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严禁使用信用卡套现、严禁和本行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严禁代客户保管重要物品、严禁参与网络赌博……”这是某国有银行的“双四十严禁”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转型加快的背景下,银行机构的内部管理也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员工行为管理,上升到了一个关乎全行经营稳健的重要位置。

从近期渤海银行的28亿元存款事件就可以看出,员工行为管理得不到位,或许真的会“酿成大祸”,让原本的经营成果“付诸东流”。

员工管理不到位的“三大危害”

该行的案例这里就不再赘述,主要内容就是渤海银行28亿元存款在企业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质押担保,且据江苏省相关部门初步调查发现,这些办理贷款担保质押业务材料上的印鉴都涉嫌伪造,进一步的事实,有待相关部门的核实与披露。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员工管理不到位可能带来的三大风险:

一是声誉风险。声誉风险管理是银行乃至每家企业单位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随着当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舆论管控的压力正逐步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客户流失风险。银行本身就是市场性机构,客户基础是一大资源,如果该事件处理不到位,不但会流失这一大型集团客户,而且还会产生连锁效应,导致更多客户流失。

三是法律风险。该行员工相关行为如果被判定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可能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不排除被监管部门处罚的可能。

银行员工行为管理面临新挑战

当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员工行为管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以信用卡套现为例:

1、互联网违规手段更加多样。在以前,信用卡套现一般是去零售店的POS机刷卡,由店家扣除手续费后再转账给持卡人,但现在,POS机市场发展迅速,很多银行员工自己就可以申请办理POS机进行套现,套现成本进一步降低。

2、银行竞争加剧,一人多卡现象普遍。很多银行员工套现的“动机”就是缺钱,自身面临高负债,而导致高负债的原因就是银行为员工提供多头授信,比如某银行员工到10家银行办理了信用卡/贷款,然后套现炒股,导致亏损,最终走上了以贷养贷、以卡养卡的道理,催生更多违规行为。

储户在面临这类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储户,在银行存钱的目的无法有以下几点:一是保本。二是创收。三是省心。

但是如果真的碰到了自己的存款被挪用的情况,行长结合8年的银行工作经历,给大家提三点建议,供参考:

1、第一时间与银行网点核实情况。如果自己的存单“不翼而飞”,我们要第一时间联系开户行,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情况并录音。

2、第一时间投诉至监管部门。如果确实是银行的过失(比如是银行员工的违规行为),我们可以投诉到银保监、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同时也要投诉到该行的总行客服。

3、第一时间报案。和渤海银行的案例一样,如果已经涉及到违法行为,可以报案加快问题解决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