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织围巾给边防战士送温暖!”河南安阳,86岁的赵中福和老伴张娥梅每天凌晨起床坐在院子里织围巾。年轻时,夫妻俩一直做鞋垫送边防,坚持了几十年,2008年由于身体原因开始织围巾。买毛线的费用和邮费都是老人自己掏钱,这些年花掉数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送过围巾的地方,赵中福都会在地图上画上五角星,如今几乎标满我国边关。他说,为国家做点事是应该的,爱国一定要传到底。赵中福父亲曾是党员,父亲离世之后,“爱党拥军”的遗志成为了赵中福一辈子坚守的信条。

年轻时,赵中福和妻子用棉布纳一些鞋垫送往边防,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三儿子赵洪亮说,从小就记得家里的织布机从来没停过,放学回家后还会和兄弟姐妹一起帮父母做棉鞋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2008年,70多岁老两口的身体支撑不住他们继续做鞋垫,便开始织起了围巾。要寄出去的快递箱和织围巾的材料堆满了半个房间,一些邻居看到买的毛线和家里的纺织车,以为是要做手工卖钱。赵中福强调,这些围巾自己不卖,只送给边防战士。

所有织围巾的费用和邮费都是二老自己掏钱。邮政支行的工作人员说,寄一个包裹大概30多元,大爷每次起码寄6个,这就将近200了,这么多年积累下来,是一笔不菲的数额。

“为国家做点事是应该的,这不能讲什么价钱。”赵中福说自己没有怨言,只想把爱国精神传到底。夫妻二人十几年如一日,凌晨三四点起床,坐在家门口的小凳子上,熟练地织着围巾,至今已寄出上万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中福夫妻二人如今已到耄耋之年,这个爱党拥军的接力棒又交给了自己的孩子。三儿子赵洪亮称,自己现在在海南大学工作,父亲从小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自己到海南后,会带学生一起织围巾,让大学生们知道边防战士的辛苦。

赵洪亮还说,织围巾这项传统已经成了赵家的家风,每年春节回家,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边织围巾边唠家常,这已成了连接整个家的一个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