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你的痛苦来源在哪里?

给你几分钟时间静静地思考这个问题。

此时你的答案可能是:我的痛苦来源于对大自然以及社会分工的欲望实现吗。

事实上,答案是错误的。

霍姆斯说:“宇宙既不敌视我们,也不友善。它只是全然漠不关心。”

其实,我们的痛苦的最大根源来源于同类。

哲学家说过一句话“他人是地狱”。

也就是说,我们最大的痛苦不是来自于自然,而是来自于伙伴,甚至于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为什么会有社交恐惧

如果探究提倡生活中最恶劣的体验,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同类的黑暗面。也就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人际关系。

不公正的领导,恶语相向的客户,漠不关心的情侣,不知感恩的朋友及子女。所以,他人是地狱这句话也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真理。

其实这种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不难理解。人际关系就好像我们用心做某件事情是一个道理。

一切顺利时,我们就觉得非常开心,不顺利时,我们就是感到沮丧。

说到底,这是一个人看待自我而产生的两极分化的心理现象。

什么叫心理的两极分化呢?

就是非好即坏,非善即恶。我们人类永远在这两个极端中穿梭。

我们该如何调节

按照目前大多社交学的理念,都是以“圆滑”二字为核心展开,衍生诸多的社交技巧维护身边的人际关系。

这里的“圆滑”正好体现出人是环境中最具有弹性,最善变的因素

即早晨你可能装得快乐无比,但是到了晚上你极有可能变成连自己都不敢直视的恶魔。

所以,从个人整体的角度出发,体现出两点:

  1. 在心理层面,我们具有非好即坏的两极分化心理。
  2. 行为上,倾向于倾斜好的一段,所以我们具有“圆滑性”的脸谱表现。

就好像你左手拿着一个玻璃球,非常容易引起碎裂的心理结构。要么完好,要么可能摔碎的两极分化。

右手拿着一个气球,用于与外界交往的弹性手段。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左手的玻璃球不受伤害。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们太过于依赖别人的要求和认可,以至于我们完全受制于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过分自我和人际交往要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才能抗衡社交恐惧。方法有二:

  1. 如果在不改变过分自我的基础上,只能加强社交技巧,达到平衡。
  2. 如果在不改变社交技巧薄弱的基础上,只能柔化自我,也能达到平衡。

今天对于社交恐惧这个问题,我并不是从社交技巧的角度来帮助你如何解决社交恐惧。

也就是说,我不会帮助你如何加强右手气球的柔韧性。虽然对于有十年商务经验的我来说,社交技巧已经不算什么难事。

但是,我个人认为,无论再巧妙的社交技巧,都会存在一种社交偏见。即你对张三用一种社交技巧,可能有效,但是,如果用在李四身上,可能就不管用。毕竟张三和李四是两种人,必须分别用两种社交技巧才能做到对应的技巧匹配。

所以,这篇文章,我主要所阐述的重点是如何加强左手玻璃球的柔韧性。

最终达到左手的玻璃球形成一个皮球的转变。也就是说,把这颗“玻璃心”彻彻底底地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为什么会有玻璃心

谈到“玻璃心”的问题,就需要聊到它的本质上是什么?

这个本质就是过分自我

从迪科尔的角度来说,我,仅仅是我,没有任何的属性。

但是,如果加上一个属性,自我才会形成。

比如我的玩具,我的身份,我的权利,我的女人。。。。

而过分的自我就是在多度维护你的属性。

  • 过分的自我骄傲,不想被别人贬低,就是维护骄傲的自我,所以很容易评价人
  • 过分的自卑,同样也不想被别人贬低,也是一种自我尊严的维护,所以非常容易怼人。
  • 过分对金钱的自我,所以会显得非常的吝啬,这也是一种对自我财富的维护。

当然,还有太多太多需要自我维护的属性。再次,就不列举了。

而这种过分的自我维护意识,就非常容易造成不可触碰的预警心理,所以造成社交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为什么会过分自我

自我不是心理疾病,过分自我亦不是。只不过后者的维护成本比前者高昂而已。

就好像你有两把椅子,一把普通的,一把黄花梨的,显然后者的保护意识更强烈。

同理,一个人多过分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形成太多的自我的意识保护,几乎就没什么快乐了。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他在为维护印象标签而活,并不是为自我感受而活,对吧。

比如张三向李四借一万元,张三为了维护自我的好人形象,给了三万。好人形象的标签确实给了,但是自己却捉襟见肘了。丧失了买买买的生活感受。

所以,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通常并不自觉,而是对所有资讯的判断只是基于是否有助于实现自我标签的愿望而已。

这种过分自我意识,完全是围绕着自己的标签和目标打转。

社交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对于自己的怯懦,自卑,低能的标签急于撕掉。对于自己的骄傲,面子,好评的标签急于维护。

