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许世友是个武林高手,很多人都知道,他属少林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位上将贺炳炎,也是武林高手,他学得恰好是武当。作战的时候,贺炳炎和许世友一样,也很喜欢提刀直上。当他的刀挥起来的时候,敌军往往都是人仰马翻。

1913年,贺炳炎生于湖北松滋。自幼体魄健壮的他,十分喜欢舞刀弄枪。在参加红军前,曾投师武当一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后来他觉得使剑不过瘾,改学了“玄虚刀法”,并且常练不辍,所以在战场上,对他而言以一敌多完全不在话下。

1929年,16岁的贺炳炎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战的时候,年幼的贺炳炎常常单刀迎敌,即便陷入围困也能杀出血路,人送外号“红军赵子龙”。

没仗打的时候,他就手痒,硬拉着战友与他“对练”,常常把别人“练”得鼻青脸肿。贺龙知道后,直接拿烟斗就往贺炳炎头上招呼,他却只是嘿嘿一笑,最后贺龙也无奈地说:“你这个家伙,刀法是越来越好,仗是越来越能打,但是脑壳是越来越经打,而且也是越来越调皮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十余万国民党军向我湘鄂西苏区压来,形势万分紧急。

一次,在敌人偷袭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的时候,贺龙命令军校学员投入战斗。当时,在校受训的贺炳炎,抄起一把大刀杀入敌群,一连砍翻好几个,一举轰动全校!

1935年春,后坪战斗中,红军攻击部队被敌人炮火压制,突击队几次都攻不上去。这时贺龙命令贺炳炎上,贺炳炎二话没说挥舞大刀就上,连中两弹仍不下火线,最终突击成功,成为著名的孤胆英雄。

在“大肃反”的时候,贺炳炎非常奇怪地成为了肃反对象,被关押了起来。此时,红军遇上了一场硬仗,前方的作战怎么都打不开局面,伤亡还不小。指挥部没办法,强烈要求把贺炳炎放出来。

贺炳炎到前线之后,见局势危急,什么都不顾,直接抄着大刀就往上冲。身上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敌方直接被贺炳炎的这种打法吓傻了,战场上的局势也急转直下。这一仗打完,贺龙便暴怒,朝着肃反的人说:“如果真是反革命,贺炳炎会这样不要命地打仗吗?会这样提着脑袋冲锋陷阵吗?有这样不怕死的反革命吗?”,面对暴怒的贺龙,肃反人员哑口无言。

后来贺龙在一份缴获的国军报纸中,发现贺炳炎居然被称为“刀匪”。

还有一次,贺龙派贺炳炎到红6师下作战任务,战斗结束了贺炳炎却不见了。

人们都以为他出意外了,没想到一会之后,他押着47个俘虏回来了。传完命令往回返的途中碰到了一股撤退的敌军,他拿着大刀和几个手榴弹就上去了。即便是溃退的敌军,见他一个人也不会乖乖受降。贺炳炎冲过去之后,一刀就砍倒了那个军官模样的人。其余人一见是“刀匪”,吓得魂飞魄散,立刻缴械投降了。

1935年12月,已经是红五师师长的贺炳炎率部随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在一次战斗中,贺炳炎的右臂不幸被炸,骨头全碎了,只能做截肢手术。

长征路上,手术器械和药品都极其短缺。在这种情况之下,贺炳炎咬着一条毛巾,在没打麻醉的状态下,军医用锯木头的小锯完成了整个手术。手术完成之后,军医感慨地说:“关云长刮骨疗伤尚不过如此!贺将军真乃神将”。手术刚完,贺龙就去看贺炳炎。见到贺龙后,贺炳炎的第一句话就是:“老总,我的胳臂没了一只,但是我的心还在,我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继续跟狗日的老蒋干!”。6天之后,他真的就拿着大刀又上去了。单手挥刀的贺炳炎,威武不减当年。没过多久,贺炳炎的部队就有了“一把手”部队的外号,“独臂刀王”贺炳炎的名声也随之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期间,贺炳炎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团长。1937年10月首战雁门关,“独臂刀王”贺炳炎的刀开始砍日本人。什么武士刀,什么精钢刺刃,在贺炳炎的鬼头刀面前形同废铁。看到八路军如此凌厉霸道的攻势,日本人“武士道”精神也开始失效,被迫后退。

此战贺炳炎部灭敌500余人,破了“大日本不可战胜”的所谓神话,雁门关大捷一时使中国军民抗战信心大增。当时国民政府为此还通电嘉奖。之后日军,只要听到贺炳炎就谈虎色变。在后来的战斗中,一旦打不开局面,前线就会出现一位独臂将军,东杀西砍,就能杀出一条血路。

后来贺炳炎见毛主席举手敬礼时,毛主席紧紧握住他仅剩的左手说“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今后你就免掉这份礼吧。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这样独特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