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六年,从全国收缴了80种,约上万本书籍在京城集中焚毁,与此同时有一位名叫尹嘉铨的70岁老人被皇帝赐死,差点和这些书一个下场,若不是他在临死前喝了3杯酒,吃了2片肉,乾隆也不会赦免他。

可以说,尹嘉铨是真真地体验了一把过山车式的惊险。

那么尹嘉铨犯了什么事?最后又是怎么获得皇帝的谅解呢?这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的榜样

尹嘉铨的出身相当不错,父亲不仅是一位名儒,且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吏部尚书的职位,妥妥的一品大员。

众所周知,吏部掌管的是全天下官员的资料,而尚书的职务更有人事任免权,因此吏部甚至比掌管财政民政的户部还要重要,是六部之首。

尹嘉铨的父亲能做到这个职位,其能力可见一斑。

此外,其父亲在文学方面也是成绩斐然。

一生共留下著作数十卷,甚至还修订了《近思录》。要知道修订著作不同于自己写作,那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独特的理解能力,一般人是万万做不到的。

因此,皇帝御制诗章匾联赐之,世人也将其称为“健余先生”。

有如此出色的父亲,尹嘉铨自然是非常崇拜,因此他自幼勤学好问,刻苦学习,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父亲一样的人物。

其实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尹嘉铨自幼就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人,虽然这是好事,怕就怕一旦获得一些成就之后就变得自负,不巧的是,这位尹嘉铨就是这样的人。

小有成就

成年之后,尹嘉铨一门心思参加科举,虽然在25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但始终没能更进一步考中进士。

好在举人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加上其父亲在朝中的声望,他中举之后,马上就成为了刑部主事,是个正六品的官职。

不过尹嘉铨喜欢文学,对刑狱之事颇为反感,于是多次申请调动,可还是未能如愿,只是被调到了稽察觉罗学里当主管,也就是在贵族学校里当校长。

起初尹嘉铨很是郁闷,他觉得自己有满腹的才华却无法施展,所以无奈之下就只能翻阅学校内的书籍。

结果他阅读《小学》(此书由宋代朱熹编著,是专门用来教育儿童的课本)的内容有些单调,且已经有些不适应清朝的情况。

于是他马上奏请皇帝,希望可以编著加疏《小学》。

皇帝对此表示赞同,准许了其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尹嘉铨废寝忘食,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考证》、《释文》等在内的6卷内容,最后与原书合并,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小学大全》。

皇帝看完之后大为赞赏,说他和其父亲一样博学多才,是国家之栋梁。

其实这本是皇帝的一句褒奖之词罢了,可尹嘉铨听了之后却认为自己已经赶超父亲,足以成为一代名儒。

此后尹嘉铨逢人就说,见人就聊,说自己如何了得,说现在贵族子弟所读的课本,都是由他修订加疏的,言语之间的洋洋得意,甚是让人反感。

不过这位尹嘉铨除了自负之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倒也没有什么坏毛病,所以他的仕途之路还算顺畅,安安稳稳做到了退休。

不过到了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尹嘉铨70岁的时候,他自负的老毛病又犯了,而这次皇帝没有惯着他,直接将他定为死罪。

自负的老毛病

前面说过,他自从修订加疏了《小学》之后,就开始不可一世,认为自己和父亲都有修订名著的能力,应该从祀孔庙。

这里要简单说一下什么是“从祀孔庙”。

孔子的历史影响力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见到的文庙就是其最好的证明。

不过文庙中除了祭祀孔子之外,一些名家大儒也会作为从祀而进入孔庙受人朝拜,比如明代大儒王阳明就被皇帝授予从祀。

所以古代的文臣把能够从祀孔庙看作是自己一生,乃至整个家族最大的殊荣。

乾隆四十六年,皇帝南巡时路过尹嘉铨的家乡,而尹嘉铨作为退休的老臣,照例需要到皇帝的行宫请安。

然而这次尹嘉铨有备而来,当他见到皇帝之后,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奏章,其内容居然是请求皇帝同意他和其父亲一同从祀孔庙。

对于皇帝来说,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放眼整个历史,能够从祀孔庙的人,也就区区百余人,清朝到了乾隆这里也仅仅只有3个人能有此殊荣。

而尹嘉铨就因为修订加疏了一部《小学》,就居然想要申请从祀孔庙,这也太大胆了。

于是皇帝大笔一挥,拒绝尹嘉铨的请求。

可是尹嘉铨就如同狗皮膏药一样不依不饶,被拒绝之后,他再次申请,而且言语也更加激烈,甚至还传出酒后

如此一来就惹怒了皇帝,盛怒之下,皇帝朱批:

“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

随后一些平时看不惯尹嘉铨的人,趁机查找其短处,最终在其著作中发现了“古稀老人”的字眼。要知道,这个词是当时乾隆使用的,尹嘉铨敢使用就是大逆不道。

于是皇帝命人将尹嘉铨押入死牢,判了个凌迟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帝的赦免令

其实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乾隆皇帝做事还是很有分寸,他也不是真的想杀死这位70多岁的老臣,还是给了尹嘉铨一个机会。

就是在处决之前,皇帝命人给尹嘉铨送去了最后一顿断头饭,只不过这顿饭有些奇怪,只给了1壶酒外加2片肉。

尹嘉铨看到之后也没说啥,拿起筷子吃了起来,随后自斟自饮了3杯酒。

吃完之后尹嘉铨闭上眼睛,等候传唤到刑场行刑。

可让尹嘉铨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是皇帝的赦免令。

随后他被带到了皇帝的面前,被皇帝数落了一番之后,就被释放回家了。

原来皇帝如此做,是看看尹嘉铨有没有服软,若不服软就肯定不会吃肉喝酒,这就是所谓的文人傲骨。

但若喝酒吃肉了,那就说明尹嘉铨已经想通了,毕竟这个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而且想从祀孔庙也不是什么大事,是所有文臣的追求。

此外“古稀老人”本来指的就是70岁的老人,总不能为此就将其斩杀,这就有些不通人情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