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武汉市垃圾分类促进中心调研组奔赴蔡甸,调研考察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实地查看示范创建小区、村组、学校、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等相关区域,指导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蔡甸街罗家山恒瑞上城小区,调研组参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馆、具有特色亮点的“口袋花园”、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点、误时投放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等。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调研组对小区垃圾分类有了“初步了解”,并对垃圾分类的扎实工作和创新举措表示肯定。

接着,来到蔡甸区城管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蔡甸区第六小学,调研组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学校将垃圾分类纳入基础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各项主题活动的情况,区城管与教育部门联手,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让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深入人心,他们的作法与经验值得借鉴。

在蔡甸区第四小学,调研组参观了校园宣传阵地——垃圾分类文化墙,学生课堂观看垃圾分类宣传片,校方代表与领导一起讨论交流,对如何有效提高校园垃圾分类投放精准度,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行了探讨,共同分享了分类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圣林幼儿园多管齐下,在校园、班级、走廊合适位置摆放师生们一起做的的手工作品,让垃圾分类的意识悄然植入孩子们的心间。幼儿园将垃圾分类纳入游戏课程,通过图片、动画、游戏、情境表演、实际操作等活动方式帮助小朋友们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幼儿园建立了环创资源库,定期回收有价值的垃圾,师生们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最大程度发挥垃圾分类的教育价值,对此,调研组一行人很感兴趣,十分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城上品小区,调研组参观垃圾分类宣传设施、垃圾容器设置和摆放,以及分类投放情况。当工作人员向调研组介绍将垃圾分类与红色党建引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参与现场活动、入户宣传及站桶服务等,有效带动广大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的作法后,他们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索河街,参观垃圾分类阳光堆肥房。索河街坚持垃圾分类绿色发展的理念,于2019年设计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厨余垃圾经过自然发酵与生物菌种发酵,最终腐熟为有机肥料。处理站产出的所有肥料,均免费提供给村民栽种花卉、种植有机蔬菜等。

梅池村南堡湾以老百姓最喜爱的青蛙这一形象,设计为垃圾分类的吉祥物。与此同时,垃圾分类吉祥物的打造,为入户宣传、营造氛围都带来了很好的切入点。垃圾分类主题文化村可打造成垃圾分类网红区域,更方便媒体抓到新闻亮点。这样的活动可以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使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石港村以有机蔬菜园为主题,阳光堆肥房的厨余垃圾经过生物自然发酵与生物菌种发酵,最终腐熟为有机肥料。厨余垃圾通过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后最终变成了有机肥料,村民既参与了垃圾分类,也享受到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红利。

最后,调研组一行参观索河街厌氧发酵池,该处是武汉市第一个建成并使用的厨余垃圾厌氧发酵设备,厌氧发酵池具有节能环保、节约土地、施工方便、运行成本低等特点,产生的甲烷气体能够提供给农户、食堂使用,还可用于发电;厨余垃圾发酵后的残液可为农作物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从而真正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生态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对蔡甸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为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生态环保,绿色发展,蔡甸社区、乡村、学校的作法各个特色,值得借鉴,要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把垃圾分类工作真正抓到手上,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蔡甸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