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力老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教版英语教科书副主编。

教育教学的进步,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研究,离不开对实践的梳理和反思。

关于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句话流传很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说的是教学科研课题或论文写作,一旦离开教学实践的土壤,就容易变成缺乏实际内容和营养的空架子;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工作如果离开科研的陪伴,时间长了容丧失发展的后劲,变得浅俗,甚至僵化停滞。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还有不少变体,比如“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殆” “教而不研则平,研而不教则虚” “教而不研则滞,研而不教则虚”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 等等。不同的说法角度和含义略有差别,但基本是说的同一个道理,教学和科研需要十分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相互促进,更和谐地共同发展。

很多同行都清楚科研与教学的密切关系,也十分重视科研,就是常常苦恼于科研效果不够理想。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很可能就是还没有把握好中小学科研课题和论文写作的特点。中小学的科研,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形式上,都有其独特性。我把这种独特性简单概括为 “真、善、美”。

“真” 就是研究日常教学中的真问题。

问题无论来自课堂还是课外,来自教材还是学生作业,总之要是真的问题。其他问题当然也可以研究,但有限的时间资源条件下,我们应该首选来自教学实践的普遍的、最典型的真问题、具体问题。

另外,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和论文写作理应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源自不同的研究目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学术性或理论性的研究相对多一些;而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还是应用性或实践性的。

“善” 就是研究对教师的 “教” 和学生的 “学” 有好处、有帮助。

论文或课题研究的结论或成果,能真正解决问题,或对解决问题有实际帮助或启发。反之,如果研究三两年,洋洋数万言,所得出的结论或成果缺乏教学实践中可以用的 “干货”,这样的教学科研就不能算是善的。甚至说得重一点就是 “恶” 的。因为它不仅无用,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浪费了读者的时间,还可能给教学带来额外的混乱和负担。

“美” 就是中小学老师能看得懂,看得明白。

如果课题和论文的预设读者和服务对象是中小学教师,那么成果形式就应该尽可能用一般教师能看得懂、看得明白的表述形式来呈现,而不必非要为了某种所谓学术规范或条条框框把成果装扮的艰深晦涩。

质量再好的成果,如果多数教师都看不明白,其指导实践的价值也会打上很大的折扣,实在可惜。因此,我一向主张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应该提倡朴实、简明、实用的文风,坚决抵制那种板起面孔吓唬人的 “学术八股文”。

来源 | 三好教师联盟,转载自 | 明师俱乐部 。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进行联系。

《二语写作》正在征稿,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外语教师及研究者扫码入群赐稿!(详情见最后一条推送)

精彩推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