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人提及自己家乡柳州,都会洋溢一种自豪感。柳州在广西与全国也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柳州有山有水有紫荆花,不仅城市环境优美,也是著名的文化名城、交通枢纽与重工业强市,文化气息与工业品牌在全国也是响当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在文化上,柳州以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为出名,市中心的柳侯祠就是纪念柳宗元的衣冠墓。柳州驾鹤山下的驾鹤书院,乃是宋朝文学家兴建的,柳州白莲洞的柳江人原始人遗骨。此外,柳州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

在工业上,柳州五菱神车、柳钢、柳工都是令柳州人自豪的工业品牌。这几年来,柳州螺蛳粉也是响遍全国令柳州人自豪的食品品牌。由于工业的发达,为广西GDP做出的贡献,使柳州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所以,柳州也被称为“中国的柳州”。

但柳州的繁华,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居住在柳州的柳州人在几千年历史心血结晶奋斗的结果。古代的柳州,远离中原地区,是一个热带雨林密集、瘴疫疾病流行、令人闻风丧胆的流放犯之地。就是为柳州带来文化名气的柳宗元,也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触怒了皇帝,被贬谪在荒凉之地永州待了十年。之后,又被贬在比永州更加蛮荒之地——柳州。

这也就是说柳宗元是身为流放官员身份被贬谪在柳州的。因为当时柳州的蛮荒,柳宗元在临死之前也不愿意自己灵魂安葬在这里。所以,柳州也只留下了柳宗元的衣冠,固然柳侯祠坐落就是柳宗元的衣冠墓。

从柳宗元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古代柳州的蛮荒。现在,我们看看,柳州如何从夷蛮山区向重工业强市的华丽转变,以及柳江河孕育的柳州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推动柳州从蛮荒之地走向繁荣。

柳州历史,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先秦时期

柳州,位于(东经108°32'—110°28',北纬23°54'—26°03'),也就是处在“岭南”与“西南”两大地域文化的边缘——柳江流域。柳江河流经柳州,乃珠江水系西江(秦汉时候称郁水)左岸的重要支流。柳江属雨源型河流,水量丰富,上游与山区为中国重要的杉木林区,径流变差系数仅0.20。泥沙含量低,仅0.11千克/立方米,为中国少沙河流之一。可以看到,柳江河是一条比较适合农耕的河流。

由于古代都是农业文明,有河的地方必然有文明。先秦时期,柳州属于岭南百越少数民族一带,没划入中原王朝的范畴之内。最早居住在柳州的,就是柳江人,也就是柳江河流域的土著居民。柳江人在柳州生活,一直绵延到秦汉时期。

1958年在柳州东南约十六公里的柳江县通天岩洞穴中,也就是白莲洞发现的晚期智人,被认为是最早居住在柳州的柳江人。根据考古学家发现,柳江人头骨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晚期智人,乃中国和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江人的考古成果,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柳江河生产活动。这也证明柳江作为母亲河,为居住在柳州的柳江人提供生活与生产的活动,也是当时在柳州原始社会能够繁衍生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之后,柳江人后裔逐渐形成部落氏族的社会生活制度,也就是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结构与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如考古学家在沿着驾鹤山脚的岸边台地、里雍等地挖掘出大量新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石铲、打火石,这也揭示了是柳江流域文明萌芽的区域。

柳江人以耕作稻作农业为主,兼行捕鱼与狩猎。根据民族学家在著作《壮族通史》中考证,柳江人就是今天广西壮族人的祖先之一。根据考古学家考证,由于柳江河流域属于岭南湿热气候,柳江人在旧石器时代都居住在溶洞,也就是穴居的形式。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是半地穴式建筑和平地起的茅房,后发展为全木构的“干栏式建筑。这些上古时代柳江流域的世居民族在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流行多神信仰与崇拜。

当时,中原地区汉族文化没进入柳州,柳州属于百越少数民族时代。

第二段时期 秦汉到唐宋之前

秦汉到唐宋之前,柳州从先秦百越时代纳入到中原王朝统治范围,并且也开始建制的历史,先后叫做马平郡与谭中县。这个过程为:

1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时候,攻打岭南百越少数民族一代,在占领岭南一带之后,在岭南设置三郡之后,柳州地属于桂林郡(郡县在今天的贵县境内)管辖

2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谭中县,柳州属于该县管辖。

3 西晋、东晋时期,朝廷把桂林郡治所移至柳州,这样,柳州也成为郡县的治所。在南朝梁代的时候,桂林郡改为马平郡,马平郡治理中心设置在谭中县,谭中县就是今天柳州全境之内。因此,柳州最早也是叫做谭中县。

我们看到,在秦始皇修建灵渠之后,在广西设置郡县之后,中原文化就通过湘桂走廊进入到了广西。需要指出,在明清之前,广西广东岭南地区都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流放犯之地。因为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特征湿热。再加上山岭众多,必然使古代广西山岭上密集着连绵起伏的热带雨林。这些热带雨林没经过大规模砍伐,如同今天南美洲亚马逊河的原始丛林一样,高大的树木与宽厚的树叶把大地遮蔽得暗无天日

