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贷诈骗是管不了还是不想管?其实单纯的用管不了还是不想管,做结论有点太简单粗暴。网络诈骗其实就从网贷乱象一样,整体治理起来,有几大难点。

1.现在技术革新太快,内行去创造个新模式新玩法难度不高,效率还很快。而一般监管机构,他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有时候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网贷机构已经收割了一波韭菜。所以一般来说监管都是滞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举例:国家在17年打击现金贷,结果没出俩月,网贷机构搞了一个手机回租模式,上面嫁接了一个伪电商手机回收租赁平台。从过去暴力砍头息一下变成了回租费用,从金融模式变成了电商模式。从借款合同变成了一个电商回租合同,半年后国家又出台政策,认定此种模式是网贷的一个变种。之后网贷又进行了新的变化。
2.监管整治是需要层层批准的,不能随意执法,必须要按照制度执法。那么就有了发现过程、调研过程、政策草拟过程、政策审批过程、执行过程。等这些程序走完后,其实已经过去了半年一年了。

3.打击网络诈骗或者网贷乱象,是需要多部门进行,分工合作协调完成的。但是中国这么大,协调难度比较高,在一定时期内就形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

举例:去年国家七部委出台了打击套路贷的文件。但是具体往下落实,公安部门应当怎样认定,各个省市的认定逻辑是不是统一?法院怎样审理此类案件,各地的判罚是不是统一?各地金融办应当承担何种具体角色,各地也理解不一。所以导致在某些地方就是高压态势,在某些地方就是比较迟缓和温和。
其实大家也不用过于抱怨,违法犯罪,国家是有追溯的。一时逃脱并不等于一世逃脱,在现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买单的。

但是作为个人,我们只要守住自己的原则,就会避免自己落入陷阱。

l 不要太过于相信别人,对方自述有执法资格时,要进行多方求证,验明身份;

l 太好的事情,太方便的事情,不要盲目相信;

l 收益明显不合理的事情,也不要去参与。有那么多高额回报的事情,为什么要给一个陌生人分享呢;

l 没有经过自己工作努力的事情,天上不会有那么多馅饼砸在头上。

l 另外在万一中圈套之后,要积极的去维权,积极的去反击,千万不可忍气吞声。

但是,很多时候,骗子和骗局那真的是防不胜防啊,很多年轻人互联网玩的少,又容易相信网上他人讲的话,又好奇,结果被贷款、被理财、被保险。但是只要有正确应对之法,即使前面犯了错,仍然可以扳回来,不损失钱财的。

被贷款,一般来说就有以下这三个可能:

1. 网贷公司的套路。很多网贷公司或者贷款中介平台(贷超平台)就喜欢这么套路借款人,打着代为评估,代为查询,代为介绍的名义或者页面,诱骗借款人进行点击。借款人随手查询一下自己能贷款的额度,结果查询之后,不想贷就关闭了,但是很快就收到下款短信和银行转账通知。钱就先给了!后面就必须按照分期还了!强买强卖成功啊。借款人再打电话去抗辩,对方都很装作无辜说你就是在申请啊。钱站就特别喜欢这样做。凡普金科系也喜欢这样做。

2. 个人信息被冒用。在前几年特别普遍,现在也经常有发生。有很多不法分子冒用他人信息,勾结不法网贷平台,进行贷款。有可能就是内外勾结撸网贷平台的羊毛,也有可能就是为网贷平台自融使用。所以才出现了网上4件套(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网银)的,买卖成风,一套可以卖好4到600元钱。

这一两年出现了新现象,有所谓助贷平台,打着帮银行获客的旗号,利用很多虚假身份,向银行进行借款。通俗意义上就是撸银行的羊毛,但是很多银行与时俱进速度很慢,还按照传统贷后管理的习惯,没有做好贷前风控。最后被客户告到银监会,受罚之后才恍然大悟。

3.诈骗短信或链接诱骗点击。有时候你收到短信,告诉已经贷款了多少多少钱,如果同意就点链接,如果不同意就点T,但其实不管你点什么,只要你进行了回应,搭理了他,你就被贷款了,显示的页面或下载的软件,都会告诉你贷款成功。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诈骗。

被冒用之后啊,应该怎么办?其实一点也不害怕,一点也不要担心。因为其中总有一个环节是需要签名或者实名认证的,或者人脸识别,让对方提交此证据,一目了然。银行卡开户必须有签字,所以对方冒用银行卡签字肯定不符。申请贷款必须有相应证明,如果线下申请,须有纸质文件,上面有正式签名。如果是线上申请必须人脸识别并进行电子签名录像或者照片。

这李逵和李鬼,只要是提交出来,一对比一目了然。另外,如果你是觉得被套路或被诈骗了,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时向公司抗辩,及时向公司所属的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总结,被冒用贷款一点也不用恐慌,最多是给生活增添一点小困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