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格拉斯哥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召开前,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做了总体部署。

近日,德意志银行集团(以下简称“德意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熊奕就方案发表解读报告,从八个方向剖析由此带来的重大行业影响。他表示,该方案确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重点实施的十大行动,进一步细化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各项任务、路径和目标。

三大气候目标

为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方案提出中国三大气候目标:即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2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3.5%,以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18%。

熊奕指出,针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图一)并非此前“十四五”规划中的主要量化目标,但此次却与早前公布的另两项一同被列为主要目标。由此,进一步加强了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定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新目标

中国在方案中首次设定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目标。据方案,煤炭消费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并在“十五五”期间有所下降。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控制在10亿吨以内。此外,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占全球煤炭需求增量的77%和原油需求增量的42%,如不考虑供应冲击,中国在未来十年的需求将不会增长,这也将给全球煤炭和石油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能源密集型产业将受限

方案要求中国工业领域“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这意味着工业很可能较其他领域更早达到碳排放峰值。随着严禁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新增产能,严管严控电解铝产新增产能等各项政策出台,现有产能亦亟需升级。政府鼓励能源密集型产业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并逐步向清洁能源潜力大的地区转移。

加速风能和太阳能发展

方案重申了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翻番,从2020年底的5.34亿千瓦增加至2030年的12亿千瓦的目标。鼓励建设更多海上风电基地,并力争使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和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为容纳更多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中国计划升级电网能源系统,建造更多储能设施,以缓解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输出功率没有传统电力稳定的影响,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的稳定和灵活度。电价机制也将进行改革,并探索在居民用电领域设立阶梯定价和分时定价制度。

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

中国力争在2030年实现新增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占新车的40%目标,并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以及氢燃料和液化天然气燃料汽车的开发和使用。根据方案设想,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将不低于70%。

各地将出台并碳达峰实施方案

各地区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有序碳达峰目标,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有望率先达峰。同时,中国将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地方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选取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工业园区开展绿色转型试点建设,并在未来全国推广相关经验。

“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绿色倡议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0月宣布,中国将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此外,中国还承诺将“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并扩大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出口。

为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奠定基础

根据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将助力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此外,政策性银行将为碳达峰计划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这一新机制与在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抵押补充贷款(PSL)有相似之处。熊奕认为,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呼之欲出,有望显著推动中国信贷增长,助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