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动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村数字金融产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南阳大宗农产品产业升级的进程中,金融科技越来越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建立起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网络,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等均创下历史新高。着力构建起大中小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共同发挥各自优势、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和农村金融支付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还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全面优化农村金融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信贷服务能力。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涉农贷款余额达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05%,连续多年实现持续增长。当前“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在“三农”金融中仍然普遍存在,如何满足农村地区日益旺盛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是摆在农业金融机构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考题。接下来,金融机构可在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下降、提高农村金融覆盖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涉农领域数字技术投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触达率,提升农民的金融获得感,从而更好地满足“三农”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推进,经过多方持续共同努力,我国金融科技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信贷支持,涉农贷款规模有了较大增长,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三农”金融可得性显著提高。

首先,各级金融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自觉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多应用新金融理念方法,发挥金融科技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和场景,强化数字化服务手段,因地制宜提供惠农利民、触手可及金融产品与服务,为乡村客群提供的金融服务,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

其次,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金融场景也在不断丰富,在养殖、种植、农村资产流通、整村授信等场景中,通过将农业生态中“政府+企业+银行+保险”四位一体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大力建设农村担保体系,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发展,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现已形成了包括各类商业银行、保险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内的多层次涉农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

第三,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随着南阳“宽带乡村”建设的推进,加快了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进度,农村固网接入能力和速率大幅提升,乡镇、村庄5G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网络支付覆盖率和可得性逐渐提高。基于5G网络的全产业链、跨行业助农惠农场景应用逐渐打通,南阳大宗农产品产业现代化水平、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和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更高要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根据乡村特点,以债务融资工具、理财直融业务、资产支持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为抓手,为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债券融资业务,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为支持乡村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助力。近年来,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深入融合,降低了服务成本和门槛,提升了服务效率。在农村金融领域,金融科技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首先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农村地区客户的授信效率,以及农业保险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水平持续完善涉农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通过大数据建模智能辅助决策、移动金融App、开放API等手段高效拓宽服务半径,打造金融机构互通、线上线下协同、金融农业场景融通的服务新渠道。

其次,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产业特色,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命运共同体。通过全产业链的平台,利用AI、大数据分析、移动物联网、卫星遥感、图像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加强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跟踪,并通过特色产业链的资金流、物流、商流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和上下游企业互融互通水平。从而实现农业金融科技的特色化,涉农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综合化,现代农业产业的数字化。

最后,基于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的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对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普惠金融服务站、自助服务终端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涉农数据共享,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搭建线上惠农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拓宽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