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本行”,具体的就是指将法性之光、佛性之光普照众生的行者。普照众生,是用霓虹法性之光普照众生,空行法性之光普照众生,不思议法性之光普照众生,涅槃法性之光普照众生。如此,这四部法性之光即是一部法性之光,一部法性之光即是四部法性之光。
所以,这里“胜义僧”在我们密教而言,有非常明确的界定,这个界定就是“众所知识”。
“众所知识”,这是一个教相,那么,“大智本行”就是一个事相。你一定要去瑜伽众生,普照众生,这就是密教行者遵循 大圣 释迦牟尼佛祖慈悲智慧的教导本怀。
所以,“胜义僧”包含的人数、类别也非常多,经典上讲有七种“补特伽罗”。
“补特伽罗”翻译成现代语,就是“灵性的修行”;翻译成现代语,现代应用,就是所谓的“灵商”。尽管在历史上,在佛教的历史上,在我们人类对灵性的探索历史上,对“补特伽罗”曾经有过异议,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一言以蔽之,这就是所谓“灵商”,这就是所谓“灵性的探索”。
这里所讲的“胜义僧”是指七种有情。其中一种是“菩萨摩诃萨”,是指大德风度,德行高尚,遵行圣法高尚,于一切法得灵性的大自在。
如此的说法,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说法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因为初地的菩萨也可于般若正法具有少分的通达自在。狭义的说法是指已明心的第七地菩萨,第七地菩萨名为见道的通达位,于般若正法的总相智和别相智,已得了通达的自在。而这种智慧是阿罗汉“胜义僧”所不懂的,当然也都属于“胜义僧”所摄,不论其身份为在家或者是出家。
何以故呢?证悟第八识以后,不仅了知一切法不能外于第八识而有,而对真心的运作及对真心所含藏的种种功能差别,也能够渐渐地了知,于般若妙法已得少分的通达自在,并且以此所得的总相般若智慧,进修相见道位应证的般若别相智,最后于总相智、别相智都已通达自在,而成为见道通达位之初地菩萨。
在这里,总相、别相,所谓的“总相智”,你能够明了、明白总相的霓虹法性光的摄受修炼,并且布施给众生,照耀众生,就是总相明了霓虹、空行、不思议、涅槃(虹化),这就具达了总相的智慧。
但是,你只懂得“别相智”其中的一种法性光芒,不能够与“总相智”相瑜伽,不能与其祂几个智结合起来一起瑜伽,一起修炼,那么,只能够得到“别相智”,而不能获得“总相智”。
而若“总相智”不能获得,就实证不了出世法的霓虹大法、空行大法、不思议大法、和涅槃大法(虹化大法)。在这个情况下,就不能够与众生相瑜伽,不能够解决众生的种种问题。
我们曾经讲过一些最基本的准则:清净、无我、调伏、精进,但是有不少众生联系到自己的时候,很困难清净下来。
我们需要清净、无我,但是他堕入一种骄、娇二气,自觉不自觉地堕入一种我慢,认为自己已经非常之“高”,自己的修行已经非常的有“成就”,因此就盲目地做出一些自我遮止的动作,凭着自己的性格去支配自己的行为,结果就蒙受了负能量的毒害,中了魔障所设计的圈套。
这些圈套,一旦跨进去,就不容易从这些思维的误区中解脱出来。有一些,一旦进入幻觉,就发生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
在一般人、一般的行者都能够看得出,这个人已经有幻觉了,讲话已经不对头了。但是他自己察觉不了,他自己还认为“你们修持的层次低”,他这个层次才“高”。这样他就变成了自己残害自己,自己被负能量、被魔障控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一个行者所应该具有的、起码的清净无我的品质。因此,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所以,从教法上而言,如果证得了生命的实相,而获得了般若总相智的人,那么他就必定地会通达四部法性光明的大法。这样的行者可以被称为“菩萨摩诃萨”,有圣法、有圣果可得。(中)
(参见 薄伽梵 智及维摩诘 宗师于 2015年03月21日第449次多元文化广播电台佛法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