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有了有效的治愈手段,但也有一部分的急慢性疾病,始终是以“控制”为主要手段,在无法彻底治愈的情况下保持身体状况的平稳。
高血压就是这一类疾病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一部分原发性高血压,致病机理没有完全明确,很多患者一经确诊,是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的。
今年55岁的郑先生在3年前确诊高血压,开始连续服药。根据医生的处方,他在餐前餐后不同时段都有五花八门的药片要服用,吃空的药瓶药盒攒了几大袋。虽说经济上可以负担,但心理上的压力和偶尔发作的胃肠道不适,让郑先生很是烦躁。
刚开始用药控制时,郑先生觉得自己身体尚算强壮,在最初的头晕头痛等症状缓解后决定停药。可随后,更加严重的反弹症状让他不得不再次就医,甚至加大了用药剂量。
这些年来,郑先生一直在关注高血压方面的医疗资讯,偶然间听说了研制中的高血压疫苗可以有效治愈,就多方打听,希望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高血压是怎么治疗的?
郑先生原先的复方服药是一种普遍而成熟的治疗方案,有着明确的治疗思路和不错的控制效果。
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来源于心脏每一次搏动所挤出血液的冲击力。
心脏收缩时,血液的冲击力较大,称为收缩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压”;相对应的,心脏在每一次的收缩间隙,都有一个舒张倒吸静脉血液流入的阶段,但动脉血管中的血液仍然由于惯性向前流动,对血管形成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舒张压”,即“低压”。
根据最新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判定为血压偏高,在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得到上述结果,就会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特异症状非常有限,很多患者在患病的早期难以自行察觉,只有在一段时间的血压过高对身体器官造成了伤损,才会有明显的症状,选择就医,而此时的病情大多已经超过了患者“小病”的预期,进入了长期复杂的治疗过程。
头晕头痛、疲倦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状,都是高血压的典型表现,但由于特异性不强,非常容易和其他疾病、或单纯的亚健康状态混淆。所以,定期体检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途径。
高血压的致病机理目前没有完全明确,但我们可以从表面上把患高血压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血管中的血液太多,即血容量增加。比如过量摄入食盐后的水钠潴留,血液为了稀释自身浓度,从组织中渗透吸收更多的水,导致太多的血液“撑涨”血管,导致血压升高。
·血管本身的“容积”过小,即外周血管阻力过大。比如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失去了应有的弹性,血液射出时不能随之扩张,导致管壁压力增大。
·血液的“冲劲”过大,即心脏泵血功能加强。比如心动过速的患者,心脏单位时间内的泵血量明显增大,更快的流速、更大的“冲力”,导致的就是交感神经高血压。
现阶段的高血压治疗思路,就是在准确辨明病因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服用利尿排水、舒张血管、降低心率的药物,复方用药,达到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的效果。
二、高血压疫苗,打一针就不用再吃药?
郑先生所关心的高血压疫苗,在医学领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发展到今天,已经衍生出了多个治疗思路,每隔几年时间就有突破性的进展,但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没有纳入正规的治疗体系。
郑先生辗转不同的医院,在向医生多方咨询之后,发现高血压疫苗与想象中的提前预防、广泛适用、一劳永逸式的特效药,有多方面不同。
首先,不是提前预防,是病后治疗。
通常意义上的疫苗,是将灭活的病原体、或者与其特征相似的抗原物质注射入人体,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疫苗内的抗原,让身体提前取得“作战经验”。当真正的致病菌或病毒侵入时,人体就可以根据记忆免疫细胞快速应答,将致病物质消灭。
我们所熟悉的乙肝疫苗、新冠疫苗,都是如此,在疾病发生之前接种,以达到“不患病”的目的。
但高血压疫苗针对的,是已经患有高血压的群体,对未患病的人群没有预防作用。之所以称作疫苗,是因为该药剂的作用原理与疫苗有相似之处。
高血压疫苗通过刺激人体产生血管紧张素的抗体,对人体正常产生,或过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像入侵细菌一样聚集和吞噬,以达到舒张血管的目的。
血压正常的人群如果使用,会影响人体正常的血管收缩功能,也可能出现血压过低,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其次,不是广泛适用,高血压疫苗有特定的药理作用和靶点。
从上文可以看出,高血压有着非常复杂的发病机制,受多处器官和系统调控,从心脏搏出、肾脏排水、钠盐代谢,到神经和激素对循环系统的调节,都是人体血压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
许多中度和重度的高血压患者包含多种致病因素,所以采用针对不同靶点复方用药,这也是高血压患者服药种类众多的原因。
而高血压疫苗,针对的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这一调节机制,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对于其它原因所导致的,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都只能暂时缓解症状,疗效有限。
第三,不是一劳永逸,有一定的药效周期。
高血压疫苗的起效依赖于体内的血管紧张素抗体的浓度,在医学上称为抗体滴度,只有将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有效地结合血管紧张素,抑制其刺激血管收缩。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抗体滴度会在注射用药一到三个月之后下降至平均水平,需要加强用药,将抗体滴度提升到治疗水平。
但同时,正如郑先生所期盼的,高血压疫苗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性。帮助患者摆脱了长期服药的困扰,每隔几个月去医院加强一针,比每天定时服药方便许多,也很大程度避免了病人擅自停药时的血压陡升。同时,也免除了患者服药的错时、错类,增强了安全性。
三、现阶段,该如何防治高血压?
迄今为止,高血压疫苗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一般医院不会将其纳入处方治疗的体系,只有一些试点在以临床试验的形式对患者用药,技术尚不成熟。要达成对高血压的防治,依然需要遵循原本的治疗理念,控制血压。
第一:坚持遵医嘱,规律服药。
目前高血压并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患者的血压是依靠药物稳定的,擅自停药会使血压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其峰值很可能超过治疗之前的水平,这对身体器官,尤其是心脑血管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尽管繁琐,坚持服药是维持身体状况平稳的重要途径。
第二:控制饮食,维持稳定。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是需要严格控制钠盐摄入的,这是因为血液中的盐浓度过高,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周围组织中的水,使血液的总容量增多,加大对血管的压力。
高血压患者控盐,不只是减少食盐的摄入,对酱油、味精、蚝油的含钠的调料,以及腌制食品、调制饮料等食品,都要纳入总摄入量的计算范畴,科学控制。同时也可多食用香蕉、新鲜蔬菜和豆类,控制体重、限制烟酒。
第三:规律作息,调整心态。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影响患者血压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健康人群,也有过度熬夜或情绪失控时的头晕心悸之感。高血压患者更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如坚持早睡早起,固定作息时间;根据身体情况适度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同时,需要保持情绪的平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忌大喜大悲,增大心脑血管的压力。可以参考心理方面的正念疗法,多渠道发泄纾解,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结语:高血压疫苗的研制进度不断推进,相关患者在不久的将来就有希望享受到它的便利,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用更加积极的方式来治疗和稳定病情,等待迎接新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