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银泰老板沈国军作为“湖畔大学”的发起人之一、校董,又承担起了商业导师的角色,开始给“不差钱”的学员们授课,讲的是“商业丛林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以为,敢在圈子内讲“丛林法则”的人不多,沈老板算一个,可拿来一听,还是“仁、义、礼、智、信”那一套,有些“包袱”根本没有抖出来。

例如,沈国军在这堂课上提出了他的核心商业思想:于己要“律正”,于他要“致和”,于利要“共享”。

如果不能同频共振,你很难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他的理论又该如何在现实商业环境中进行实践应用。

有趣的是,翻翻资料你就很容易发现,沈国军说过太多富有“商业哲学”的话。

他说过,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他还说过,“利”字当头,生意做不成。

曾经的“盟友”,如今的“对头”吴云前说,沈老板是高手。

貌似谦虚,满脸真诚,言语诚恳……恰如华山派掌门人岳不群。

我们就看看,沈国军这位商业导师、成功企业家是如何在商场上翻云覆雨的。

01

自古浙商名震天下,近代的穆炳元、虞洽卿、严信厚、叶澄衷等等,现代的马云、丁磊、郭广昌、李书福等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上文提到的沈国军与吴云前。

沈国军出生在浙江宁波一户普通人家。要说读书改变命运,沈国军就是典型,自从考上了中南财经大学,还读了研究生,他的人生轨迹就开始改写。

工作后凭借学历出众、脑瓜灵光、嘴巴流利,得以有贵人相助,他的事业迎来突飞猛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翻一下沈老板的履历,就能发现一条很明显的线,自从成了银泰掌门人之后,他主要就在做两件事:

搞人,搞钱。

“搞人”指的是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搞钱”指的是有钱大家一起赚。这两件事有时依次进行,有时交叉进行,总之,“一切能为我所用”就行。

谈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阿里创始人马云。

尽管沈国军与马云相差八岁,但二人的相识大有“英雄相见恨晚”之感,后来他们经常相伴出入各种场合,从浙江商会到湖畔大学再到后来的菜鸟网络,沈与马的朋友圈子有了更多交集。这是“交了心”的情谊。

很显然,同为浙江老乡的吴云前并没有达到这个地步,否则也不至于分道扬镳了。

我们把时间拉回2005年。

彼时的马云正与eBay酣战多时,搞得整个互联网圈沸沸扬扬,马云的名气响亮得很。

那几年,沈国军也没闲着,施展了一系列“资本腾挪术”,使他从中国银泰打工的职业经理人摇身一变成了这家公司的“掌门人”、老板,随后开始筹备“北京第一高楼”银泰中心的建设。

这些年来,他借助中国银泰这块基石四处“攻城略地”,通过精湛的资本手腕获得了一笔又一笔巨额财富。

至于什么是商业道德?早已是身后缥缈的灰尘。

02

2006年,沈国军的“银泰系”凭借频频举牌G武商和百大集团,一度成为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名义第一大股东。

“银泰系”在二级市场上的并购争夺战,成为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亮点,也让沈国军成了“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这10位大佬中,海航集团的陈峰也是其中之一。

没想到15年之后,陈峰落得一个“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获得这样的“殊荣”不是谁都可以,沈国军就凭借过人的胆识与对资源的调配能力对目标“痛下辣手”,屡试不爽。

他选中的目标公司都有几个共同特征:股权极度分散、股价严重低估、有国资背景但又极少介入经营。

用吴云前的话来说:

那个时候,A股资本市场虽然野蛮,但对于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还是保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默契。但小沈不仅敢摸,而且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还反复摸。

