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底捞发布公告表示,集团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以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

不少网友看到该消息后一脸懵:海底捞这是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底捞宣布将关闭300家门店

财报显示,2019年海底捞新开门店数量为308家,2020年该数据为544家。2021上半年,海底捞开出299家新门店。

截至2021年6月31日,其全球门店总数达到1597家。

如今忽然宣布将关停300家。

对海底捞的断舍离行为,外界众说纷纭、猜测纷纷。

比较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决策失误,盲目扩张,导致经营效率降低,不得不以关店的形式及时止损。

关于其逆势扩张的故事,还得从去年说起。

2020年6月,在诸多食品企业都因为疫情经营情况堪忧,不得不压缩规模的时候,海底捞自信地拍板“抄底”,开出1298家门店。

商业史上其实不乏逆势扩张的成功先例,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海底捞显然不在其中。

快速扩张造成经营未达预期的原因,海底捞总结称:

1. 部分新开门店选址不合理。

2. 内部组织架构变革让各级管理人员“无法理解且疲于奔命”。

3. 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

4. 过度相信“连住利益”的KPI指标。

5. 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头疼的事情还不仅有一件。

翻台率是餐饮行业核心指标之一,也是左右餐厅业绩的一大重要数据。2017年至2018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在5次/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2020年,其翻台率已经降至3.5次/天。

这毫无疑问是个危险信号。

海底捞2021年中期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00.9亿元,同比增长105.9%。虽然是在增长,但如果考虑到去年的疫情影响,那这个数据也算不上多漂亮。

9452.9万元的净利润,还未达到2020年全年的1/3,只有2019年同期的1/10左右。

危机四伏的海底捞

从门店数量到业绩数据,无不透露出一个信息:作为火锅圈巨头,海底捞近段时间的日子并不好过。

说是危机四伏,也不算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 被指过度服务

无论你有没有去吃过海底捞,相信都对其服务有所耳闻。

帮带孩子。

帮扎头发。

帮着夹菜。

一句话总结海底捞服务员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贴心的服务都是海底捞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利器。

但这两年,情况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此前微博上发起过一个关于海底捞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5%网友认为海底捞过度服务。热情到让自己当场“社死”。

2. 负面新闻缠身

#海底捞豆花过期被罚款2万#话题前不久登上热搜榜,如今已有2.7亿阅读量,近万人参与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天眼查APP显示,上海捞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同济路分公司收到一笔新罚单,被罚原因是:执法人员现场抽查时,在厨房配菜区的出菜机中查见一盒过期“捞派豆花”。

这不是海底捞第一次因餐饮安全问题陷入舆论争议。

安全与卫生是食品行业底线,一次又一次因相关事件被送上热搜榜,毫无疑问会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可信赖度。

3. 受大环境影响

自从疫情爆发后,餐饮行业,尤其是以线下门店为主要服务场景的餐饮品牌,经营情况大多都不乐观。

海底捞也不例外。

无奈的是,时至今日疫情仍一波又一波“复发”,没有人知道,哪一天才能彻底摆脱疫情。

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哪怕体量庞大如海底捞,也不得不“闭店保平安”。

至于这次闭店举措,究竟能不能让海底捞扭转颓势,重新焕发活力,恐怕就需要过段时间才能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