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泊尔,一个美丽而又贫穷的国家。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除北面与中国西藏隔山相望外,剩下的东、西、南三面均被印度包围,如同印度的囊中之物。

这两个国家就像老鼠和大象,各方面都十分悬殊,又因为历史原因,关于领土问题的争端更是不计其数。

01-被蚕食的领土

如果梳理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关系,会发现自古以来这两个国家的联系都异常紧密。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二者是南亚地区紧密相依的邻居

尼泊尔三面都被印度环绕,唯一没有和印度接壤的北部则有一座绵延万里的喜马拉雅山脉,简直是一座天然屏障,将尼泊尔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完全隔绝。因此,尼泊尔对于印度有着高度的依赖性。

其次,由于地形的原因。

尼泊尔的经济十分落后,一度无法满足自己国家的财政支出,只能依靠国际社会的援助。印度作为尼泊尔的邻居,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于尼泊尔的经济影响很大。

由此可见,尼泊尔和印度,就像老鼠和大象一般,实力悬殊极大,因此,关于领土问题的争端,尼泊尔过去几乎完全被印度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九世纪初,英国开始向亚洲扩张,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将印度作为亚洲地区的桥头堡,准备以印度为核心,建立地区霸权,并为此制定了"大边疆"政策。在英国的控制下,印度开始向东扩张领土。

1814年,英国以印度和尼泊尔的边界纠纷为借口,分别从印度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尼泊尔发起进攻。在强大的大英帝国面前,弱小的尼泊尔完全不是对手,于1816年3月4日签订了《萨高里条约》,割让特莱平原约1万平方公里土地给英属印度。

这些土地几乎占据了尼泊尔三分之一的领土,如今已经全部并入印度的多个邦。面对领土不断的被蚕食,它该何去何从?

02-压制和反击

在过去,尼泊尔对于印度的态度一向是比较软弱的。

作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几个国家之一,尼泊尔与印度的实力差距十分悬殊

据两年前的数据统计,当时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7万亿美元,尼泊尔的国内生产总值则为300亿美元,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其次,尼泊尔至今工业水平极其不发达,只有农业和旅游业可以勉强维持经济。

再加上尼泊尔没有出海口,在贸易上很大程度都要依赖印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便掌握了一个针对尼泊尔的杀手锏,那就是"封锁边境"。一旦尼泊尔有什么小动作,印度便会借此敲打对方。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旦经济命脉被别人捏住,其他的东西自然也很难反抗,甚至连内政都可能被对方干涉。尼泊尔身为一个主权国家,奈何"人穷志短",只能忍气吞声。

但如今尼泊尔却突然觉醒,一反常态地开始了对印度的反抗。

当初,尼泊尔签订的《萨高利条约》中,印度和尼泊尔两国边界大部分并非硬性规定,而是以两国交界处的马哈卡利河划分的。但马哈卡利河有多个源头支流,由于两国双方对源头的认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很多地区的归属权变得模糊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譬如,位于尼泊尔的东北部的卡拉帕尼地区,是一片三角形高山区域,恰好夹在两个源头之间,是一片充满争议性的地区。虽然卡拉帕尼占地只有75平方公里,但却因地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南亚地区,印度的野心从来没有减退过。印度幅员辽阔,同时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均十分发达,在独立后的72年之内,印度几乎将相邻的小国全部收复,锡金、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看和马尔代夫,全都十分听话。小小的弹丸之地尼泊尔,印度自然也不放在眼里。

前年11月,印度发布新版政治地图,将一直存在争议的卡拉帕尼地区划为印度国土。

地图引起了尼泊尔国民的极大不满,人们在加德满都街头举行抗议,反对印度对尼泊尔国土的占有。

但印度并未放在心上。去年5月8日,印度防长辛格通过视频为印度内地至立普列克山口的一条道路进行剪彩。这件事在尼泊尔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条路将会横穿争议地带"卡拉帕尼"地区。

尼泊尔政府做出了行动,他们于5月18日发布了新版国家地图,正式将卡拉帕尼等尼印争议地区纳入尼泊尔版图。同时,尼泊尔十分强硬地派出军队进驻争议地带,还破天荒地向侵犯领土的印度人开枪,尼泊尔人的决心可见一斑。

印度终于意识到,尼泊尔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任人宰割。

03-不屈的小国

为何尼泊尔突然从一个"软柿子"变得强硬起来了呢?综合分析,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尼泊尔人骨子里是十分勇猛不屈的,并且有着极强的战斗力。

尼泊尔的地理环境特殊,大部分都是丘陵地带,有一半的土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到处都是雪山、丘陵和森林,气温差异巨大。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尼泊尔人早就练就了强悍的意志。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当初与尼泊尔打仗时,英国就领教了尼泊尔人的坚韧,本以为会很快结束战局,没想到尼泊尔人顽强抵抗,甚至创造出120人歼灭了2400英军的辉煌战绩。有一位英国元帅曾感慨:"如果一个人说他不怕死,他要么是在说谎,要么就是廓尔喀人(尼泊尔人)。"

清朝时,尼泊尔人甚至还觊觎过的中国土地,虽然彻底失败,但这么一个小国却想要入侵中国,可见其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因此,面对印度明目张胆的恃强凌弱,动不动就封锁经济、断绝输送能源等行为,尼泊尔人内心自然极度不满,早已萌生过摆脱印度的念头,只是碍于实力差距,只能悄悄地寻找着各种自立的方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尼泊尔提出过"和平区域倡议",变相地想要在地理位置上争取更多的权益。同时,尼泊尔也在逐渐缩小对印度的贸易额度,避免依赖,同时也会从别的国家进口武器,寻求一切方式向印度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尼泊尔内部政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2008年,尼泊尔君主制被取消,正式成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尼泊尔再次重新审时度势,试着改变现有的状态。对于尼泊尔来说,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天生就必须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面对强势的邻居印度,如果不想彻底沦为附属品,那就必须加以抗争。但又不能彻底翻脸,因为那样只会两败俱伤,甚至自己国家要承担的风险更为巨大。

很明显,尼泊尔需要印度,但是又不想被印度牵着鼻子走,这样僵持的状态如果不能从内部得到改善,那就只能积极寻求外部的帮助,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贸易关系,从而多方面地平衡与印度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推进"新丝路"计划,中尼铁路的修建也在逐渐提上日程。如果建设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能减少尼泊尔对印度的依赖。

第三,而对于印度来说,吞并尼泊尔也并非最佳的选择。

如今的世界格局,早已变得十分多元。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与国之间的利益联系比过去都紧密,极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印度高速发展的同时,自身国内问题也不少,民族冲突频发,此时贸然对尼泊尔采取强硬政策,并不是什么好的时机。

纵观整体局势,尼泊尔对于印度的依赖是客观因素决定的,这一点几乎不可能改变。在这样的局势下,如何去与其他的国家建交,减少对印度的依赖,就变得十分重要。

同时,有句老话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尼泊尔来说,除了寻找外部援助,努力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硬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