周希汉。于是关切地问他“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周希汉哭啼啼地把事情讲了一遍。

徐向前得知事情原委后,找到张国焘说:“周希汉还是一个小孩,不懂什么事,跟着我工作时很积极,怎么会是改组派和富农分子呢!”张国焘也实在不好说什么,就这样周希汉就被徐向前留在了身边,做了机关书记员。

徐向前二保周希汉

红四方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在徐向前的指挥之后,取得了巨大胜利,导致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产生了严重的轻敌心态。不仅不让大战之后的红军进行休整,还反复让部队去四处出击。敌军的第四次围剿已经开始进攻了,红军还在苦打麻城。见黄安告急,张国焘让打麻城的部队回援。但为时已晚,之后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局部打了几个胜仗 。即便如此,张国焘依然昏招跌出,把鄂豫皖根据地彻底带进了深渊。

仗打输了,红军上上下下怨声载道,周希汉也发了几句牢骚:“瞎指挥?!”“我们应当转移到机动位置,趁着敌人举师‘清剿’之机,引诱他一路
深入到
对我们有利的地点干掉,然后各个击破嘛。这样把部队拉上去要吃亏的。不该打的去打,不该保的去保,搞什么名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话确实没错,也说明周希汉真是个打仗的天才,但是话传到张国焘耳朵里,问题就变大了。张国焘要求保卫局把周希汉抓了,随便找个理由除掉。

保卫局最后以周希汉在苏家埠战役后丢失过一批战利品——手枪子弹而逮捕了周希汉。

当保卫局把周希汉绑到条凳上准备动刑的时候,徐向前赶到了。徐向前是总指挥,他让放人,保卫局也 不好顶着。周希汉被救之后,徐向前你找到张国焘当面解释了手枪子弹的事,是警卫排长没打招呼把子弹拿走的,“最多是个自由主义的问题嘛,他是我的书记员,我以后严加管教就是。”

因为第四次反围剿的完全失败,令张国焘真正意识到自己打仗真不行,于是对徐向前更加倚重,周希汉这一次才幸免于难。

徐向前三保周希汉

张国焘是睚眦必报的人,他自己也很清楚,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他的关系极大。红四方面军的被动局面,他要担主要责任,也就是说,他打仗真的是“瞎指挥”。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周希汉“瞎指挥”的三个字确实伤了张国焘的自尊心,按照张国焘的性格,肯定还要找机会报复。

人要乱找借口害一个人,实在太容易了 。

不久之后,张国焘就以周希汉在总部为他安排的房子太独立,易受敌机轰炸,想要害他为由,再次把周希汉控制了起来。那时的周希汉正是年轻气盛之时,硬刚刚地说:“我没有要谋害你!你想怎样就怎样吧。”

本来张国焘就是要除他,见周希汉毫无惧色,张国焘便下令处决,周希汉随后被带到了河边。

周希汉还真是一条汉子,一路上从容镇定,快要行刑的时候,大喊了一声“共产党万岁”,微微闭上了眼。

就在此时,徐向前和陈昌浩恰好路过,因此在河滩上游上游大声喝道:“你们在干什么?”见总指挥来了,行刑的人也不敢造次。徐向前走近后直接问周希汉:“怎么回事?”周希汉说:“张主席说我给他安排的房子要遭到敌人飞机轰炸,是有意谋害他。”

徐向前回头与陈昌浩对视了一眼,下令说:“放了他”,但行刑的人还是不懂,徐向前又重复道“我说放了他!张主席那里我去讲!”,周希汉这才被放,保住了命。

徐向前四保周希汉

1933年,川陕根据地已经很具规模了,部队也得到快速发展,当然周希汉也升官了,在红9军担任作战科长。

11月,四川军阀刘湘奉蒋介石之命,出动20万兵力,六路围攻根据地。在徐向前的指挥之下,红军以8万对敌军20万,吃掉敌军8万的同时打破了敌人的六路围攻。时间到了次年8月,红军有了反击的机会,徐向前将反击计划送到了张国焘手中。

此时,张国焘由于在军事上过分依靠徐向前,导致徐向前在部队中的威望非常高。既然敌军已经溃败,已是强弩之末,怎么下命令都出不了大事,于是张国焘否决了徐向前的建议,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下令红军主力向西包抄。

口直心快的周希汉看到张国焘的命令之后,气就不打一处来,电话里向徐向前抱怨道“军委怎么乱指挥起来了!应该向东吗!我们现在同敌人的左翼几乎是平行的,向西搞不好什么都捞不到!”徐向前见他马上又要祸从口出了,于是严厉地制止道:“不要犯老毛病,赶快告诉你们军长执行军委的命令!”

也不知道是这几句话又跑到了张国焘的耳朵里,还是之前的事张国焘还没有放过。在长征的时候,部队准备过草地物资时,周希汉在后勤部多领了一点烟叶,张国焘就授意撤了周希汉作战科长的职务,改到政治部当油印科长。

恰好,徐向前到红9军检查工作时,问起周希汉的情况,才知道了他的处境,于是说:“哎,这么点小事情,就撤了他的职,真是小题大做。”随后接着说“周希汉我了解他,这个人能打仗,把他调到三十一军当作战科长。”于是周希汉再一次逃出了张国焘的魔爪。

徐向前五保周希汉

自从张国焘叛变之后,周希汉就再也不用徐帅出面保他了。

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神头岭战斗、林南战役、同蒲战役、临浮战役、汾孝战役、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挺进中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成为了声名赫赫的战将。新中国成立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曾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这个时候的周希汉应该不需要徐帅保他了,可历史就这么真实地发生了。

1966年秋,北京西郊海军机关大院里的408楼被一班人马围住了,目标就是楼上住着的周希汉,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在隔壁407楼住着的海军政委李作鹏。

周希汉自己还好,毕竟打了一辈子仗,大场面见过很多,但夫人受不了啊。多番催促之后,周希汉终于拿起了电话,他原准备先找周总理,但是总理恰好不在。无奈之下只好拨通了老首长时任军委副主席徐向前的电话,接通之后周希汉不知道怎么开口,徐向前快速判断出了周希汉的境况,关切地问:“周希汉,怎么不讲话,遇到困难了吧?”

周希汉老老实实地说:“是,他们要开我的斗争会,人都拥到我的院子里了。……”周希汉还准备往下说,徐向前那边便说:“不要理睬他们,就在你的房里不要动。我找李作鹏。搞什么名堂!”

徐向前随后立即就给李作鹏打了电话,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批斗周希汉?”李作鹏慌张地回答“马上了解一下。”徐向前说“我不要你了解。立刻把人给我撤走,周希汉家里的一根草也不许动!”

电话挂了之后徐向前还不放心,又给叶帅打电话说了此事,叶剑英又向李作鹏下了更严厉的命令,周希汉才度过了此难。

周希汉后来经常和人们说,他每一次遭难,都是徐帅救他,结尾的时候总会说这么一句:革命征途多艰难,大难不死有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