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性发展中心(ICCSD)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平,在第五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数智科技赋能非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以在线视频的方式,发表了题为《新发展格局下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的精彩主旨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当代新方式,为传统手工艺赋能

在新时代的新格局下,如何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也是我们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一个时代重任。陈教授回顾我国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展示了我国多年来所做的传承保护成果,同时也指出了我们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过去的传统艺术和今天的审美不太兼容,以及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由于传承人的枯竭将消失殆尽的现象。”

陈教授用自己的思考,传授如何用当代的新方式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提升赋能, “要把传统元素、生产元素介入到设计当中,引起消费者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要有中国人自己的时尚产品来引领中国产品的国际性。”她提出,“非遗要融入生活,需要进行商业的研究转换、设计师的提升和创意,以及政府部门共同的一种努力。”

接着,通过故宫与梵高博物馆强烈数字对比,以及一些国外案例的展示,陈教授总结了非遗跨界传承的注意要点:

跨界一:传统工艺+现代设计——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跨界复合叠加在一起,相互赋能;传统工艺可以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元素,而不是全部。跨界二:符合现代审美——要与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相吻合,能够在我们生活场景中的加以应用。

跨界三:会说文化故事的产品——要会讲文化的故事,所有产品一定要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故事。跨界四: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及跨地域工艺的混搭——要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的和跨地域工艺的混搭,形成一种互动机制。

跨界五: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送礼需求的产品——要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送礼或生活需求,产生一种新的当代价值。

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陈教授指出,在用物理化的手段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怎么去介绍我们中国的美学也相当重要,这需要掌握一些宣讲和推荐的手段。

对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和丹麦的美人鱼雕像成为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象征,中国很多AAAAA级景区,很多年轻人对这些非常具有历史悠久厚重感,而且拥有人类高贵记忆、高深文化内涵的一些旅游景点不甚了解,这说明我们自己的营销推广,还有我们解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提升的空间。

陈教授建议能够通过当今高科技的新的语言能力向世界推广,并且让它成为松阳今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能够让这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结性建议

希望在中国城市转型过程中,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把我国深厚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我们的智慧源泉,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城市转型提升时,不要光追求规模,而更应追求质量;在城市服务的功能方面,不仅要强调现代化或多元化,而应更关注人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经济产生更多的文化价值,让我们的文化更有体验,更有经济实力,让更多的经济也投入到文化发展中去。

陈平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家委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性发展中心(ICCSD)专家委员会委员

“军事可以让一个国家强大,但是文化可以让一个国家伟大。”

论坛资料

11月1日,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创新网络项目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创新网络项目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浙江省松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共松阳县委人才科技领导小组人才工作办公室、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创新网络项目专家委员会非遗产业促进中心承办、上海梦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五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数智科技赋能非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