在古代广西山岭的热带雨林中,由于动植物尸体没获得高温消毒,自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堆积起来形成瘴气。当人行走的丛林中遇到瘴气,就会感到头昏、呕吐、窒息,如同现在非典或者冠状病毒一样,几何倍传播。再加上登革热病、疟疾在热带雨林中流行,这些都使处在古代农业社会的广西变为苦寒之地。

在中原地区汉族人看来,岭南包括广西一带,山岭众多道路崎岖,热带雨林密集暗无天日、再加上可怕瘴疫疾病的流行,使广西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流放犯发配之地。发配在岭南的流放犯或者被贬的朝廷官员,都是哭着上路,或者给亲人写遗书,当做亲赴黄泉地府或者走向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少数民族没经过文明开化,存在许多中原人看起来接受不了的陋习,这使得在唐朝之前,广西包括柳州在内都没经过大规模开发。

第三阶段,唐宋时期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段时间柳州的建制情况:

1隋朝统一中国之后,马平郡被撤销,之后设置马平县,县治也设在今天柳州。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始置马平县,隋炀帝时把马平县属始安郡。

2唐武德四年(621年)在马平县地置昆州,不久改为南昆州。今天的柳州就是马平县与南昆州的治所。

3 唐贞观八年,把南昆州改为柳州,这就是柳州这个城市名字由来的开始。

唐宋时期,柳州得到进一步发展。标志性事件,就是唐朝时候武则天(684-704年)新开辟的临桂相思棣,使漓江和洛清江可以沟通后,桂柳运河已经通航,这些使柳州和中原地区陆路、水路交通状况大为改善。

中原地区的汉族移民可以可以通过漓江,从桂柳运河抵达柳州。这样,中原地区人口流动、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行,中原文化不断传入到柳江流域。尤其是唐宋时期,被贬谪在柳州的文人官员,杰出代表是柳宗元在柳州推行中原地区文化,使得中原文化与壮族文化互相影响、相互共生,共同发展。

需要指出,唐朝时候包括柳州在内的广西,以及岭南地带都是流放犯发配之地,也是可怕的苦寒之地。发配在广西的官员,都是犯了仅次于死刑的重罪。当时,可从《旧唐书》一则故事看到古代广西可怕:

在《旧唐书》记载,唐太宗贞观初年,一个名叫卢祖尚的大官,被唐太宗授以交州都督的职位,交州就是今天广西与越南一带。

由于卢祖尚害怕广西山岭的瘴气,就对唐太宗说:“岭南瘴气,皆日饮酒,臣不便酒,去无还理”。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说岭南地区瘴气很重,需要整天喝酒,而我不能喝酒,如果去了肯定就回不来了,他以此为理由再三拒绝上任,最终也激怒了唐太宗把他斩首。

从这一则故事可以看到,唐朝时候广西这一处地方,令中央王朝朝廷官员觉得宁愿被斩首,也不愿意到去当官。

如柳宗元也是在永贞革新改革运动中,触怒了唐宪宗李纯,最终被贬在柳州。在他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歌中,最后就是悲叹“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

在这里,柳宗元是柳州描绘为“百越文身地”。其中,“百越”就是没开化少数民族聚集之地,文身地就是劳改犯与流放犯待的地方。这句诗表达在当时柳州这个夷蛮与流放犯之地,寄送给朋友联系的书信都无法到达。可以看到柳宗元心中非常苦闷,觉得毫无出头之日。

好在被贬在柳州的柳宗元,却怀着为民服务的心去当柳州刺史。他在柳州的四年,也是他人生最后的岁月。他改革当时柳州落后的风俗,如释放奴婢、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指导百姓开垦荒地、种粮种菜。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之内,为柳州人民走向通往文明的道路鞠躬尽瘁,乃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

可以看到,唐朝时候桂柳运河的开辟,使柳江河成为与中原地区联系的内河航道,再加上柳宗元等文人在柳州传播中原文化,逐渐也改革柳州“蛮荒之地”的落后面貌。在唐朝中后期柳州手工业发展,以及商业的兴盛,逐渐开始奠定柳州在广西“桂中商埠”的地位。

宋朝时候,柳州经济文化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宋朝,柳州的商业繁荣。当时柳州的纺织品叫做“柳布”,商人喜欢来柳州采购并且销售到全国各地。当时柳州的杉木都有名,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皇帝修建道宫所选用的八种木材,其中就有柳州的杉木。

柳州杉木制造的柳州棺材,也在全国有名,包括宋朝的达官贵人也喜欢用柳州杉木制造的棺材、“穿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也由此出名。当时也有文献资料记载,当时马鞍山下灵泉寺的香客数以千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柳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前朝进步。同时,宋朝宰相王安石、吴敏、汪伯彦都在柳州定居,为柳州传播中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段时期 明清时代

明朝时候朱元璋的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改为柳州府,管辖范围包括两州十县,即象州、宾州、马平、洛容、罗城、柳城、融县、怀远、来宾、上林、迁江、武宣.

