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句话叫做:“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适用于这个逻辑的,何止是钱?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感知到发生在大脑“现有设定”以外的东西;即便这些东西已经被摆在眼前。

1999年哈佛大学医院院的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Daniel Simons和Christopher Chabris教授做了一项实验,叫“消失的大猩猩”

在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看视频,数出其中一队传了球几次。

这个任务很简单,很多人都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但真正的测试是,视频里有个穿着大猩猩服装的人,在篮球运动员中间走过去。他还特地面对镜头,拍拍胸部,停留了一下。

即便大猩猩如此显眼,还有46%的人回忆发现:自己根本没看见!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的大脑作为一个处理信息的工具,工作得并不太精确;一旦超出已有设定太多,大脑处理不了,就会“选择性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不妨想想看,在这样的机制下,会不会有相当一部分原本是美好的、能促进幸福感的因素,就这样被你直接删除了?

如果,一个人能“原地升级”自己的大脑,能录入原本错失的幸福因素,那即使外在一切丝毫不变,幸福感也可以立刻增加!

近二十年来的神经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也同样告诉我们:大脑是可塑的!大脑的结构和放电模式可以通过特定的“大脑锻炼”改变;一旦大脑被改变,我们的感知也会被彻底重塑。

结果,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关于“思维改变大脑”的原理,请参考上一篇科普:连卫健委都推荐的正念冥想究竟是什么?让你聪慧幸福的健脑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幸福感”是一项头脑技能,是可以“习得”的;这与让你现在去学一门手艺没什么两样。

既然我们可以从零开始学弹钢琴、学开车、学一门外语,那么我们就训练大脑,学习如何更幸福。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自然变成:

强化大脑的哪些能力,能提高幸福感?

做哪些冥想练习或心理锻炼能实现这个目标?

围绕这个主题,我将整合这些年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各类冥想(以及内观、正念、禅修等等一切向内的心灵探索)的研究,来谈谈这个“定制大脑以提升幸福感的路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福大脑所必备的底层能力,也就是我们的锻炼目标,是以下四项:

轻松专注

持续觉观

心怀慈悲

充分联结

基于篇幅,本文先来分析第一项:轻松专注

一旦掌握了“轻松专注”的奥义,有以下问题的朋友自然会明白: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被环境影响,敏感、易焦虑;但有的人却可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能顶住压力,始终表现出色。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总是有头无尾,三分钟热度,始终静不下心来

为什么有的人拿得起、放得下,心胸豁达;但有些人会被某种痛苦持续困扰多年。即便自己也不想这样,依旧不断自我折磨

已经有一定冥想实践的朋友,可以通过本文明白:

关于呼吸的冥想,比如“数呼吸”,有时真的好无聊啊!这究竟是要练什么?

一开始冥想就发现自己很难专心,念头纷飞,容易失去信心。这该怎么办?

想清楚以上问题,能让大家少一些自我谴责,多一分自我理解。

一边明理,一边前进,整个自我过程的探索才会更有趣

那么究竟什么是“轻松专注”呢?

借用世界著名脑神经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教授在《大脑的情绪生活》一书中的定义,“专注力”包含有两种形式——“选择性注意”和“非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比较好理解,可以描述为三步:挑选目标——聚焦瞄准——保持。这个状态,有点像父母在我们小时候经常给的要求“你认真点、你要专心!”

简单体会下,我们就能发现,这里最难的地方,在于“保持”。

因为保持意味着大脑需要一般聚焦瞄准目标,同时主动屏蔽掉其他涌来的刺激,抑制自己的冲动。一旦保持不住,你就分心了,被带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例来说,你能看到这里,意味着这几分钟里,你屏蔽脖子的不适、周围的说话声、和突然出现你脑子里的念头,还要忍住想看视频、想回个微信等等冲动;

所以,保持专注很不容易!感谢你能读到这里!

从大脑功能的角度来解读一下:

这种“聚焦瞄准”并“屏蔽”其他信息的能力,由大脑前额皮质负责这个区域放电能力越强、信号越强,人就越专注。

反过来说,如果前额皮质放电不足,大脑就等于失去了屏蔽防御。这样的大脑等于缺少“自主权”,很容易被外部刺激带跑。

而在千千万万的刺激中,“情绪刺激”是有最力量的!所以,专注力不足的大脑一旦遭遇情绪刺激,就会瞬间忘乎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因为一句话“爆炸”,表现出“很受伤”;还始终揪着这句话折腾,好像完全看不到事情的其他方面。

这真的不是什么性格问题。归根结底,这是注意力负责区“放电不足”的问题。

这样的工作机制导致当事人只会把“解决情绪刺激”当成第一任务。他们总是转移焦点,无法集中,在压力面前也更容易失常,不断在情绪的世界中颠沛流离

专注力越强的人,越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也越能“屏蔽”情绪干扰;一旦遭遇危机,这类朋友不仅痛苦感低,而且依然可以发挥出色,冷静、坚定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在这个永远有刺激、永远有压力的动荡的世界中,专注力强,能聚焦目标并屏蔽刺激,简直是一项生存技能:它决定了我们能否在压力中,明智且游刃有余地生活。

也许我们都不会想到,想要改善“情绪化”、“压力大”、“痛苦频发”的现状,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轻松专注”的能力。

接下来,来聊聊如何对大脑这个模块来进行练习。

我们都知道,冥想的流派很多,方法也很多。以目前比较流行的正念体系为例,前后算起来也有不下二十种练习。

不明白核心原理的话,练习一多反而让人眼花缭乱;很多学友会不明白自己究竟在练什么,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去合理安排练习进程。

因此,不妨请基于这套“幸福感路线图”来梳理,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核心。

从目标出发:需要提高“专注力”,尤其是“选择性注意”力,对吧?

那你就可以选择练习“专注类冥想”(Focused-attention Meditation)。增加“类”这个字,是想提醒大家:这是一个大类,可以细分出很多小练习。

专注类冥想的核心是:

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选定的对象上,然后专注于该对象。

发现自己走神了,温柔地把注意力带回来,继续专注于原来的目标。

任何人都会因为种种原因走神。没关系!重点是:聚焦——温柔地回来——继续聚焦

聚焦的对象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比如,有练习是“专注于看杯子”,或是“看自己衣服上的一枚纽扣”。

就“聚焦内在”来说,最经典的练习就是“数息”。

具体做法如下:

1.安静地坐着,保持身体自然舒适。

2.将注意力聚焦到自己的呼吸上,然后“专注”地开始数数,从1数到10。

3.一旦发现自己分心了,就从头开始。

如果能够专注地从1数到10 ,就是“一个圆满的十”。

就这样静静地坐着,表面上看并没有发生什么,但事实上,你的大脑已经被锻炼、被改变了。已经有很多科学实验证明,在“专注类”冥想练习时,大脑中包括前额皮质与顶叶皮质(parietal cortex)在内的经典注意力脑区,处于激活状态。

练习得越久,这个区域的放电功能就会越强。这也就意味着,现在你的“专注力”增强了,而且以后你还能更轻松地集中注意力。(同理于大脑越动越聪明)

作家克里斯.贝利在他的作品《专注力》中写道:

专注是我们所拥有的、用来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强大的工具!

而对于“向内探索”的心灵旅程来说,“轻松专注"的能力是一项基本功,也是变革的起点。我们的头脑会因为练习而变得沉着而冷静,豁达而清醒,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让我们为活出自在、真实与幸福而干杯!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