所以,过分自我是人际交往恐惧的对立面,也是本源所在。

就好像美与丑,高与矮,好与坏,善与恶一样的道理,即没有美的存在,如何定义丑呢,没有高的存在,如何定义矮呢,没有善的存在,如何定义恶呢。都是相对存在的嘛,对吧。

张三2米的身高,算是大高个,但是跟姚明一旦产生对比,便是矮的存在。这就是概念存在的相对性定义。

基于这种逻辑,你会发现,你越觉得过分自我,你对社交就会越恐惧。

就像那把黄花梨的椅子,你越是喜欢,就越要维护。所以越不希望别人去摸,去碰,去随意坐。而那把普通的椅子,即使被别人砸得稀碎,你的内心也不会有一丝的涟漪。是这个道理吧。

这个大道理讲得已经非常的清晰了,阐述过多,就显得多余了,没啥有营养的东西以供咀嚼了。接下来咱们讲讲如何柔化自我的方法论,也就是柔化自我的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柔化自我——生命的真义

既然过分自我是由心所发,也必须由心而解,没有太好的办法。

如果要解决这个过分自我意识问题,要从病根入手。

几乎所有过分自我的人,都存在两极分化的极端心理。

因自大而自我的人,用一句话概括之为:“天老大,你老二”。

因自卑而自我的人,用一句话概括之为:“我是天底下最没用的那个人”。

尤其是后者,比前者更为严重,因为他们对生存有一种恐惧,有一种生命没有意义,不值得继续的感觉。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为标签而活。

现在,我就要把这个标签给你们撕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招制敌的通用心法为:我们要反思生命的真义。

无论是骄傲也好,自卑也罢,都需要从自我的狭小范围内跳脱出来,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待。

也即是说你从镜子中看自己,和在大气层上空看自己,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从纵向方位来讲,我们只是漂浮在太虚中的被遗忘的点点尘埃,仅此而已。

从时间横向来讲,相比于古人,我们出生在一个富裕法制的良好国度,享受着科技所赋予的一切便利,换句话说,我们比古人更幸运,生活更有意义才对。古人尚且能满足当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从时间同位来对比的话,我们也不过是宇宙中的果蝇。

为什么说果蝇呢?

因为这种小动物朝生暮死,所以科学家大多时候用它做研究,才不显得那么残忍

我们从爱因斯坦的宇宙时间膨胀理论来说,我们的时间和寿命相比于宇宙其他物质,也只是白驹过隙,甚至连果蝇都不如。

从以上视角来看,自卑与骄傲在万物面前,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和区别。

而人类真义的存在,仅仅只是从生到死的体验过程而已,和浮游生物没有什么区别。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多姿多彩的梦幻,绝大多数人都是沧桑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对过分自我进行解毒

我出身农村,从小就有一种习惯,喜欢把馒头撕成片,泡在炒菜剩下的菜汤里面。

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所以,就改正了。

有一天,妈妈跟我说,你怎么不泡菜汤吃了。

我说,那东西吃多了不好,而且菜汤儿太咸,每次吃完之后,特别渴。还要灌很多水,才能解渴,每次胀得胃难受。

就好像我吃了一粒毒药,然后接下来,又吃了一粒解药。毒药和解药在胃里翻来覆去的折腾,博弈,倒霉的还是我自己。

其实,社交恐惧也是同样的道理。

过分自我,就是毒药,加强社交技巧维护过分自我就是解药。

我们每天都是在服毒与解毒的过程中折腾,透支了太多的胃动力,内耗了太多的精神动力。

有的读者可能会反驳,你这叫偷换概念,用一种概念化解另一种概念,简直是鸡汤。心是好的,但是概念却是偏的,不赞成这种偏见性的解释。

是啊,没错,这就是鸡汤啊,这就是偏见啊。我们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不足5%,所以无论心理学也好,科学也好,医学也好,都是真理世界的一角,或者说都是偏见啊。

更或者说,你认为你老大,他认为自己无能,何尝不是一种偏见呢?

说白了,你的见解是偏见,我的同样也是偏见,大家都是用琐碎而有限的信息理解整个世界。我们就是活在这样一个偏见的世界里。

为什么基因鉴定结果是99.99%,余下的部分就是为了默认人类对科学认识的有限性,尊重真理,尊重偏见的存在。

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理世界的原貌只有能量和物质。除此之外,我们人文定义的所有东西,所有概念,都是主观臆想出来的偏见。

没有哪种单一学说能真正诠释宇宙真相和人生真理,难道不是吗?

功利是偏见,道德是偏见,经济是偏见,社交亦如是。看你怎么去调和多方偏见比例了,然后选择活在哪种偏见调和范畴之内,这才是重点。

或者说,如果你活得不开心,可以自己调嘛,就像调色板一样。反正都是偏见,都是虚幻,都是假象而已。只是你不想调而已嘛。

这就是哲学说的求存不求真。一切概念,都是人类主观臆造出来的,为了求得临时生存而存在,求真,并不实际。

拓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都是路。想了解更多认知领域,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