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大英图书馆,收藏着这样一套大清版画作品,而且从1895年收购,一直珍藏至今。

绝对震撼的题材!什么题材?甲午战争,而且是全过程!

当然会问:作者是谁?回答是:清末文人画师。

在无图无真相且无视频为证的时代,这批文人画师的创作,在当年堪称货真价实的新闻作品。新闻贵在真实,这此画作如果震撼到你,相信你会在恍惚之余,恨不得把相关人士从上到下痛扁一通。

在晚清,这可是一组“神圣”的画作!

为吗?因为它们画的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在日本的历史中,也被称作日清战争。

这组画画的是,大清战士如何英勇作战、大败日军,以及日本在战败后向大清投降的图,但是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大清输了,并且此此走向了末路。

那么,这组“宣传画”是怎样颠倒事实,它又是如何产生,结果又怎样呢?

先看一组图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水战得胜捷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军门水陆连捷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威海卫大战得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

01

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在甲午战争结束后半年之久,很多内地官员还不知道发生了这场战争。

从清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7月25日开始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

消息传来,满朝震惊。

为了善后,应日本政府的要求,慈禧太后派李鸿章与其长子李经方,代表大清天朝赴日本马关港,与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天朝战败!在讯息极其不发达的当时,只是以小道消息的形式传播着。

然而,小道消息的传播还是对大清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为了继续愚弄百姓,也为了大清的所谓长治久安和光荣形象,慈禧传下密旨,全面封锁北洋水师战败的消息。

同时,这个老佛爷还责令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极力宣扬大清在甲午海战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营造日本战败后向大清投降的盛大场面。

太后之威,岂容冒犯?

当时,各家中文报纸接到禁令,不得报道大清惨败的真相,而是继续宣扬大清军功赫赫、天下无敌。

对那些不受清廷管辖的英文报纸,官方则派出兵丁,沿街高价收购所有报道甲午海战的报纸,切实做到不让一张报纸流入市场。

清政府把钱用在“刀刃”上,不惜重金收买海外媒体,通过外媒积极宣传运作,报道甲午海战,高度赞扬大清朝廷运筹帷幄,大清军民英勇善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倭国投降图”

经过努力,朝廷终于控制住了舆论的主流,但是,各种谣言还在民间传播。

怎样才能让太后满意,做得滴水不漏呢?

各地的学政衙门把目光投向了本地的才子们,要求他们统一口径,编造大清繁荣昌盛的盛况,来欺骗百姓。

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些才子们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思维敏捷,加上他们交游广阔、消息灵通,对甲午海战的真相了然于胸,为了名节,根本不愿意帮官方造假。

他们一个接着一个拒绝,理由很多,最多的理由是“病了”。

既然才子不接招,流氓则被派上用场。

万般无奈的衙役,于是大肆招揽民间无赖,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充当舆论引导员,时时处处宣扬大清军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小日本在甲午海战中,被我天朝军队打得溃不成军,甚至虚构了李中堂亲赴日本马关,接受伊藤博文投降,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在这些舆论引导员的引导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清政府完胜!

02

信不信?不信?有清末画师创作的画报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

——脑洞大开,竟然用牛阵把日军击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捉拿倭奸审问正法》

——威风凛凛的大清将士,被俘日军即将斩首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恢复朝鲜》

——清军赶走日军,恢复了朝鲜国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军门水陆并进图》

——倭匪被打得落花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鸭绿江帅水捷报》

——在朝鲜遭遇失败的日本,又跑到中国东北,结果在鸭绿江帅水再被痛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壤夜战》

——日军被打得丢盔弃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刘二帅克复九连城》

——宋是指宋庆,刘是指刘永福

03

真到假时假亦真。

在君权神授的封建时期,官方放出的消息即为权威,怎容老百姓不信?

于是,闻名全国的杨柳青年画,也出版了“倭国投降图”“李中堂镇倭图”“小日本朝拜太后图”等。对清政府而言,满满的正能量。

宣传的效应是无限的。一时间,全国上下那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老百姓齐声称颂太后:英明睿智,洪福齐天。

战败了,还这么喜庆?大清国内这么一闹,作为战胜国的日本,一时竟也懵圈了。

他们不禁怀疑:难道自己并不是真的战胜了?

04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廷必须给予日本巨额赔偿,这笔钱最终摊到了所有大清国民的头上,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

一边是大清百姓声嘶力竭地歌颂大清崛起,一边是不断地勒紧裤腰带。

此时,有的群众也开始疑惑,我们不是战胜了吗,为啥日子越来越艰难,为啥还要给战败国赔款?

舆论引导员的解释,却令人不容置疑。

他们这样说:

困难吗,只是暂时的;前途吗,还是永远光明的。

我们给日本的钱财不,是扶贫款。

这次甲午战争把小日本给打惨了,他们民不聊生,天朝上国怎么也不能见死不救,眼看着他们亡国亡种吧。

因此,政府决定拿出一些钱财,帮助他们战后重建,这样做不但显示了大清朝的文明富裕,更突出咱们的人道原则。

大家把裤腰带再紧几圈吧,为了大清的面子,再苦我们也得撑着。

老百姓这下明白了,他们情绪高昂地喊过一阵口号后,又提着篮子挖野菜去了。

出现这种事情是很搞笑的,全球都知道大清战败了,唯有大清国民沉浸在战胜后幸福的感觉之中。

当时最具公信力的媒体《纽约时报》撰文称:这是一个奇怪的民族,非常善于意淫,哪怕对着石柱子也能在幻想中达到高潮。

然而,纸毕竟包不住火,甲午战争中,日本攻陷旅顺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幸存者逃出来后,又躲过朝廷的层层追捕。

他们到处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终于使真相大白天下,压抑很久的媒体也趁机跟进,将汹汹民意推向了高潮。

铁幕拉开后,再也无法拉上了,慈禧见势不妙,便把谎报军情,编造战功的罪名推给兵部和吏部的大臣,同时以颠倒黑白制造谣言的罪名大肆抓捕舆论引导员。

最后宣布,甲午海战,大清确实战败了,以前那些编造大清胜利的谣言,全是舆论引导员在捣鬼。现在他们已经因隐瞒真相而受到惩罚,但战争赔款还摆在那里,希望大家再紧紧裤腰带,帮助朝廷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