清朝时候,也是沿袭明朝柳州府的建制。

明朝时候柳州商品经济活跃,属于广西比较大的城镇,当时嘉靖时期都有柳州商贩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做生意,这也证明当时柳州的商业活动,也拓展到比较偏僻的山区。

明朝时候柳州手工业发达,比较有代表性是柳州棺材、柳州的壮锦、陶瓷业、麻织业、竹木铁器制造业等等。在清朝康乾盛世。由于清朝中期社会的安定,人口爆炸,这也刺激大量中原地区汉族移民迁移在柳州定居、经商等等。这些外地商人在柳州,也建立自己的会馆,有湖南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等等。

如史书描绘,在雍正年间柳州出现“柳江之上,帆船如云,舶舶相衔”,“环绕柳州,好镇星罗棋布”的景象,有了桂中商埠的美誉。当时,明清时候,柳州乃纵贯广西南北邕桂大道和横亘广西的西江北支融、柳、浔江中段的水陆交通交汇点,柳州在广西中心城市的地位也凸显出来了。当时广西往来广东、贵州的米谷、食盐、木材和桂西铅、锡等多种有色金属,都沿柳江航运停泊集散于此。

清代时形容柳州城市形态的一段顺口溜:

“一龙二狮滚金球,三川九漏四码头;五庵六寺七星路,八街十巷任君游;百样风景都齐备,两重城门守北丘;千重山水早天下,万里江河通柳州。”

从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当时柳州商业的繁华与水运的发达,可谓是“万里江河通柳州”。在这里可以总结,清朝时候柳州“桂中商埠”地位是闻名全国,这也是由于柳江河水运发达、中原地区移民与汉族文化共同推动的。

第五段时期 民国时期

民国新桂系统一广西之后,以黄绍竑为代表的的桂东南籍将领主张在柳州建立省会城市。因为柳州“桂中商埠”的商业发达,具备有兴办各项实业的条件。虽然最终没成,但当桂系军阀提出修建黔桂、湘桂两条铁路,都要经过柳州,这也使柳州在广西经济地位又进一步提高。

随后,广西省政府建设厅厅长伍廷飏在柳州主持工业建设,柳州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如在1925-1927年的两年时间内,就修建以柳州为中心的交通枢纽主骨架。在鱼峰山下修建首屈一指的柳州总车站。同时,1928年柳州机械厂动工,当时柳州机械厂的资本相当于广西其余三十二家机械修理小厂总和的三倍,堪称是巨人,在全国也不多见。1932年12月,广西机械厂(今柳州机械厂前身)成功仿制两台木炭发动机,并用其中一台组装成一辆汽车,开到南宁展览。

此外,柳州酒精厂、柳州水泥厂、柳州兵工厂等企业也在建设,最突出是机械制造、生物化工、采矿冶炼、军工制造、城市建设等最杰出,柳州一度也成为广西的“工业的心脏”、“工业重镇”。

可惜,日军的入侵使柳州的工业受到重创,由于战争使柳州的工业底子荡然无存,其他工业也是毁于战火之中。

第六段时期 新中国到现在

新中国成立,一切百废俱兴,为了开展工业建设,发展广西工业,党中央在1958年,决定在南宁设立江南工业区、在柳州设立柳北工业区、在桂林设立瓦窑工业区。

于是,在1949年至1957年,柳州开始了“重工业化”的进程,建立了以柳州机械厂、柳州制造厂(今柳州第二空气压缩机总厂前身)为代表的机械工业,并恢复了一些轻工业企业和以柳州锌品厂(今柳州锌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冶金业。

当时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科学家、大学生与技术工作人员,响应党中央号召,举家来到柳州开展工业建设,不少人一家三代都在柳州的企业打拼。

当时,国家在柳州实施柳州钢铁厂、柳州热电厂、柳州联合机械厂、柳州化工厂、柳州动力机械厂等“工业建设十大项目”。到1978年,柳州基本建立了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纺织、仪器仪表、电子通讯设备、通用机械、农业机械等产业。

八十年代的柳州,在全国声名鹊起,一度成为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工业城市。柳州工业品牌可谓声名显赫。 “都乐”冰箱、“双马”电扇、 “芭蕉”氧化锌等都是柳州当年响当当的品牌。在1984年,柳州研发出“汉龙”电子计算机,开创了广西生产计算机的先河。

上世纪90年代初,柳州又成为全国最早进入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是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的城市。2017年工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约占广西工业总产值的1/5。柳州工业繁华,也打造了“中国之柳州”的品牌。

纵观柳州发展的历史,我们也可以总结,柳州能从落后地区逐渐发展为“桂中商埠”,以及华南工业强市与全国著名工业城市,有很多因素。如哺育柳州的柳江河水运发达,酝酿了柳州的商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中原地区汉族移民在柳州,为柳州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

如柳州桂中商埠的形成,来源于桂柳运河的修建,使中原地区移民与中原地区文明顺着水运,传播柳州,为柳州带来了商业文化,推动柳州手工业与商业发展。新中国国家在柳北建立工业基地,资金与技术上支持,为柳州工业繁荣创造条件。可以说,好山好水,再加上国家东风支持,塑造了柳州在全国工业强市的地位。

#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