由此可见沈老板的“魄力”真是非常人能与之比,他发家的这几十年就是与各路资本“斗法”的几十年。

吴云前还曾用一句“刀下不斩无名鬼,只割最粗的韭菜”来形容沈老板修炼得炉火纯青的“独门绝技”。

2005年6月,“银泰系”退出金果实业,但并没有停止扩张步伐,先后介入鄂武商、百大集团以及城建类上市公司科学城。

银泰百货杭州武林总店不远就是杭州百货大楼,2005年时,杭州百货大楼的销售收入就高达12.8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资产,而且当时几乎没有任何银行负债,这笔收入占到母公司百大集团的总营收的95%。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百大集团股权分散,大多数股东的股权不超过5%,具有国资背景的大股东“杭州投资控股”持股比例也只有29.93%。

这条“缝隙”被虎视眈眈的沈老板瞅了个正着,要是别人,鉴于百大集团的雄厚背景也会望而却步,退避三舍,绝不敢乱来。

不过,沈老板就是沈老板,在资本运作这件事情上哪里还有什么“礼节”可言,只要稍作布局,他就有把握控股这家公司。

他说过,“生意就是生意”。

03

“猎物”有了,剩下的就是瞄准、狙击。

沈老板“暗度陈仓”,悄悄设计良久。直到2005年12月初,百大集团突然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称,“银泰系”的持股比例已经高达8.76%,约计2362万股。

他获取百大集团股份的手段就是通过二级市场与法人股协议两种方式进行收购,通过连续举牌,持股比例节节攀升。

这时,圈内就像一场竞争激烈的游戏赛事,“银泰系”这边不断地传出震耳欲聋的游戏播报:First Blood,Double Kill,Trible Kill,Quadra Kill……

一路火花带闪电,沈老板成了“披荆斩棘的哥哥”,三下五除二,眼看距离把猎物收入了囊中就差临门一脚了。“银泰系”做了个更大胆的决定:

向百大集团第一大股东杭州控股发函,提出回购其拥有的29.93%的全部股权。

明眼人都清楚,他这是要抢百大集团控股股东的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蛮人”已经蹲到家门口了,眼看情况不妙,杭州控股派出了“白马骑士”,把本土企业西子联合公司推向了擂台,“银泰系”这才惊险地以29.88%的股份被挡在了门外。

要是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也许就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了,但沈老板可不是普通人。

沈老板码了码手里的牌,发现并不是没有胜算,因为,此时“银泰系”已经握有百大集团47.86%的流通股,这意味着百大集团股改方案的生杀大权已经落在了沈老板手里。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下一步棋:干涉股改。

据悉,在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期间,百大集团曾发起过两次股改,但是均未果,原因就是“银泰系”投了否决票。

得不到就毁掉。

百大集团管理层上上下下很是无语,这是什么“路数”?别管什么路数,就是很奏效。

最终,2008年2月初,百大集团“心不甘情不愿”地作出重大利益让步:

把旗下百货资产委托给浙江银泰管理,期限是20年,其中包括杭州百货大楼、杭州百货家电商场等核心商圈资产。

沈老板又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利益得到满足之后,当百大集团发布第三次股改方案时,“银泰系”并没有出来阻拦:

银泰系增加2915.74万股股票,并获得5077万元现金对价。获利不菲。

多日后,百大集团发布公告,新的股改方案才得以“顺利”通过。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或许是嫌剧情还不够精彩,沈老板又贴心地奉上了“彩蛋”:

2008年中旬,“银泰系”在百大集团股价是其购入价格的2到5倍时开启疯狂减持模式,抛售1627万股。

再捞一笔。只不过这次“割的是A股市场上的散韭菜”。

可怜的是,百大集团经此一役元气大伤,营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16.90%,前景堪忧。

2008年7月24日,西南证券发布了一份关于百大集团的中报点评,给出的是“强烈卖出”评级,其中就很明确地提到:

百大集团将百货业务委托给银泰百货,管理层人事调整和变动再次影响公司经营。

公司承担的托管费挤占了大约20%左右的净利润,要知道,当时国内百货类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仅为3.2%,而银泰收取的托管费为营业收入的2%,侵占了百大集团60%的净利润。

