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致公社】系网易新闻网易号与【环球情报员】联合出品,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正在格拉斯哥参加气候峰会的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印度在2070年实现零碳排放”。

作为最后一个宣布零碳时间表的主要国家,印度实现零碳的时间节点比排放大户美国都要晚20年。但印度媒体却为此欢欣鼓舞,声称“印度在气候问题上发挥了领导作用”。

印度迟迟不愿意实现零碳,随即遭到西方媒体的批评,但印度人不肯为“气候正义”而战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骄傲!

印度的零碳目标是全球主要国家中落实最慢的,但并不意味着其本身没有环境问题。根据瑞典环境调查机构IQAir的数据,全球污染最严重的50座城市中,印度独占35个席位,首都新德里更是连年被评为全球最脏的首都。在印度看来,工业化百年有余的西方国家对环境污染的“贡献”更大,不应当在减排责任上和新兴国家画等号,印度环境部长甚至要求西方国家向印度支付环境污染补偿。

印度是如何沦为全球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在历届气候峰会上,印度政府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零碳不容易

一、什么是公平?

75岁的拉胡尔居住在新德里郊区,他翻开报纸浏览今天的新闻。这是1995年一个平静的夜晚,新闻中,刚上任不久的德国环境部长默克尔的演讲占据了很大的版面。自1994年《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生效后,第一届气候峰会正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

默克尔向国际社会呼吁“尽快制定具体计划……过量的碳排放正在使地球变暖,这将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拉胡尔扔下报纸,冲着孙子拉朱生气地说道“讲什么环境治理!这些发达国家吃饱了就不让别人吃饭了!控制碳排放就是想限制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发展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气候公约的讨论

拉胡尔话锋一转:“看看那些发达国家,在印度还是殖民地的时候就大力发展工业。工厂的黑烟遮天蔽日,这才有了他们今日的国力积累”。这话倒是不假,毕竟西方国家可没有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时候说减排!

拉胡尔的看法代表了当时许多印度民众的看法,虽然环境污染严重,但要控制污染就要关闭工厂,这让数量众多的工人怎么办?有了民意的支持,印度政府在气候问题上也变得硬气了许多。他们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立场,始终拒绝就强制性减排协定进行任何谈判。

▲减排?我们不吃饭了?

当然,国际社会减排的步伐不会因为印度人的抵触而停滞不前。在日本京都,工作人员正在国立京都会议中心中忙碌,为1997年底在京都召开的国际气候问题会议做最后的准备。这次会议将敲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气候公约》”)的补充条款,为全球各国制定具体的减排任务。

半个地球外的华盛顿,工作人员也在美国国会大厅内忙碌着。95名众议员鱼贯而入,民主党籍众议员伯德与共和党籍众议员哈格尔拿出了二人共同起草的一份议案。哈格尔激动地表示“国际社会签订的任何气候条约都会损害美国发展的权益……美国要避免签署气候条约”。政治观点对立的美国两党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竟然出奇的一致,《伯德-哈格尔议案》获得了全票通过,美国人赶在京都会议作出具体决定前,封堵了本国签订条约的可能性。

▲美国众议院

就这样,美国政府虽然在京都气候峰会缔结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美国国会借口此前的《伯德-哈格尔议案》而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美国人在国际社会面前把戏演足,到头来签了个寂寞。

美国总统小布什还对《京都议定书》公开表达了不满。他声称“中国和印度也是主要碳排放国家,但他们却被排除在京都议定书的限制之外……美国要在对付气候变化的问题中担任领导地位,但不愿意被需要承担义务的这一有缺陷条约所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都议定书》签署地

小布什道出了美国人的真实想法,既想掌握气候问题的领导权,让其他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又不想自己被气候公约束缚。或许诸葛亮听到布什的话,就不会把王朗形容为“最厚颜无耻之人”了。毕竟世纪之初的美国凭借着全球4%的人口,排放了全球25%的碳,人均碳排放是中国的八倍之多。

美国带头钻空子,印度人也是有样学样。印度虽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却未签署《气候公约》,在碳排放上依然不受约束。时任印度总理的辛格就表示“印度不会参加任何要求印度强制减排的谈判”。

▲送给美国人

拉胡尔已经无法抱怨美国人的蛮横了,年老多病的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孙子拉朱将拉胡尔运送到圣城瓦拉纳西,尽可能地按照印度教徒的礼仪,露天火葬了拉胡尔。只不过刨除路费后,拉朱只得堆起牛粪,火葬了拉胡尔。

在几公里外的“曼尼卡尼卡·盖特”火葬场却是另外一幅场景,在这个印度乃至全球最大的火葬场内,每天都有数百具尸体被焚烧。为了显示死者的身份,每个堆起的柴堆要耗费200至400公斤木材。这就意味着这座恒河岸边的宗教圣城每天仅焚烧尸体就需要耗费80吨木材,而每个柴堆的焚烧时间都在5小时左右。

