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方案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碳中和“1+N”政策体系,针对我国整体碳达峰、各行业达峰以及各地区达峰行动明确了任务目标。

为确保实现2030达峰目标,行业向何方发展?企业又该如何接招?

一、“1+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今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在总体任务目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体系、交通运输体系、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调整领域就目标以及组织、保障机制等方面都与意见形成了有效衔接。同时聚焦2030年碳达峰,对相关目标及任务进一步细化,做出了明确指引。

除此之外,国家还将发布的“N”系统政策,包括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统计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撑措施和财政、金融、价格等保障政策。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1]。

二、《方案》进一步明确达峰任务目标

01、整体达峰目标

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

方案明确指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5年达到20%左右,2030年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2025年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2030年实现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02、聚焦“十大碳达峰行动”:部分达峰行动提出明确时点目标

方案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十大达峰行动”,并对部分达峰行动提出了明确的时点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重点行业发展方向

01、能源行业

传统能源行业、高耗能行业需加速转型升级,煤电等重点用煤行业需严格控制煤耗,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设备的升级改造,推动煤炭的清洁利用。进一步有序发展新能源,形成光伏、风能、水能以及核能有效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

方案要求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有序推进煤替代,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加强储能技术、设施升级发展,在方案指导下整个电力行业将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电力系统。

02、工业达峰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技术改造实现达峰。并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严格管控、动态监控。

03、交通产业

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以及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各个领域的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发展智能交通网络、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体系,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04、城乡建设

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提升建筑效能,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行清洁低碳供暖。

05、循环经济产业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四、相关企业应对重点

01、围绕“碳达峰”产业,进行业务布局占位

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大重点领域开始围绕“双碳”目标进行整体产业布局谋划。方案的提出对重点行业的碳达峰指明了方向,相关企业应围绕“碳达峰”相关任务目标和产业发展方向,开展业务布局,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升级传统高能耗业务,发展相关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抢占低碳发展赛道。

02、发展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融入产业生态链

“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构能源产业链,其他重点行业的低碳发展目标也会倒逼产业链升级,乃至全球的制造业产业链也会重新进行分工。

在如此环境变化下,企业需要准确识别自身业务优势和绿色核心竞争力以及在产业链中的主力位置,建立产业标准、打造产业生态联盟,企业要充分融入产业生态链,从根本上打造绿色供应链、服务链,实现产业联盟多方合作共赢。

03、大力发展绿色科技

发展绿色核心技术是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只有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绿色发展。

企业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发展的投入,鼓励创新。对标世界先进技术,聚焦关键技术、核心设备改造升级、世界领先性技术的创新研发。构建产业与技术协同发展体系,明确绿色发展技术攻关的难点和重点,集中力量攻关,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并将成果应用到各专业领域,提高技术转化应用效率。

04、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方案鼓励高等学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

今年9月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表示,学校将以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成立为契机,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持续推进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为中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企业促进校企联合,联合培养绿色低碳技术人才,组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培养创新人才团队。

05、加强国际合作

今年9月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在北京以线上线下形式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索马里、哥伦比亚等国的官员,以及气候问题专家、数字与信息科技专家、金融领域专家和企业界优秀代表与会,论坛还发布了碳系列指数研究成果,该成果已在国内有关城市得到应用[4]。

“碳中和”是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也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部分国家已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我国企业在发展自身绿色产业实现达峰的路上要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对标国际标准、吸取先进经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快企业绿色发展转型,才能在世界经济中抢占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