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势造企业。从经济周期看,不同产业的发展有快有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享受时代红利?企业又该如何顺势而为,才能驶出红海,脱颖而出?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张罡从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切入,分享了对宏观经济的见解,并聚焦医疗器械这一行业谈了对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分享 | 张罡

来源 | 长江商学院EE

内容节选自张罡教授在长江商学院大健康产业领军者课程三期班上的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 罡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

01

效益优先,做正确的事

经济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即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顶层设计,也体现了对供求关系的深刻思考。“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供求关系的核心要务。

美好生活的定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这也是新时代在需求端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

以前大家需求基本都一样,有很强的共性。而现在,对美好生活,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需求表现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比如很多人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外观长得怎么样倒不重要。但有些人特别愿意为这些网红设计去买单。这就要求企业想尽办法去精准识别各式各样的、具有代表性的需求。

未来,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享受到整个时代的红利?

答案非常清晰,那就是能够满足大家美好生活需求的企业。

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需求,背后可能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规模。

可以想象,未来会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和统治力的商品,这也对一些大型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

在满足或是维持一定体量的同时,要想办法进行内部机制的创新,让自己的企业也能满足对美好生活有一定个性化需求的客户。

供给端,则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收入的不平衡,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目前,很多传统行业还处于工业2.0阶段,生产的信息化、数字化都还没有完成。但又有很多企业,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高端制造业,已经一只脚迈入了工业4.0阶段。

医疗器械行业存在同样的问题。

有很多企业能够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医疗器械,很多技术也全球领先。但大部分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还处在相对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只能提供一些比较低端的耗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后者无论是发展前景还是发展空间,都会有进一步的压缩,相应的企业需要有进一步的思考。

发展理念的转变也非常重要。以前讲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强调“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虽然“效率”和“效益”只差了一个字,但含义有非常大的区别。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这两个词的解释:

“效率”是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效益是做正确的事。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我们可以看到,做正确的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提出这个转变?很多企业家在现阶段遇到了很多问题,要寻找答案。

02

从历史发展视角看宏观经济

我们把视角稍微拔高一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有一个概念大家非常熟悉,那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学家发现,一些国家,比如拉美国家、东欧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们的人均GDP就相当于是美国的30%左右。到了2015年,他们的人均GDP还是美国30%左右。

经济学家们发现有一个发展的陷阱,即“中等收入陷阱”。

但是,有另外一些国家,特别是南欧,或者是东亚的经济体,在过去的五六十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即使是在六十年代,这些经济体的起点和拉美国家差不多,甚至更低。

但到了现在,这些国家的体量和发展的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日韩人均GDP现在基本上是美国的60%到80%。

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些国家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找到了一些共通点。

比如一个后发的国家,像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六七十年代的韩国,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基本上都是通过资源和市场、外贸加工的形式,开启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

随着整个过程的延续,资本慢慢积累,独立资源慢慢积累,基础设施包括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慢慢建立起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一些企业家会寻求产业的升级。

在这个阶段,由于国内的成本有优势,国外的市场价格有优势,处在一个前面没有拦路虎,后面没有追兵的,相对良好的发展时间,也就是黄金发展期

等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随着成本逐渐增加和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势必有一些产业,像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慢慢地向海外进行转移。

在一定情况下,随着转移的进行,国内投资的机会慢慢减少,加上一些限制,最后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一个国家的黄金发展都是因为危机的爆发而停止的。

最关键的问题是,在黄金发展期结束后,无论是2008年之后的欧美,还是金融危机之后的日韩,都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修复期,经济的发展无论政策端怎么刺激,发展都比较缓慢。

有一个例外,就是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发布了大量的、非常务实的政策,让整个经济回归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上。

当然,很多学者会把这些发展归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式为主,但不完全因为这样,当时美国政府做了很多看上去非常反市场的措施。

那时的半导体、液晶显示行业处于相对落后状况,政府迅速组织高校、企业,鼓励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激励。

90年代时,相应的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完成了反超,然后迎来了下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中国在整个发展中,虽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从经济的角度看,我们吸取了很多过去这些经济体发展的要素,整个发展的路径有很大的相似性。

这个相似性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参考的模板、要素。比如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包括一些新规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我们国家的经济陷入风险。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清晰的目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需要完成。但是怎么做?路径是什么?非常关键。

我们能够做的是,鼓励创新,有良好的竞争环境,更加包容、务实、灵活。

03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在哈佛大学的一个实验中,曾提供过一个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位置的演进。

在过去的20年,中国、韩国、越南等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1995年时我国排在46位,2018年则占据了第8位。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也是国家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反映。

从发展现状看,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收入跃升至8500亿到8700亿元。目前行业90%的企业营收规模在2000万以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生产厂商达2.5万家。

国内医疗器械仍以低端为主,可生产Ⅰ类产品企业占比接近50%,Ⅲ类器械生产厂商占比不足7%,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仅1/4产品为高端器械。

国内医疗器械前十大企业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仅6.5%,相较于国外先进医疗器械企业,这个比例低了2.5个百分点。

如果想全面赶超海外龙头医疗企业,在投入方面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当然,这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创新从源头来说都是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从单一领域或者单一器材,到全球市场。

从需求端看,医疗保健消费覆盖了一个家庭的全生命周期。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18.7%,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相应会增加。全国老龄委预计到2030年60岁+人口将达25%。

未来对医疗保健行业整体的需求,将呈急速增加趋势。特别是疫情以后,中青年对医疗保健行业的需求也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

另外,收入增长也拉动了人均预防性医疗消费支出的增长。

集中采购的实施,也将使靠销售驱动、竞争激烈的同质化产品,进入“地板价”,中标企业需要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做好流通服务,产品创新已成为未来器械耗材企业制胜的唯一生路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很多传统制造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但随着不断发展,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被我国物美价廉的产品替代,很多美国制造商就退出了。

有一部分活下来了。活下来的制造业出口商的共性,就是把产品变得越来越细小,越来越有利于去做产品迭代的更新。

无论国内的企业怎么去模仿,或者是提供类似的产品,他们总是能更新迭代,提供相应的好服务。

即使有大规模服务政策,也可以通过产品不停的迭代更新,让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化,保持一定的优势。

还要努力拓展海外市场。

疫情肯定对医疗器械行业有巨大影响。很多企业以前想要出海,就得花大量前期资金,去获取信息,建立客户关系,但在疫情期间,由于海外的风险,我们有了很多订单。我国去年对外的出口有很大的改变。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别人过来采购,其实是给了我们企业一个窗口,去了解海外市场,建立客户关系。

很多情况下,国外的市场是不了解我们的产品,或者是有一些固有印象。通过这次疫情,可以让海外消费者、海外的企业了解到我们的产品,通过更多的服务和优势,占领更多的海外市场。

从供给端看,无外乎就是两点,要素、生产率。

要素,就是人力。生产率,相当于是一个“黑匣子”,里面有很多丰富的细节,包括新技术的研发,资源优化配置,人工智能引入到诊断等。

谈及生产、产品,我们也不能忽略生产力的重要性。很多高端的产品,产品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售后服务,怎么真正根据客户的需求更新迭代,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这也为很多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更新迭代的新思路:从需求端满足人们的需求,再通过这些需求不停地更新迭代。

另外,无论是从生产端,还是高端的服务点,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我国现在有很大规模的高素质人才,但整体来说,要支起这么庞大的工业体,也要求行业进一步发展。

end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长江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