▲恒河边的葬礼

瓦拉纳西的圣火24小时不停,几个世纪不灭,为逝者摆脱生死轮回照亮方向。但这也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大量的污染物进入了恒河,使恒河生态系统遭到灾难性的破坏。

宗教信仰、发展需要都促使着印度的碳排放逐步加剧,环境问题也随之急剧恶化。当然,瓦拉纳西只是印度环境问题的一角。

▲用于火葬的木材

二、印度人的苦衷

拉胡尔去世后,拉朱到新德里郊区的一家小型工厂上班。为了工作方便,他和妻子以每月20美元的价格在工厂附近租了一间房子。

拉朱打开门,暗黄色的烟尘笼罩了天空,空气闻起来一股浓重的烧焦的味道。他赶紧关上门,回头看向房间里的妻子。妻子把手放在18个月大的女儿胸口,女儿不停地咳嗽,时不时地还伴有呕吐。

“空气污染依然严重,但必须带孩子去医院”,拉朱对妻子说道。妻子没有说话,她知道孩子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新德里严重的空气污染。可为了看病又必须让女儿暴露在如毒气般的空气中,只怕女儿这一去就不再回来,想到这她伤心地把头扭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朱的妻女

拉朱抱起女儿,借用邻居家的三轮车向医院赶去。一路上,他看到远处升起的多股烟柱,那是一堆堆垃圾燃烧散发的灰色烟雾和农田里农民收完稻子后燃烧秸秆产生的黑色浓烟。这些就是新德里雾霾天气的罪魁之一。外加这一年的印度教节日排灯节又刚刚结束,人们大量燃放烟花也为空气污染送上了“强力助攻”。

此时的新德里空气中每立方米PM2.5的数值超过700,是联合国规定合理数值的28倍!空气闻起来就像是有人在面前点燃了一张纸,眼睛和喉咙都有灼烧的感觉,大人尚且难以忍受更何况孩子。

▲毒气?空气?

拉朱在一家小医院为女儿取了一些便宜的药物,他花了40卢比(约60美分)给女儿买了一个外科手术口罩,希望能减少毒空气的危害。在回家的路上,拉朱看到路旁一个烧秸秆的男人,他愤怒地向对方大喊“不要再烧了!我的女儿就是因为这些才生病的”。那个男人用极其难听的脏话回复了拉朱“政府都不怎么管秸秆的处理,难道你给我出钱来绿色处理秸秆?”

男人把拉朱问的哑口无言。要知道印度虽然耕地面积广大,但其饥饿指数位居116个发展中国家的101位。连饭尚且都吃不饱,农业部门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处理上的投入就更少了。大量农民只得通过焚烧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来处理秸秆。除了秸秆以外,焚烧垃圾也是印度环境问题的元凶之一。

▲毒雾围城

仅拉朱生活的新德里,每天就会产生超过九千吨的垃圾。印度采取的是较为落后的废渣填埋法,但就是这种占用土地还污染地下水的做法依然无法处理所有的垃圾,在印度的各大城市,垃圾山随处可见,新德里东郊的垃圾场已经占据了近40个足球场的面积,垃圾堆放高度超过六十米。

一些塑料、木材等垃圾会被无家可归者或贫民捡拾,用以冬天焚烧取暖,这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空气污染。

▲露天垃圾山

环境污染不仅困扰着像拉朱这样的贫民,也困扰着印度的富人们。但与拉朱花40卢比给女儿买口罩不同,居住在新德里富人区的阿南德花费8.7万卢比(约1200美元)购买了三台空气净化器,安放在客厅和两个较大的卧室里。但净化器很快就因为空气中粒子浓度过大而超负荷运转,即便如此,屋内的PM2.5浓度依然超过300,阿南德一家不得不在室内也戴上口罩。

阿南德的儿子因为空气污浊而不停咳嗽,无奈之下,妻子带着孩子前往三百公里外的娘家居住。在娘家所在的小镇上,儿子的病情很快好转了,妻子哭着打电话给阿南德“是时候离开新德里了”。

▲阿南德一家

阿南德没有听从妻子的建议,因为自家的水泥工厂还要运转。他来到工厂内,因为空气污染严重工厂已经停工好几天了。好在几天后新德里迎来了大风天气,将浓重的雾霾吹散一些,阿南德立刻命令工人们恢复生产。

工厂内大型机器运转起来,发出轰鸣的响声,烟囱将大量废气排放到灰蒙蒙的天空中。考虑到印度电力供应不稳定,阿南德的工厂采取的是布袋收尘。这样的收尘效果比电收尘要差许多,但成本自然也降低了不少。

