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20世纪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哲学思想。他人即地狱,是萨特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出自萨特的一个剧本《禁闭》。说的是三个被囚禁起来的鬼魂,等着下地狱,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三个鬼魂彼此之间不断欺骗和互相折磨,最后他们忽然领悟到,不用等待地狱了,他们已经身在地狱里面了。地狱并不是什么刀山火海,永远和他人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地狱,这就是:他人即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乍一听起来这句话和崇尚自由精神的存在主义哲学格格不入,萨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其实这句话也道出了萨特哲学思想沉重和悲观的一面。

首先,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他自由选择的结果,人生来没有善恶之分,也没有所谓的本质,人的本质都是后天形成的,通过自由选择和自由行动塑造的,自由选择和自由行动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让我们成为自己会成为的那个人。我们能够自由掌控自己的生命,哲学上称之为“主体性”。我是主体,意味着我有主导权,而别人就是客体。但是每个人都是主体,谁愿意成为客体呢?

萨特认为,每个人都会为了自我的主体性,而与他人展开斗争,每个人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都想把他人变成客体。就像在日常的社交关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是掌控者一样,掌控感会给我们安全感。那我们是如何把他人变成客体的呢?就是通过对他人的:“凝视”。

在萨特的哲学中,自我和他人是对立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自我和他人都是存在,我有意识,别人也有意识,而双方通过“凝视”,来实现把别人当成意识的对象,甚至把别人虚化为一个存在物,萨特对“凝视”这个词非常看重,甚至觉得很可怕,萨特鲜明地表达了“他者是冲突的根源”的思想。

在他人的凝视下,我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发生了冲突和矛盾。萨特还引用一个希腊神话中很著名的故事,就是美杜莎。美杜莎原来是一位美少女,她和海神波塞冬有染,在雅典娜的神殿生下两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触怒了雅典娜,雅典娜就让美杜莎的头发变成毒蛇,别人只要看到美杜莎的脸,就吓得变成了石头。当我被别人注视的时候,我的主体沦为客体,就好像一块石头、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样。而反过来,当我们凝视别人的时候,也会把别人当成客体,而自己成为主导者。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如果迎面走过来的人都在凝视着自己,你就会觉得非常不自在不舒服,甚至会感到恐惧,这就是因为,别人的凝视,让我们成为了他们的客体。在萨特看来,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充满了这种争夺主体性的斗争,即使在爱情中也是一样,萨特说,我们想象中的浪漫爱情是一个骗局,那种不分彼此、合二为一的爱情体验,只不过是刚刚开始时候的幻觉罢了。爱情同样充满了为争夺主体性而展开的冲突和斗争,到最后要么是受虐,在羞耻中享受快乐,要么是施虐,在内疚中感到愉悦。

简单来说,萨特的“他人即地狱”,有三层意思。

首先,如果自我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目光,那么他人就是自我的地狱。如果自己有意恶化与他人的关系,那么自我就不得不承担地狱般的痛苦。

其次,如果自我无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那么他人对你的评价就是自我的地狱。他人的评价需要听取,但只能作为参考,不要过分依赖,过分重视,当然更不能把他们当作行为的准则,这样你也会承担地狱般的痛苦。

最后,如果自我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自我就是自己的地狱。萨特说,当我们犯错了,总是从周遭环境找原因,或者寻找客观原因,或者推卸责任,但唯独看不到自己的错误。那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呢?萨特提醒我们,要争取自由,才能砸碎地狱,不要肆意破坏和他人的关系,也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为自己制造牢笼,而陷入地狱。

其实,我们可以从萨特的思想中看出,萨特的“自由观”带有一种强烈的“否定性”,甚至具有悲观的色彩,每个人都想成为自由的主体,通过否定他人的存在,来成为关系的支配者。

就像萨特说的:我努力把我从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来,反过来也力图控制他人,而他人也同时力图控制我。

其实萨特和海德格尔的“自由观”都不是乐观的,甚至有些悲观,自由不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质,萨特说“人被迫自由”,而海德格尔更加彻底,他说“人不自由的时候总感到不满,而自由的时候总感到恐慌”。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后面我将继续分享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哲学思想,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