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社会的你,在工作之余,是不是总拿着手机天天只会捧着手机玩游戏,看电子小说?

我的朋友叫王小丽,今天35岁,她经常沉迷于网络,想从网络的焦虑中逃出来,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改不了。

比如:她天天拿着手机打游戏,拿着就不放,一天一下就过去了。

她看微信上的文章,看完一篇接着看第二篇,接着第三篇……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在家加班的时候电话一会儿想,一会儿有人发信息,刚回过神来工作的思路又被打断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网络的焦虑,张心悦的《焦虑是头大象》一书强调,信息变得真伪难辨,我们变得难以理解彼此,这是多么让人焦虑的事啊。

1.越有知识越焦虑。

由心里一心理学和人民网共同发起的覆盖了400万人的大型网络调查的数据,反映了疫情期间公众的心理状况。问卷共有24个题目,参与调查的人要给自己打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差。其中一个重要的数据是学历状态,对我们的心态的影响。统计结果多少让人感到有一些意外,学历越高的参与者的问卷得分越高,本科学历的参与者表现出的负面心理状态的分值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拥有更多的知识似乎和我们的好心境并非正相关。相反,如果越依赖知识,越想要弄清楚,越要去分析,越感觉需要学习更多,反而约会变得无所适从,换的或者是。

知识并没有缓解我们的焦虑。追逐知识带来的焦虑却肉眼可见。日渐消失的身体感觉。

所以,做事不要以知识去衡量,要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2.日渐消失的身体感觉

当大量的信息或知识占领了我们的头脑,我们身体的感觉会渐渐消失。感统的全称是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来自各人体器官的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并完成统合后,个体据此完成对身体外的刺激的反应。“感统”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感统失调,是现代儿童中多发的一种学习能力障碍。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很正常,但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问题,他们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手脚不协调,不安乱动,做好不好精细动作、分不清方向等大脑和身体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因而无法顺利适应环境。

而现在,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思想就像湍急的河流,终日不断地流过我们的头脑。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日理万机、忙忙碌碌,即使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也在刷手机,停留在白天的头脑信息流的惯性里,即使睡着,有时候也无法让自己“关机”。我们的注意力被未完成的计划和目标、各种各样的“想法”或“思想”思考所占据。在实现目标的那一刻,我们似乎发马上又有了下一个目标。生活中的光线、气味、声音、味道以及躯体的感觉都变得了无痕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用更强烈的刺激——麻辣火锅,烈酒,极限运动,来让自己感受到我们依旧活着。

所以,我们要回归现实,让身体重新恢复它自身的活力。

3.不要低估劳动的价值。

李子柒的田园作品华丽丽地活了,甚至被一种文化现象广为讨广受讨论。“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酒,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了,他在来制成枇杷酥。他还养蚕,刺绣,展示竹艺做木工……”他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他的作品能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让人们了解传统的衣食起居,并畅想一种超脱于社会、社会之外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的作品出来展示田园情趣、自然风光之外,还呈现了传统的劳动的魅力。

现代人似乎在努力地离开劳动。能开车,便不再行走。能点外卖,便不再做饭。能挣钱找阿姨打扫卫生,便不再自己动手。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拿着手机在虚拟的网络里感受人生。

所以,劳动是会产生价值的,不要小看劳动的价值。

《焦虑是头大象》一书告诉我们:我们都在头脑的世界里耗尽了能量,不再有多余的力气使用身体创造真实的生活。荒废了身体后的结果,后果是无穷无尽的空虚、虚妄、焦虑。生活已经失去了质感。

只有当一个人不再沉沦于物质生存的终日焦虑,他才可以去寻找和享受情感。他才可以让情感这样一个高尚的东西,远离金钱而保持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