▲水泥生产污染严重

在印度像阿南德水泥厂这样的民营工业还有很多,他们在为印度贡献GDP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染。而印度政府并未对零散的民营制造业进行整合,造成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根据国际组织统计,如果新德里的PM2.5浓度能降到安全线以下,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有望增长十岁。其实大气污染不仅困扰着新德里,印度的其他大城市亦是如此。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印度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数都超过百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造成印度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着严峻的环境困局,印度开始考虑调整自身的环境政策。

▲雾霾笼罩的印度城市

三、碳排放博弈

2014年,莫迪当选新一任印度总理。拉朱站在总理府外拥挤的人群中,和其他的莫迪支持者一道,高呼着拥护莫迪的口号。

拉朱支持莫迪是有理由的,莫迪作为一个草根政治家,照顾广大平民的利益是他最有力的竞选口号。还有一点,在当选总理之前莫迪曾主政古吉拉特邦十余年之久。他在当地推广清洁电力,推动当地的环境治理。莫迪在竞选时表示,如果胜选将制定更为环保的发展政策。拉朱认为,把票投给莫迪领导的党派就是对女儿最大的慰藉。

▲环保一下

莫迪上台后,立即批准加入了《巴黎协定》。这是国际社会在2015年签署的用以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新条约,缔约各国计划,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之内。

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在2030年前要实现将排放强度降低约30%;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提高五倍等多项要求。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花费2.5万亿美元,相当于2017年印度GDP的总和。

▲签署《巴黎协定》

虽然莫迪口头上反复强调“印度治理气候变暖的努力不会仅限于《巴黎协定》”,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显得“三心二意”。

以煤炭为例,印度已探明煤炭储量居全球第五,印度在发展中享受了煤炭带来的甜头。莫迪口口声声承诺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但拉朱总能在报纸中看到“莫迪政府出售某地煤炭开采许可证”。他很担心,再这样下去大量的煤矿会在没有公众监督的情况下扩大开采规模。果真这样的话,减排就是一句假话。

▲印度的煤矿

阿南德也在关注印度的煤炭生产。但他的想法与拉朱完全相反,因为他的工厂缺煤停产了。阿南德驱车前往贾坎德邦,这是印度最贫穷的邦之一,但也是印度煤炭储量最大的邦。

阿南德找到一家煤矿的负责人夏尔马,希望他为自己提供煤炭。夏尔马面露难色地说道“虽然我们不停增产,依然满足不了需求缺口。”阿南德没办法,只得提高煤炭的采购价,夏尔马这才同意供应煤炭。

▲人工装煤

谈话之余,阿南德也表达了对国家倡导清洁能源,控制煤炭生产的担忧。夏尔马则是哈哈大笑起来,他拍着阿南德的肩膀说道“我的朋友,这是本世纪最好笑的笑话。全印度有四百万人的生计直接或间接与煤炭有关。我们国家雇员最多的印度铁路公司,其一半的收入来自煤炭运输,煤炭减产是不可能的”。

离开煤矿时,阿南德看到许多民众尾随运煤车捡拾煤块。夏尔马跟他说过“这些穷人每天都能收齐上百公斤的煤炭,运送到十几公里外获得2美元的收入,如果煤炭工业萎缩,这些人就只能面对死亡”。阿南德叹了口气,在死亡面前,空气污染又算得了什么呢?

▲偷煤人

与印度不断增长的碳排放相比,欧美由于发展起步早,在21世纪初就达到了碳排放峰值,开始进入减排下行通道。欧美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减排计划,大都以2050年作为零碳时间点。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宣布在2060年实现零碳目标。

印度却坚决不设置零碳时间点,生怕给自己捆上“减排枷锁”。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借题发挥,声称“气候问题不过是为了削弱美国竞争力的谎言”。要知道重振美国煤炭产业就是特朗普的竞选喊口号之一,2019年10月,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拜登上任后,美国重回《巴黎协定》。但明眼人看得出,美国重回协定的深层次目的还是要掌握气候问题的主导权,在打压中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自己担负的减排责任。

▲美式道歉

本届格拉斯哥气候峰会,印度虽然设定了2070年实现零碳的目标,但这个时间点不仅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晚的,而且就连这个目标,印度都没有任何可行的减排计划。印度环境部长甚至表示“减排主要还是发达国家要做的事情,印度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贫困”。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格拉斯哥峰会上表示“对化石能源的迷恋正在将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再看看美、印等国宣布煤炭增产,一切都是那么地讽刺。虽然各国政要都表达了对气候问题的重视,但国际舆论对本届峰会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不抱太大希望。

贾坎德邦煤矿的挖掘机还在轰鸣作响、瓦拉纳西焚烧尸体的火焰昼夜不息、新德里上空的雾霾再次聚拢、阿南德又开启了工厂的生产线,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

▲印度的减排之路也被雾霾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