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读了黄埔军校之后更是熟读兵书,因此他的军事理论修养非常之高。

“飘忽战略”就是他在鄂豫皖的游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受其影响,大别山出来的很多士兵之后都成了著名的战将,他们在战略、战术还有作战风格上,都和徐向前很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鄂豫皖时期,红军的力量非常薄弱,初期仅有几百人马还做不到人人有枪,这种情况下,部队只能去打游击。起初徐向前称这种战法就是“转圈圈”,第一次反围剿成功之后,徐向前细心总结后,又给这种战法起了一个更好的名字——“飘忽战略”。

鄂豫皖第一次反围剿成功,5000敌军被弱小的红军吃掉,导致周边的敌军部队全面转入守势,大量的挖沟设障,其战略目的就是封锁围困根据地。如果任由敌军这种战略实施下去,根据地的安危就会受到很大威胁,这个时候“飘忽战略”就派上用场了。

徐向前的建议得到了鄂豫皖临时特委的认可,积极地采取进攻作战方案,选择有利战机,以红军主力突击敌军薄弱环节,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战胜敌人。

第一仗,徐向前就看准了磨角楼的守敌。

磨角楼位于麻城之北,驻守着夏斗寅的一个营,徐向前决定以一部分兵力“围点”,以主力部队“打援”。

1931年1月26日,红10师的两个团开始了对磨角楼发起围攻。

战斗刚刚开打,守敌就开始向麻城求援,这些都在徐向前的计算之中。麻城的四个团很快就在敌第13师副师长朱怀冰的带领下出发了。他们行至骑骡铺以北的时候,就进入了红军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一开打,敌军就利用武器优势顽抗。红军的武器实在太差了,因此就在这个地方和敌军耗了3天。

增援之敌见救援无望,自己也已经损失近600人枪了,只得撤退。与此同时,磨角楼这边也被攻下来了。

这一战,歼敌千余,缴枪千余,这样的胜利对那时候的红军非常重要。

这边士兵们还在收拾残局,徐向前的目标又盯上了光山以南的新集。因为红军刚打了一仗,敌军怎么也不会想到短时间内会再来一次,可徐向前要的就是“敌人想不到”。

磨角楼战局初定,徐向前便让红10师的一个团北上把新集围了。

新集三面环山,东临潢河,易守难攻。因此周边的地主老财都躲在这里,里面也就有了数千反动武装。见红军只来了一个团,新集里边的人其实并不是很慌。

红军其他部队都在新集附近休整,准备打救援之敌,因此攻城的30团打得很艰难。冲了很多次,但都没有打开缺口。为了减少伤亡,徐向前同旷继勋商量后,决定用挖坑道的方式靠近城墙根,然后用炸药炸开一个缺口。

一切如徐向前所料,城墙顺利被炸开一个一丈(3米多)多宽的口子,红军很快就突入了城内,同敌人打起了巷战。3个多小时后,战斗结束。这一战拔了一个根据地附近非常重要的“钉子”,还使得队伍得到了很大的补充。解放战争时期的临汾战役,过程和此战非常相似,只是规模更大,打得更艰难。

后来新集还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和首府。

新集之战刚刚结束,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又开始了。

仔细分析敌情后,徐向前决定西出平汉路,趁蒋介石抽兵打中央根据地时,徐向前率部南下,袭击李家集和柳林车站。连续作战,部队飘忽不定,连战连捷,几次战斗令敌人损失了两千多人枪。

鄂豫皖的红军连战连胜,逼得蒋介石很快就又组织了一次更大的围剿,也就是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围剿。此战之中,岳维峻的34师表现得尤为积极,岳曾是徐向前的上司,这一次徐向前就决定打这个积极分子。

“飘忽战略”的目的就是把敌军从据点引出来,因此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在徐向前眼中全是机会。

岳维峻驻守双桥镇之后,徐向前准备动手了。

他命令11师32团在北边监视敌军,观察战场变化态势。然后以王树声、封俊指挥的32团南面进行突击;倪志亮、郑泽吾指挥的31团从西两面实施突击;以查子清、李溪石指挥的29团向双桥镇迂回断其后路;罗山县独立团向双桥镇的东南方向迂回,断其后路;以高建斗、甘良发指挥的28团和周维炯、姜镜堂指挥的33团为预备军,随时支援部队。

4月9日凌晨,战斗开打。敌军总指挥岳维峻听到枪声就大惊失色。双桥镇周围的老百姓在党组织的动员下,呐喊助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敌军斗志快速丧失。红军因为武器太差,一时很难吃掉敌军。这时预备队拉上来了,岳维峻见红军兵力又增加了,被迫带着部队快速南撤,如此一来又正好掉在徐向前早就布好的口袋之中,师长岳维峻也被活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战毙敌1000多人,俘敌5000多人,山炮缴了4门,迫击炮缴了十几门,鄂豫皖红军力量得到了巨大的补充,兵力也发展到了15000多人。

徐向前的这种战法,要求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整天和敌人兜圈子,有游有击,进退自如。这种战略之下的周边敌军个个都神魂不定。

细细看来,这种打法和毛主席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完全一样,那时候徐向前和毛主席还没见过面,但在军事上却达到了出奇的一致。我军指战员们都把这种战法学得很通透,而且各有发展,最终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