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在股票市场,财富两极分化的背后是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财富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其中,股权结构不合理是核心。”11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在“2021(第十九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首场活动“2021年中经报智库大势论坛”发表的主题演讲中如此提到。

在刘纪鹏看来,股票市场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承担着财富分配的重要功能,但当前这一市场发展仍不够充分。虽然规模、成交量提升,但以价值投资为核心,可实现多方共赢,助推共同富裕的分配格局尚未切实全面落地,保证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仍需推进完善。

完善分配格局需加强制度建设

在刘纪鹏看来,股票市场的繁荣振兴不仅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亦是利用资本市场功能,发挥资本作用,产生财富效应的关键。而要振兴证券市场、完善分配格局,核心仍在于制度建设。更具体来说,需要解决“三个不合理”。

“在一个规范、合理的证券市场中,若坚持价值投资,这个市场可以实现多赢、共同富裕。”

刘纪鹏提到,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仍存在财富分配两极化、投资人和融资者“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控制人把主要精力通过二级市场的高价发行、高价减持获得个人快速财富增长、迅速致富,而非通过上市融资实现公司增量财富创造,为全体股东实现财富增长,多方共赢。大股东通过减持个人致富和上市公司增量财富创造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存量财富的分配,它表现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实现,是存量财富在不同投资人之间的零和博弈。”

刘纪鹏以其深度参与股改的经历提到,上市公司大股东从原始股到上市减持,持股价值经过初期资产评估、溢价发行、挂牌交易三次放大。大股东的财富获得了极其快速且巨额的增长,远超通过企业经营发展所得。在他看来,面对如此诱惑,要化解上述问题,不能靠融资者的主动自觉,而需要制度建设。

“只有当资本真正进入上市公司并为其运营、发展助推,才是真正地助推实体、拉动经济。”刘纪鹏提到要通过制度建设打造公平正义的股票市场,实现增量财富创造,完善分配格局,推进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他认为监管理念上亦需完善。这其中,应注重“融资者教育”,即以上市公司为核心、以券商为龙头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乃至交易所的教育。同时,加大对违法分子的惩罚力度,注重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和规划问题、相关政策和管理完善问题。

在其看来,当前几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正导致政策向“融资者”倾斜。刘纪鹏就实际观察来看,一些减持政策在限售期上的制约力度下降,正在为大股东、实控人的减持提供更便利的条件。而大股东、实控人的减持权利背后还存在着上述导致财富两极分化、重资本运作轻经营治理的矛盾。

推动股权结构、减持政策进一步完善

更进一步,以完善分配结构、推动财富创造、改善两极分化的制度建设,应该如何找“抓手”?刘纪鹏提到,“当前股票市场存在三个不合理,即股权结构、财富分配、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这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后两者均由这一问题导致。”

“目前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上,大股东、实控人‘一股独大’的情况甚为常见。例如,实控人或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在发行上市完成后,持股比例仍超过70%。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在减持环节将直接转变为财富分配问题,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则转变为‘一股独霸’的治理问题。”刘纪鹏具体提及,例如当实控人拥有绝对控股权时,该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失衡,其他股东无法对其制衡,甚至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难以保障。

在此背景下,刘纪鹏给出几方面建议。

他建言,宏观层面上,应推出积极的资本政策,使其与当前宽松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呼应,使资本市场为复苏提振经济助力。

同时,针对股票市场存在的具体问题,首先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入手。在股份公司治理环节,推动现代化治理,培育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治理机制健全的企业。在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进军时,监管可对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作出上限规定,以保证实控人能够将精力放到上市公司的治理、运营上,使其公司内部也能共同富裕,而非少数人通过资本运作及减持获得极快速地财富飞跃。其次,在已经登陆二级市场后,大股东的减持阶段,或可预设大股东减持的可流通底价。这一底价的设置,其核心原则应考虑股市的“共同富裕”理念,其手段可以是倡议、自愿承诺等,同时建议披露相关减持预期。最后,要完善治理结构。

“解决现代民企、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既可使得财富分配走向合理,治理结构也得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才是治本方略。”刘纪鹏提到。

(编辑:孟庆伟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