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无疑是在逐步深入,但具体到中小学生,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是一个天然无忧无虑的群体,应该与抑郁症绝缘。

事实在推翻这种印象。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披露,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另一个特点是,女生抑郁程度略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抑郁程度高于独生子女。

相关报告之所以让不少家长震惊,原因在于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们的知识结构存在短板。另外,在孩子的一些特定成长阶段,亲子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家长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种种原因导致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孩子,一些家长也未必有多么熟悉,直到悲剧的发生……

现在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自然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而从社会的角度,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也代表着迈出了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步。

消息一经发布,相关措施就受到了普遍欢迎。一些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所以学校通过筛查,相当于是给不太懂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家长们‘补位’了”。

但即使是表示欢迎的家长,也不乏一些担忧。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即坦言,抑郁症筛查开展后,怎样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测评,如何保护学生隐私以及正确对待那些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其实也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多方探讨的过程。

无论学生自己还是其家长,一旦孩子在抑郁症筛查中显示结果异常,都肯定不是一件可以轻松对待的事情。这一点决定了上述担忧的合理性。首先,因为要进行抑郁症筛查,学生健康体检的专业性要求显然更高了,那么是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够配备足够专业的体检人员?其次,如果一个学生的测评结果异常,测评结果是否应归为需要特殊保护的隐私内容?又如何保证确诊的学生在校园里不受到任何歧视?

问题的确不少,但不代表不应该去触碰它,恰恰相反,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走好了第一步,其他配套工作也不应该落下。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受到校园、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心理辅导老师理应成为校园的标配;另一方面,需要运用各种办法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从而逐渐消除社会对抑郁症的偏见与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