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和标志 , 连接东西南北的同时,也拉大了城市发展框架。今天的《壮丽 70 年 奋斗新时代 家乡一片新天地》,让我们通过一位临汾老交通人的讲述,来了解四座汾河大桥的沧桑变迁,感受临汾日新月异的变化。

苏胜勇是市交通运输局原副局长,从事交通工作已经40多年,见证过临汾许多道路工程的诞生。但印象深刻的还是那横跨汾河的四座大桥。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务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交通运输局原副局长 苏胜勇:第一座桥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锣鼓大桥,锣鼓大桥在建国初期1964年以前是一座木桥,木头架起来的桥,旱季可以通车,到了雨季就不敢让过了,怕桥塌了,很有限。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原有的木桥变身为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桥梁。一桥飞架东西,彻底打通了临汾城区通过西山的交通。山西省临汾市马务汾河大桥,也就是锣鼓大桥的前身,曾光荣入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册》。几经岁月沧桑,这座桥先后于1998年和2008年经过两次重新设计改造,交通通过能力和防汛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尤其是东西桥头四座13米高的威风锣鼓艺术群雕,为大桥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是我国第一座锣鼓文化艺术桥梁。

2

临汾西关汾河老渡口

第二座桥的故事是关于西关桥,因桥梁架构为钢管拱桥,外观形似彩虹,便被称为“彩虹桥”。

市交通运输局原副局长 苏胜勇:原来这个位置上就没有桥,一片汾河滩,汾河滩上面有一个西门渡口,在水小的时候放几个木船,木船上面架的横梁来回过车,水大的时候就把木船拆了,拆了以后搞木船摆渡。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原来仅有的一座桥,马务汾河大桥远远不够使用。所以提出来在西关再架一座现代化的桥梁。

彩虹大桥横跨滨河东路、大运高速和汾河,全长1220米,在减轻市区交通压力的同时,也成为临汾市区一座气势恢宏的景观桥梁。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阳汾河大桥是今天我们故事中的第三座大桥,是横贯临汾东西的重要桥梁,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是我市第一座由政府和民间共同筹资建设的桥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2010年历经两次升级改造,如今成为一级标准的公路汾河大桥。

4

第四座大桥是南外环矮塔斜拉桥。它的建成,使108国道改道后,内环一级路真正环了起来,也使临汾的城区面积扩大了100平方公里。

市交通运输局原副局长 苏胜勇:2000年左右的时候临汾市提出108国道一定要甩出城区,不能在城里面,按照我们临汾市交通规划,内环一级路,外环高速路,不过汾河就环不起来,环没有闭合,怎么办。市里就提出来在这里搞一个南环汾河大桥。使我们临汾市的内环一级路形成一个环。

在苏胜勇看来,这几座大桥的变迁,就是临汾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如今在临汾,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立体式交通的飞跃发展,让临汾人“说走就走”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到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941公里,比1952年增长了44.3倍;境内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到663公里。临汾民航机场已开通航线13条,旅客吞吐量已经突破50万人次。纵观山西南北的大西高铁,在临汾市境内全长142公里,极大满足了临汾人民的出行需求,也加快了临汾对外开放的步伐。

来源:临汾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