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毛主席亲自为其抬棺,有记录的应该只有八路军129师的首任政委张浩一人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浩原名林育英,是林彪的表哥。林育容(林彪)、林育南、林育英(张浩)兄弟三人都是我党杰出的领导人。在他们三人中,林彪最小,参加革命最迟。林育南1931年被害,林育英1942年病逝于延安。

林育英有何功绩,居然能够在我党内拥有如此之高的威望呢?

林育英生于1897年2月25日,比毛泽东小4岁。三兄弟中他年龄最大,早年受堂弟林育南影响参加了革命,曾在上海、武汉等地同恽代英等长期从事革命运动。

1924年5月初,中共中央为培养干部,决定将一批表现突出的青年到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林育英被选中赴苏。一年后林育英回国,化名林春山,参与领导了上海的工人运动,从未间断。

1935年7月,林育英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大家请注意这个时间,此时的红军正在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也刚刚在懋功会师。

因为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络中断了,因此会议结束之后,共产国际便决定派林育英回国传达共产国际的七大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育英假扮成商人,带着密电码牵着骆驼,化名张浩,与在苏联受训的密电员赵玉珍一起经新疆艰难回国。走了一个多月之后,才到达了陕北根据地,邓发代表党中央把张浩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此时,张国焘带着四方面军的一大批部队,坚决不愿北上,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公然另立中央,自任主席。

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张浩在会上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和在莫斯科制定《八一宣言》的经过。

瓦窑堡会议后,毛主席同张浩说:目前,中央有两件大事需要你来做。一是党的白区工作没有负责人,你能否将中央白区工作委员会书记担当起来;二是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团结问题也急需你来帮助解决。你是共产国际派回来的,目前只有你做这项工作最合适。

张浩此时才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

毛主席认为张浩用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有可能把张国焘拉回来。

当时候的中央给张国焘发电报,张国焘都完全不理。朱德、徐向前等人虽然和张国焘在一起,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张国焘对产国际非常信任,因此主席想让张浩试一试。张浩接下了这个任务,但不太肯定地跟主席说“也许能起作用。”

1936年1月16日,张浩根据中共中央的意见,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给张国焘发了一份电报。电文中说他奉共产国际委派,回国解决一、四方面军发生的分歧,并带有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问题的意见和密电码,可与共产国际直接通电。

张国焘收到张浩的电报后,仍然不愿意带领部队北上,但内心已经动摇了。

1月2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并去电命令张国焘立刻取消他的“中央”。

为配合这个决定,张浩再次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给张国焘、朱德发出了《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路线,张国焘处可成立西南局》的电报。

张国焘看到电报后,内心很崩溃。这个电报表达的意思非常明显,毛主席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的主张和做法是错误的。这个时候,还有朱德、刘伯承等人的反对,张国焘继续南下的想法开始动摇。

几天后,张国焘连续给张浩发了三封电报。张浩单独或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联名给张国焘等人发了数封电报,要求他们取消第二中央,尽快北上。在张浩和当时中央的坚持之下,张国焘终于取消中央,同意北上了。

9月27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联名致电毛泽东、张浩、张闻天,表示尊重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部队前来与一方面军会合,决不再改变。

毛主席在接受斯诺采访的时候说,张国焘另立中央的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候。

张浩完成任务后,毛泽东对他说“你这位共产国际代表没有白当,你为党和人民立了一大功。”

10月19日,张浩从保安启程,代表中共中央赶往宁夏同心县城迎接二、四方面军,他得知朱德、张国焘还在关桥堡镇,又前行30公里,见到了朱德、张国焘等领导人。在关桥堡,张浩与张国焘单独长谈,消除了张国焘的疑虑。

1936年12月16日,张浩把朱德、张国焘接到了保安。

1936年10月下旬,原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这支部队就是著名的西路军。在徐向前的带领下,这支部队孤军奋战四个多月,歼敌二万余人。但由于这次西渡作战系战略上的失误,加上环境生疏,没有后方,很快陷入了困境,最终全军覆没。

得知西路军危急之后,为救西路军,1937年2月24日,毛泽东给在西安的周恩来发电,告知听说围剿西路军的马步芳很爱钱,请他考虑是否送一笔钱给马步芳,允许西路军回到黄河以东。

周恩来接电后,与国民党代表张冲等人交涉,但没起作用。2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抽调第四、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军及一个骑兵团组成援西军,刘伯承任援西军司令员,张浩任政委。

战士们刚刚走完长征,又要出发,很多人都闹情绪,张浩耐心地做了很多动员工作,效果显著。

3月5日,援西军从三原、淳化出发,经过半个月的急行军,到达甘肃镇原县。部队刚停下,就收到了西路军发来的电报,说他们经过数次血战,迭遭挫折,干部、战士大部牺牲、被俘。

余下人员被迫上了祁连山的康隆寺,已经弹尽粮绝。援西部队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必再渡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浩看了电报,心情非常沉重。援西军也只得暂屯兵镇原,一面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一面整训。

西路军的负责人徐向前,一路乞讨回到陕北时,也是刘伯承、张浩派人接他到镇原县城的。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为适应抗战新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援西军被改编为一二九师,刘伯承任师长,张浩政委。1937年年底,因脑伤时时发作,经常晕倒,中央决定被迫调他回延安休养,一二九师政委由邓小平接替。

张浩回延安后,因为医疗条件实在有限,病情没有好转,反而一直在加重。

1942年2月,他的弟弟林彪从苏联回来之后,站好专门捎信给林彪,希望林彪能到延安来见一面。林彪接信后,很快就跑到了延安,看见病床上的哥哥,失声痛哭。

见罢林彪不久之后,张浩便于1942年3月6日在延安病逝。

张浩去世之后,中共中央在延安为张浩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

当时候在延安的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亲自为他抬棺执绋,并轮流为他守灵。

毛泽东亲自为张浩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