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太平军,却因种种原因使其龙袍制度成为近代史研究中的缺憾。要说太平军的龙袍,首先要讲一下太平军的组织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欢迎来到春秋录,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喜欢我的视频记得点赞加关注!谢谢

1851年,洪秀全与老乡冯云山,在广西桂平县的金田村,组织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了以洪秀全为首,西王为萧朝贵、南王为冯云山、北王为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为核心的太平天国政权。天平军不仅从形式上以政权的形式建立,在思想上和服饰、发型上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变。首先是打破了满清的禁锢,重新留起了长发,穿起了汉唐古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古人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经·开宗明义》中对身体与孝道的一种诠释。他让人们爱惜自己身上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爱惜身体就如同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可满清入关的时候,首先要求朝臣、百姓定时剃发。为了保护自己父母馈赠的发肤,多少士大夫以死抗争,为此丢掉了性命。在剃发这件事情上,满清经过十年的高压政策,才使汉人慢慢的习惯了这个头顶上像是顶着个瓢一样的发型。汉人虽然被迫接受了这个定期理发的习惯,可内心的阴影面积是可想而知的。

而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军在服饰和发型上的改变,可以说是对于信奉儒家传统文化的汉人最大的慰籍了。这些不再被强制地剃成“阴阳头”的农民军,被晚清鄙夷地称之为“长毛”。太平军等级森严,为了防止晚清的奸细渗透进太平军中,也为了防止太平军的士兵逃走。军中各个要道都设置了把守的士兵。

文史资料显示,所有城中的士兵,没有太平军上级的差遣,是不能随意出城的。城门关卡设置了暗号进出,这个暗号每天都要更换句子里的一个字。在这种消息闭塞的情况下,太平军服饰甚至龙袍的款式一直都是个谜。更何况湘军攻下南京城时,对南京城展开了长达三天三夜的屠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屠城后的南京城里,有关太平军所有的信息几乎荡然无存。这也使后世对太平军的龙袍制度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古代帝王穿个龙袍那是标配,他们穿上绣着九条金龙的龙袍,寓意自己的皇权来自天赐。太平天国建立政权以来,洪秀全作为太平军的最大boss,自然也会在龙袍上为自己做上历史的标记。

在清代的间谍书《贼情汇纂》中,对太平军的服饰有一些的描述。“丞相佩戴的朝帽上用凤,师帅的朝帽上虽然用龙,但是龙去了一爪。”贼情的记载经过论证后发现,与实际的太平军服饰是相悖的。在《天父圣旨》中记载的是“(龙)如果是四个爪子的话便是妖龙,丞相准用凤。”

我们都知道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在龙袍服饰上,首先体现的是龙爪见尊卑。五爪龙的龙纹的造型绝对是皇帝的专享定制款。一般来讲,五爪蟒纹的造型和龙纹的造型大体相近,这种造型的服饰一般是太子啊,亲王啊还有亲王的世子和郡王的专利。至于四爪蟒纹的服饰,则是皇孙、皇太孙还有皇曾孙们,以及三品亲王到七品伯侯这些皇亲贵族的特权体现。补子,是清代官员的补服在前胸后背的地方,分别有一块方型或者是圆型的,有鸟兽的图案装饰的造型。

在清朝的皇族中八品、九品和以下的皇室成员们的服饰,虽然不佩龙或者是蟒纹的补子,但是他们所穿的朝褂上仍然有五爪蟒纹造型的装饰。古代的帝王受《易经》影响,崇尚的是“九五至尊”。帝王的龙袍上通常都绣着九条金龙。即龙袍的前胸和后背各一条、左右肩膀上各一条,龙袍的前后膝盖处各两条,还有一条龙是绣在衣襟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在衣襟里面绣一条龙呢?因为九条龙是个奇数,在龙袍上布局做不到平衡和对称,于是,设计者灵机一动,就将其中的一条龙绣在了衣襟里面。这样来看,龙袍的正面和背面都是五条龙,正好与帝王所崇尚的“九五至尊”相吻合。当然了,也有少数的帝王龙袍上并不是九条龙。比如明朝的皇帝龙袍就是十二条龙被绣在中间的一个圆型里,称之为“团龙”。

太平军的龙袍便是以团龙为主。根据太平军《金陵省难纪略》中记载的我们了解到,“······黄衫上织龙,下织水。东王的龙袍上织三十六条龙,北翼王的递减,黄鞾也绣着龙······天贼冠未见,其黄衫织龙的数量是东贼的倍数。”

从这些史料记载中,我们看到了长毛贼王的龙袍是以绣金的团龙为主,每一个爵级之间相差四条龙。在古代,素袍是没有取得功名的贫民穿的一种服饰。通常情况下,正规军的军官穿龙袍。太平军由于时常处于备战状态,战时物资紧缺,在爵官是穿素袍还是龙袍上并没有要求。

对于太平军来讲,官印才是他们识别爵级官阶的重要的标识。一方大印在手,那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他们身份的体现。因此,太平军中通常会定期地举办一些隆重的开国酒席,以此鼓舞士气。太平军的龙袍制度相关文献和实物留存于世的十分的有限。这种缺憾一方面是由于湘军攻下南京后,受清政府的命令,对太平军的所有的历史依据做了彻底的销毁。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太平军在丧葬制度上有别于当时的风俗。由于太平军信奉“拜上帝会”,在外国宗教的影响下,他们的丧葬形式仅以缎布包裹,而不用棺木。因此,世人们无法从文物古献中还原“太平军服饰制度”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