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 读:

李稻葵,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谈及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时,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传统增长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增长的包袱,必须高度关注。一是居民的前期消费被房地产投资所挤占;二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为首的一批前期利润很高的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引发危机;三是地方政府在2008年之后集中投资生产型以及消费型的基础设施,形成了大量的地方债。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退却,全球经济出现了一轮恢复性的反弹。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走势和国际形势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李稻葵表示,我们必须看到后疫情时代,2023年之后,全球范围内会仍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衰退。一是债务导致的衰退,简称债衰退;二是减碳导致衰退,简称碳衰退;三是产业链再布局导致的衰退,简称产业链衰退。这些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债衰退”“碳衰退”“产业链衰退”?李稻葵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既要积极化解当前的压力,也要前瞻性地应对疫情之后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危机。

为此,李稻葵给出三点具体建议:

一是实施新一轮稳消费措施。对于那些房地产行业已经出现疲软趋势的三四线城市,重点是稳定房价,避免这些城市的房价下降,引发消费者恐慌,从而引发消费下降。对于房价仍然有较高上升压力一二线城市应适当增加土地供给,这是盘活地方财政和稳定房价从而稳定居民消费预期的根本之策。

二是加快新一轮城镇化。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合理应对新一轮人口跨地区流动的浪潮,既要稳定人口流出地区的公共支出和经济活力,为这些地区引进一批产业,同时也要对人口流入地给予更多更宽松的政策。

三是积极应对债务重组。对于地方债应当从中长期角度制定计划,合理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可以把一部分地方债转为中央政府的国债,同时,应当更加明确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探讨地方政府新税收模式。

四是积极推动低碳和科技投资。低碳和科技投资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建议在相关领域制定更为细致的补贴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参与相关领域,盘活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在低碳和科技领域的转型升级。

文章选自人民政协报,2021年10月26日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