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1941年10月7日刚刚守住列宁格勒,并从列宁格勒前线返回了莫斯科的朱可夫大将而言,其心情几乎就是和坐了过山车一样。朱可夫知道自己来莫斯科的任务是筹划之后的莫斯科保卫战,原本他琢磨着莫斯科的处境再艰难,那也不可能比已经断粮的列宁格勒更艰难,对于守住莫斯科还是很有信心的。按照朱可夫的估算,只要坚守两个月就是苏联那恐怖的冬季了,德国人就算不想退也会撤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等到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把战场情况朱可夫的时候,朱可夫整个人几乎都是崩溃的。按照沙波什尼科夫的说法,用来防御莫斯科的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都被合围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情况也没好哪去,这个方面军的主力在布良斯克地区陷入德军合围之中。说简单点就是,用来保卫莫斯科的部队现在都被德军给合围了,朱可夫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那么朱可夫现在还有多少部队可供指挥呢?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万兵,其中包括从远东赶过来的十万预备队,剩下的就是从莫斯科征调来的民兵了。至于他之后还能有多少部队?嗯,这得取决于德国人对三个方面军的歼灭速度,运气不好可能朱可夫就得自己拎着枪上前线了。

当然了,最后朱可夫的运气还是不错的,从10月7号开始的降雪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被德军围困的苏军逃出来60万人,剩下65万人都被德军给歼灭了。虽然也是一场惨败,但总算还有部队幸免于难,不至于让莫斯科彻底变成空城一座。

此时苏军需要做的自然是重整旗鼓,可是这大军的损失却不是那么好一笔带过的,自古军队都是有功者赏,有错者罚,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里苏军打得如此狼狈,那自然得有人为失败负起责任。

抛开布良斯克方面军是寡不敌众才被合围,那么奋战于维亚济马地区的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好像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于是乎,好大一顶失败的黑锅就扣在了西方面军司令,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的头上,好悬就被送上军事法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莫斯科来的调查团首要任务就是调查西方面军的失败,科涅夫认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他,他举例德军在10月2日对第19和第30集团军结合部的攻势,当时德军投入了20个师和400余辆坦克的强大兵力攻击第30集团军的4个步兵师,战士们战斗得十分英勇,是不得已才必须撤退的。而撤退是最为复杂的战斗形式,需要苏军有较高的战斗素质,很明显苏军当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那么,科涅夫说的话是否正确呢?从某一角度上来说,科涅夫并没有说错,当时西方面军所有的部队都处于一种缺兵少将的状态,各步兵师的兵力已经下降到了4000-6000左右,个别师的兵力甚至只有两千人左右,面对德军对结合部发起的强大攻势,就算苏军官兵浑身是铁,那显然也不可能抵挡住德国人的强大攻势。科涅夫在当时也确实动用了作为预备队的第107摩托化师,希望用这个师能够挡住德军的攻势。

很明显,这是一种螳臂当车的行为,兵力薄弱的第107摩托化师不可能挡住德国装甲部队的攻击,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不仅被德军攻破,更要命的是德军顺着这个缺口冲进了苏军防区腹地。这里要指出科涅夫确实是在指挥上犯了一个错误,他的西方面军在布防上确实存在有缺乏防御纵深的问题,部队几乎都是平铺开的,一旦防线被敌人打开突破口之后,整个守军就都有四分五裂的可能。当然,考虑到当时苏军普遍缺乏对抗德国装甲部队的经验,因此科涅夫犯下的错误并不是十分严重。

科涅夫实际上还是做出了一个正确又无奈的举动,他派出了手头最后一支预备队——博尔金集群。这个集群拥有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坦克旅,可以说是西方面军最后的机动兵力,现在派出这个集群的目的已经十分明显,如果不能用这支机动兵力挡住德军的进攻脚步,那么整个西方面军的战线就有彻底崩毁的可能。毫无疑问的是科涅夫现在已经是背水一战,西方面军的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很不幸的是,博尔金集群的反击被证明毫无效果,博尔金集群薄弱的力量也不可能挡住德军的攻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科涅夫的西方面军就已经是处在被合围的边缘了,德军部队在他的防区内部四处乱窜,方面军下属的各集团军大多都处在混乱之中,友邻的预备队方面军也已经被击败,其方面军司令部也被德军攻陷,也就是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布琼尼不在自己的司令部里,否则多半也被德军抓去当俘虏了。

这个时候科涅夫还有没有指望呢?严格说是有的,科涅夫能够判断自己的部队处于危险之中,他和布琼尼都在10月5日向斯大林做出了汇报,而斯大林这一次也不要求他们死守了,而是要求两个方面军尽快跳出包围圈。

科涅夫也确实按照命令来做了,他命令第32集团军接替第49集团军的防区,而第49集团军则赶去增援同样陷入苦战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第30集团军则将防区扔给了第31集团军后开始后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涅夫现在的所有命令核心点都是为了让部队能够缩短战线,然后赶在德军合围之前能跳出合围圈。但此时科涅夫下了一道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命令,他命令指挥第16集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将部队移交给第20集团军,然后带着集团军司令部赶往维亚济马城接管从后方赶来的增援部队。

这支增援部队包括有5个步兵师、1个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团和1个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团,罗科索夫斯基的任务就是利用这些部队组织起防御力量守住维亚济马城,只要能够守住这里,那么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就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这里科涅夫犯下了一个苏军在1941年到1942年常犯的错误,那就是他所依据的情报往往是错误的,甚至可能是过时了的情报。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因为苏军的通讯情况非常不乐观,大多数师没有自己的电台,完全是依靠通讯兵和电话线来向上级进行汇报,集团军的电台大多数时候也不是很靠谱。

这种恶劣的通讯情况可以理解为“通讯基本靠吼”,在实战中造成了苏军中不能掌握自己部队的状态,下达的命令十个有九个都成了错误命令。

这种通讯上的问题在1941年的战局里充斥在整个苏军里,科涅夫也不例外地成了通讯问题的受害者,他心里可以守住维亚济马城的增援部队已经被越过维亚济马城的德军先遣部队击败,也就是说维亚济马城根本就是空城一座。

罗科索夫斯基在10月6日抵达维亚济马城时根本没看到科涅夫说的援军,反而是等来了德国第4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罗科索夫斯基只能带着自己的司令部火速撤离维亚济马城,而这座城市的陷落也标志着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彻底被德军合围了。

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出科涅夫在指挥过程里虽然犯下了一些错误,但大多数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属于苏军整体上的弊端和问题造成的,倒不能说科涅夫自己有多大的问题。只能说在当时的情况下科涅夫的失败确实比较严重,差点就造成莫斯科无兵可守,所以他才差点背了失败的全部责任。好在接任西方面军司令的朱可夫为他说了几句好话,这才让他避免了上军事法庭的命运,并能在随后的战斗中重新证明自己。

参考文献:《苏德战争1941-1945》《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