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家庭和学校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探索,在努力。日前,记者走进长宁区部分中小学,了解它们是如何呵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优佳心晴”工作室

每天有同学光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学期,绿苑小学新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优佳心晴”工作室,周一至周五的中午12:25-13:05,都会有一名心理老师在教学楼的五楼“优佳心晴苑”(心理咨询室)等待倾听孩子们的烦恼、情绪和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被老师批评了,但不是我的错,怎么办?”

“昨晚在家跟妈妈闹不愉快了,她怎么总是不理解我?”

工作室一开出,优佳心情苑里每天都会有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小烦恼”来“光顾”。

在咨询室的门口,还有一个画满爱心的小信箱,这是绿苑小学的心苑信箱,孩子们如果有“小秘密”想要告诉心理老师得到帮助,又不好意思主动去找老师,就可以“悄悄”写一张小纸条,把自己的不开心投进信箱,心理老师会“悄悄”地给孩子回信,或者“悄悄”地找到孩子与他们交谈。

“老师,我现在好烦啊,我就是一个‘小苦瓜’!”兼职心理老师潘晓琳最近在信箱里收到一张小纸条,在一节课的课后她“悄悄”找到了这个女孩,谈心后发现,原来是妈妈给她的压力太大了。潘晓琳建议孩子回家好好地与妈妈谈一谈,也表示会找机会与孩子的家长好好聊聊。

据了解,为了让孩子们更愿意来向老师倾诉,在心理老师的值班制度上,学校采取了错位值班,每个年级的学生有相对固定的咨询时间,而这个时间段的值班老师则不是该年级的任课老师。

“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打消顾虑,面对非任课老师,他们更容易敞开心扉。”绿苑小学校长周鹤珍介绍。

关注心理健康

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在华师大附属天山学校,以培育生命科学素养为特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整合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资源上花足了心思,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医务室、年级组和青保老师的专业作用;校外则联合家庭、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区精神卫生中心、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街道关工委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

同时,天山学校借助“翼生涯”生涯测评系统和学职信息系统,从高一入学起就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生涯发展档案,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了解学职信息,科学合理地进行选科和志愿填报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此外,学校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高一年级围绕“尊重与适应”主题,借助初高中衔接、手绘心"晴"故事等,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自我调适;高二年级围绕“选择与发展”的主题,通过生涯分享、职业访谈、“Life嘉年华”等主题活动,探寻职业兴趣和方向;高三年级围绕“责任与担当”主题,通过十八岁成人仪式、爱心赠书等活动提升责任感与使命感。

2019年,天山学校重新规划建设,更是将3号楼的六楼整个楼面建设为“生涯发展与心理辅导主题馆”,作为生命科学特色场馆之一,定位于生涯发展与心理辅导方向,日常面向校内全体师生开放,作为心灵减压、生涯体验的专用场所。

为了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天山学校不仅有常规的针对家长的讲座、论坛,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份特殊的报纸——《彩虹报》。天山学校副校长张李华介绍,《彩虹报》通过“亲子沟通专题”帮助家长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学会理解孩子;通过“考试心理专题”帮助家长们更合理地看待考试成绩,学会接纳孩子;通过“生涯指导专题”帮助家长们为孩子的未来指引方向,学会引导孩子。这成为深受家长们喜爱的家校沟通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目前,长宁区各中小学校均配备了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室,并且每年各校都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化解心结。开元小学本学期在三至五年级招募同伴心理小辅导员,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娄山中学开展学科联动,将美术、语文学科会与心理学科结合,开展绘画和书写活动,帮助学生舒缓情绪,并且以周记形式了解学生情绪状态,完成潜在心理舒缓及辅助性评估工作;虹桥中学的心理广播是学校的传统项目,邀请心理课代表做主持人,广播同学们自己撰写的心灵美文和寄语;延安初中利用队会开展“心语盲盒”学习活动,队员们制作精美的贺卡,写上衷心的祝福语,以班级为单位,将贺卡收集在“盲盒”里,并在全校举行盲盒交换活动,让温暖的祝福在队员间传递。

每个学校都在努力,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让“花朵”向阳而生。

图片来源于各学校

文字:李晶莹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