百大集团至今都在“银泰系”的影子下生存。

04

有人发问,难道这世上真有手眼通天的人吗?我们不得而知,但信者信其有。

你若要问,做沈老板这样的“买卖”有什么技巧吗?貌似并没有,再借用吴云前的话说,沈老板凭借的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从把中国银泰在国资手里搞到自己手里,再到让百大集团“服服帖帖,束手无策”,能赢沈老板的对手怕是还没出现。

17年前,武汉打算整合三家商业上市公司股权,成立武汉大商业集团,按当时的计划,银泰百货作为战略投资者,被引进。

银泰出手也很阔绰,拿出5亿元成了武汉大商业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大权在握”,银泰系顺理成章的获得了武商、中商和中百三家上市公司的部分经营和管理权。

遗憾的是,“银泰系”参与进来后感觉束手束脚,始终未能进入武商集团最高决策层。

沈老板又坐不住了,“号令一下、莫敢不从”,银泰系开始了对武商集团控制权的进攻。

手段无他,游说多方,增持股份罢了。一场精彩的“车轮战”再次上演。

2005年,浙江银泰系作为战略投资方进入鄂武商后,银泰系总持股比例高达18.11%,成为鄂武商的第一大股东。

武汉国资自然不能听之任之,迅速与天泽控股结为一致行动人,重新把第一大股东的位子夺了回来。

银泰系非武汉本土企业,从综合条件来讲自然不占什么优势,再加上其他更肥的“猎物”在眼前晃来晃去,沈老板就“稍息片刻”,没动静了。

没想到,多年之后,也就是在2011年3月至4月期间,银泰系卷土重来,通过在二级市场大量买进股份,试图从武商联手中把鄂武商的控制权夺过来,一洗前耻。

武商联也不是吃素的,与多家企业“联手抗沈”,武经发投、武开发投、武钢实业等纷纷“参战”,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这次仅仅以0.04%微弱股权优势暂时保住了控制权。

0.04%的股份优势绝对称不上“护城河”,只要沈老板再踮踮脚就能瞬间摧毁。

亡羊补牢,为了预防银泰系再搞“猫腻”,武商联与多个一致行动人发出要约收购,以5.38亿元增持5%股权,最终把持股优势扩大至10%,保住了鄂武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尽管银泰系在鄂武商控制权争夺上惜败,但在这次较量中,通过高价出售鄂武商股份,让他获利1.35亿元。

此后多年,“宝能系”姚振华也与万科展开了一场股权鏖战,用的伎俩与沈老板的大同小异,尽管与银泰系“强攻”鄂武商一样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但却以获利百亿之巨的财富开心退场。

有位朋友说,财富顶层的管道往往都是通着的,如果走着走着你发现找不到路了,那一定有暗门。

05

在商场,不乏有人把“仁、义、礼、智、信”当作塑造自己形象的牌坊,而这5个字的对立面才是他们经商处事的“方法论”。

痛斥沈国军“不仁、不义、不信”的吴云前不过是个初中生,但能有如此成就定有过人之处。

然而,贴在沈国军身上的标签更多,博士、高级经济师、湖畔校董、商会会长、基金会理事长、公司董事长、企业家、慈善家、商界领袖……没有100,也有大几十个。

吴、沈二人,一个乐清,一个宁波,怎么说也是老乡,按理应该相互帮扶,互利共赢,可他们的相遇相识却成了一段“孽缘”,沈国军的银泰系“吞并”了老乡的百年城,还搞得吴云前净身出户。

当吴云前,最后缓过神儿来,才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打下的“江山”,被“银泰系”一张张设计好的合同搞得摇摇欲坠。

错在什么?也许错在吴云前,怪对他这位老乡降低了防备心,被“一起做实业,搞大事”的情怀蒙住了双眼。

一位熟悉沈老板的朋友说,沈国军的人脉了得。

2008年,北京银泰中心开业时,诸多商界知名大佬、超一线娱乐明星悉数到场,合影照上,C位还是沈老板的。

“沈国军的人缘好。”另一位熟悉沈国军的人士说道。

商界就像个大戏台,最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