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诞生了史上第二位华人冠军——刘晓禹。

郎朗在钢琴演奏中有所成就,是以快乐童年为代价。

但他不一样,他的成长符合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练琴对他来说一点也不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晓禹在钢琴事业中有所成就,还能快乐地度过童年,源于他的父母从来没有逼他!

1

网上经常有人说孩子练琴要从四五岁开始,因为孩子那个时候的手指灵活度最好。

但刘晓禹是从7岁才开始练琴。

他家有一台电子琴,7岁的他在上面随便乱弹。爸爸觉得他好像对此有兴趣,就给他找了个老师。

给孩子报过班的父母都知道,孩子感兴趣归感兴趣,等到交作业或者练习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

从兴趣到热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每当这个时候,父母就很着急,会逼迫孩子去学习。

但他的父母没有,他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

他并不是一开始学琴就非常刻苦,一开始学的时候,一次也就弹个10~15分钟。他有太多的兴趣爱好了,分给学琴的时间实在不太多。

虽然如此,他的父母却从来没批评他这样做不对,没有强迫他去练琴。刘晓禹也就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越来越喜欢练琴。

正是因为不觉得痛苦,所以他能一直坚持下来。

刘晓禹在采访里说:“我小时候练琴是很少的,基本上什么时候不想弹就不弹了,也没有人强迫我。我很感谢小时候父母没有过度消费我的兴趣,我一路走来一直是非常舒服的状态。我能坚持到今天,到现在还觉得弹琴是一种乐趣所在,跟这个很有关系。”

2

逼孩子去学习特长,对孩子来说就是剥夺了他的童年。

就像郎朗,虽然他在音乐界有所地位,但他的童年却异常痛苦。

周杰伦小的时候,妈妈也强迫他练琴。他长大后很感谢妈妈,说没有妈妈当年的逼迫,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点妈想提醒各位父母们,郎朗和周杰伦都是“幸存者偏差”。他们是好好地长大了并获得了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因此陷入了抑郁。

逼孩子去学特长,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孩子会是这个“幸存者”,殊不知或许他们更可能是炮灰。

双减之下,父母换了个方向鸡娃。曾经父母们逼孩子学习,现在则是逼他们学艺术。

培养孩子艺术方面的特长非常重要,但不点妈觉得,学什么类型的特长,得让孩子自己去选。

我们可以给孩子报很多班,然后慢慢筛选出适合孩子,孩子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等孩子自己选出想学习的特长后,很多父母就不再允许他放弃了。

其实,这也是另一种逼迫,是不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

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他们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如果父母逼迫他们长时间学习特长,会让他们产生对抗情绪,甚至对之前感兴趣的特长产生厌烦。

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宽松的环境,让他和他的兴趣“和平相处”。我们可以在培养孩子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严厉,但在培养孩子兴趣时,我们应该“松弛”。

在培养孩子兴趣特长这条路上,父母能做的是守护和提供“养料”,而不能去干预。

父母别焦虑,让我们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