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林泽宇】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3日举行电话会谈,强调了所谓“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包含在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5条的对象之内,美国负有防卫义务。此外,二人还就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达成意见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同社称,二人还在会谈中就强化日美同盟、尽快举行日美2+2防长外长级会议达成意见一致,二人还就岸田文雄首次访美并于拜登举行首脑会谈的计划进行了磋商。岸田文雄10日当选日本第101任首相,并于当天完成第2次岸田内阁组阁,报道还称,这是林芳正10日上任以来首次和外国外长级官员举行电话会谈。

针对钓鱼岛和台湾,中国外交部曾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坚定不移,将坚决应对日方侵犯中国主权的不法行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既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不容挑战的现状。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延伸阅读:

布林肯称"如果中国大陆攻击台湾 美国将采取行动" 为啥中美还能达成合作?

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又在涉台问题上发表了一些言论,“美国是否协防台湾”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布林肯是在11月10日《纽约时报》主办的一个论坛上被问到相关议题的。回看美国务院官网刊出的采访全文,深圳卫视直新闻发现中国依然是重点议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唯一的议题,其中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台湾问题、中美经贸、气变合作等领域从开头贯穿至结尾。至于台湾问题,记者与布林肯则是进行了好几个回合的问答。

布林肯此时表态 想要传递什么?

梳理来看,记者一方始终想要知道的是“美国会否协防台湾”,但布林肯方从头至尾都在回避一个是与非的答复。布林肯表示,“我们(美国)的作用是确保它(台湾)有自卫的手段”,并称“有很多国家将单方面动用武力破坏现状视为对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威胁”。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大多数媒体在捕捉信息的时候,将标题定为《布林肯称,如果中国大陆攻击台湾,盟国将“采取行动”》(彭博社),或是《如果台湾受到攻击,美国及其盟国将“采取行动”——布林肯》(路透社),其中的对抗意味明显更加浓厚。除去新闻标题本身需要“博眼球”的技术原因不谈,这背后的温差值得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最近美国高级官员在涉华特别是涉台方面表态频频,这一方面体现出美国国内对于台湾问题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美国官员进行政策宣示的需求。

“外界想知道(在台湾问题上)拜登是否会进行调整。而拜登政府也需要‘试水’,想知道台湾问题能走多远。”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成昊向深圳卫视直新闻分析。不过,孙成昊也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仍然在“暗戳戳”地向台当局发出一些错误信号。“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维持现状’仍然是美方相关官员对外表态时的核心,但布林肯的表态仍然会给外界一种美国可能“协防台湾”的联想。”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打“台湾牌”上动作频频。当地时间10月21日,拜登被媒体问及“若大陆攻击台湾,美国是否会保卫台湾”时,回答称美国“有此承诺”,随后白宫迅速出来“降火”,但这也将外界对于“协防台湾”的讨论推向了新的高潮。10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国务院网站上发表所谓声明,称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系统”。11月9日,一架美国编号166694的海军行政专机搭载秘密访问团窜访台湾,访问团阵容多达13人,其中有共和党4名参议员,以及两名众议员和随行助理。对此,国防部、国台办、外交部相继表态,措辞严厉地对美方行径进行了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今天的记者会上也详细回应了布林肯最新的涉台表态。“美方的有关言论罔顾事实,也违背国际法理。”汪文斌强调,中方绝不允许美方以任何理由借口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美方应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谨言慎行,停止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而针对布林肯所拉上的“很多国家将单方面动用武力破坏现状视为对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威胁”,汪文斌则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世界上有180个国家承认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国际社会坚持一种原则的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当地时间7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访时表示,美国希望与中国达到“共存”的状态,并且再次否认了“新冷战”的说法。在台湾问题上,沙利文说,美国认为“现状”符合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安全与稳定。外界有分析认为,沙利文此番表态说明拜登政府会以更理性务实的态度处理美中关係,并为即将举行的两国元首视频峰会创造合适的氛围。

这也让人不禁想问,布林肯此时的表态会不会给元首峰会创造了“不合适的氛围”?“可能美国政府也感受到了国内压力,想要在元首峰会前保持优势地位,”孙成昊指出,“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布林肯的回应仍然很含混,应该是考虑到了中美关系大局,美国不想让中美关系被台湾问题绑架。”

为什么中美还能达成合作?

与此同时,我们不妨来看中美关系的另一面。当地时间10日,中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会后对媒体表示,中美双方已经接触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我们进行了将近30次的视频,还有2次在中国国内的对话,在伦敦跟格拉斯哥都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因为我们看到当前气候变化的这些威胁和挑战已经不是未来的问题,而且是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来应对。”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方有承诺、有行动,当然也有开展国际合作的需求。10月24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也是中央层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白皮书的第四部分“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里明确表示,面对复杂形势和诸多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需要全球广泛参与、共同行动。

多份重磅文件相继出台,不仅展现出中方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决心,也代表着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实实在在的需求。其实这或许也是中美双方在许多问题上依旧存在分歧的当下,仍然能在气变领域达成共识的原因之一。

“本次联合宣言在今年4月上海《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以及9月天津会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美双方开展各自国内行动、促进双边合作、推动多边进程的具体举措。双方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工作,承诺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汪文斌在今天(11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宣言是双方坦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积极扩大共识的产物。“这再次表明,中美可以在国际重大问题上进行合作,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大事,为多边进程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