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徐世海经历了丧子之痛。他的儿子小宇年仅17岁 ,是自己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老徐翻遍了儿子的遗物,至今也想不明白,在他眼里优秀开朗的儿子为什么要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通过小宇的手机,发现他曾搜索过被禁的日本“黑漫画”,还从他生前的聊天记录里,发现了众多青少年“约死群”。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徐世海长期卧底“约死群”,坚持劝说陌生孩子放弃轻生。

“约死群”是个什么组织呢?对于正常人来说,虽然生活里有不顺心的事,但是大多数人都抱有美好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过得更好。谁会加入约死群呢?有的人是因为现实中的某件事情把他逼上绝路,比如欠债或者患绝症等,想寻个了结。但也有人没到那种程度,想死但又害怕不敢死,抱着好奇的心理加群试探。

这些人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居多,尤其是20多岁的人占了大多数。很多人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应对社会的能力和经验,对人生的设计过于理想,接受不了任何打击。

有记者曾经潜伏在几个约死群里调查,发现很多群组都是用“没有未来”、“天亮以后说再见”、“冷、累”等抑郁灰暗的词作为名字。里面的成员十分活跃,每天都有人发言,聊天内容令人触目惊心,跳楼、吃安眠药、烧炭、割腕等都是大家出谋划策的自杀方式,成员们还经常探讨哪种自杀方式痛苦相对少一些,更有人直接上传自杀攻略。

对于这类群,有关部门和平台会进行清理、监管,但为了逃避打击,约死群的成员们会自动避开敏感词汇,打代号或者缩写,比如用烧烤代指烧炭死,荡秋千代指跳崖死,潜水就是跳海自杀。即使被解散,他们也会重新组建新的。

即使是心理健康的人,如果在这种群里待上一段时间,也会被里面聚集的负能量所感染,更别提前面所说的有自杀念头但是不敢实施的人。一个23岁的小伙子,欠了借贷平台3万多块钱,因为对方打电话说要报警讨债,于是他便在“约死群”约死。

很多人只是处于人生的低潮,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并没有自杀的决心,进入这个群以后,才实实在在地受到了负向的引导,心理上的暗示,甚至是某些鼓励,就会让他们迈出这样的一步。比如说,对于一些想死不敢死的成员,约死群里还会有专人收费劝死,收费标准100到250块钱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关键的节骨眼,如果有人能劝动他们放弃自杀的念头,是好事。但是像老徐这样的劝解方式,用错了方式。自杀干预是一个严肃的困难的事情,很多像他一样的“劝生者”,都是因为自己痛失亲友才到“约死群”里一探究竟,但在孩子自杀之前,并没有关心他们的身心变化。甚至他们也没有走出亲人自杀的阴影,自己也是需要心理援助的群体。

根据一些劝生者发布的和自杀者劝解的聊天截图,这些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往往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要求自杀者考虑父母。拿“你考虑过你妈妈吗”、“其实对父母来说,没什么比你们活着更重要了”等话语试图阻止对方自杀,但这些或许正是自杀者的症结。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抑郁可以说是引起自杀的一大原因。这些年轻人宁愿和陌生人沟通,在网上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却不愿和最亲的人沟通,显然是家庭这个机制出了问题。

3月份时,北美常青藤留学生张一得自杀,年仅19岁。他的父亲是圈内知名的育儿博主,离婚后辞去高管工作,17年间全职带娃。他标榜自己用20万张照片,记录孩子成长,每天换着不同花样做菜,20年来没有给孩子做过重样的。但这些东西在孩子的死面前,变得站不住脚。

有人说,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他们渴望听到的声音被隔绝在世界的另一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约死群里的年轻人们,其实欠缺的是社会的关注,是家人的关爱。真想死的,直接就死了,群里的人,其实对死是犹豫的,所以,他们还有救。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