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亲戚的孩子找到了个不错的工作,某央企,被父母很兴奋的把孩子派到了我这儿,要讨教如何在职场尽快被重用。

虽然我并没什么正经经验,但也想多说几句,但看着孩子冒光的眼睛,还是算了吧。年轻人在兴奋期是什么都听不进去的,不遭受几场社会的暴打,没人会拿经验教训当回事儿。

看着孩子忽然想到了自己刚毕业的时候,也是这样被老爹派到长辈家,也是这么讨教。当年的我得到了教诲,但根本没在意,等到真正领会,已是鬓白中年。

那会儿的我比这小伙子还兴奋、更激进,甚至连何时入党,怎么竞争团委书记都想好了。似乎天下尽在掌握,就等着我出茅庐去按计划实施了。

长辈微笑着听我说完,也是说了一堆鼓励的话,但都暗藏玄机,当时的我理解不了。只有一句话让我觉得被打击了,但也根本没在乎。

那句话就是:准备的再充分,也未必轮得到你。

1.

职场日久了,见到的就越多,想的也就越多,逐渐理解了。

这人生中或许最大的遗憾就是,纵然你有抱负有能力也准备充分,但社会没有给你施展的空间,轮不到就是轮不到,想努力都没有机会,甚至连解释都没有。

有时候看到年轻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这是他们被游戏和小说影视剧给误导了。总觉得人生就应该跟这些场景一样,困难和考验就在前面等着,只要你有能力并且努力,那就能一路打怪升级。实在不行还可以从头再来嘛,反正只要不放弃,最终都能达到人生巅峰。

而事实上,真实的人生大多都是平平淡淡的。你苦苦等候了几十年的机遇,到老才发现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这方面最痛苦的可能就是运动员们了,耗尽青春等的只不过是那几场比赛,但或许根本上不去赛场,也或许是上了也不过是个替补。想证明自己,机遇并不给你机遇。

问什么?

其实无外乎三个原因,天时地利与人和。

小时候看解放战争的书,发现黄埔军校虽然有20多届的毕业生,但似乎高级将领都被前六期所垄断。而且主要还是前四期(甚至前三期),第五六期的将军们都基本在我党这边了,国民党方面也就是廖耀湘了,另一个六期的戴笠还是剑走偏锋。

是因为前几届的都是天赋异禀吗?不是的,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没几个天才。是因为前几届的训练更好吗?也不是的,战争时期都是速成班,而且越是草创时期就越不正规,半年就上战场了,哪有时间做系统培训。

那是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前几期的资历早而已,有机会参加了北伐,把该占的位置都占上了。后来的就算再有能力,也很难超越前边的人,机会少了,更没岗位了。

时势造英雄,遇上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而如果没有云雨,就算是条龙也得老老实实的卧着。马云马化腾未必比后来的创业者更有能力,但人家就是赶上了这个时代。

就算后来者本事再大,也是一句对不起,您来晚了。

各个单位公司也是一样,先来的甭管什么能力,哪怕是个笨蛋,人家也是资历老。就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了?后来者就算是有能力,也没有机会让你发挥。唯才是举在乱世都相当难,和平时期就更别幻想了。毛遂自荐的有的是,但人家未必相信你,还怕承担不起这损失呢。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找个平台也要趁早,趁的是平台的早,只有草台班子的初创公司才机会多,但这机会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2.

除了天时还有地利,这就是选择的问题了,就算都是黄埔出身,跟着蒋介石还是跟着共产党,从中途到最后的结局也很不一样。

比如黄埔五期,国军方面几乎没有名将,可能也就是邱行湘可以算,邱老虎,抗战虎将,出生入死,但最终也不过是个少将。

而我党这边呢,最著名的就是陶铸了,曾名列政治局第四;还有大将许光达,装甲兵司令;上将还有杨志成和张宗逊,更有“排炮不动,唯有九纵”的悍将宋时轮。

没别的原因,就因为当时共产党的军队弱小,缺乏人才,所以随着部队的发展,机会更多。但是虽然机会多,但艰难程度和危险系数也就更大。

当然黄埔生走上哪条道路是信仰问题,不能单纯的作为选择的案例。但在和平时期的商业环境中,进入哪家公司就是纯粹的人生抉择了。

大概20多年前吧,我听到同事说他家亲戚的事儿,兄弟俩都是电话局的,当时面临拆分,可选择去移动还是固话。那时的固话业务是绝对的垄断地位,而移动电话谁也说不好未来。据说两兄弟争的都快打起来了,谁也说服不了谁。

也不知道最后这两兄弟怎么选的,但从现在来看,选固话的估计要不就是下岗,要不就被其他部门合并了,肯定没有移动端的机会多。

这就是人生的选择,肯定比努力重要。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都40多了,但还在大厂当中层。我感叹他怎么还没被淘汰,不是说好的35岁以上就得下岗吗?

结果他说是运气好,前些年主动转了产品线,结果混的还不错。而固守在传统业务的,几乎都是红海了,老员工除非混到高层,否则早就被清理了。

按他的感悟就是:处在大竞争环境中的人,最好看清趋势,早做选择,别把公司或事业部当成家。别总说看不清趋势,其实身处其中的人大多数都能看到潮流与衰落的。

只不过很多人是幻想着已经走向没落的还能翻身,也就是幻想奇迹,但基本上全都落空了。而随时准备更换赛道的人呢,反正早晚都得走出这一步,那不如早点上岸。

3.

至于人和则有两方面,除了自己的能力,那就是真得有人赏识,也就是得有伯乐。

自我能力这没什么可说的,就是自己深造呗,能力不够的话,就算是有了天时地利也混的不如身边人。这种励志鸡汤的案例太多了,不用废话。

但我真想说两句伯乐的,这东西一是被自己的能力所吸引的,二就是像毛遂似的自我推荐的。反正一句话,机会是自己争取的,得到机会或许比发挥能力更重要。

那怎么得到机会,除了不怕苦不怕难的去抢任务,或许还有个毁三观的手段:拍马屁。

讲个我自己的例子吧,多年前老板派我去整顿一家公司,短期任务。其实传统行业的所谓的整顿无非就是清洗,开人而已,人少了麻烦事儿就少,费用也能降下来,之后就相对好干了。

我到了公司也是常规动作,找人谈话摸摸底,大致判断一下去留。这种情况其实谁心里都知道,员工也跟明镜儿似的。但所有人都是抱着侥幸心理的,自然愿意留下,谁也不爱随便换工作。

几乎所有人的表现都是常规,表功劳诉苦劳,没什么特殊的。只有一个小伙子,那表现的太突出了,马屁拍的无微不至,到了让我想躲着的地步了。见过很多溜须拍马的,但还真没有这么过分的。之后找其他同事问了问,说这小伙子业务还不错,就是拍马屁的毛病让谁看着都讨厌,让人腻歪。

之后就是清退了很多人呗,从中层到基层,凡是瞅着不顺眼的全干掉,弄得人事部的都快辞职了,累的。但我还真没开掉这小伙子,主要是觉得没必要,甚至有点儿不好意思。既然人家业务还行就留着呗,何必显得我那么假清高呢。当然我也没提拔他,还是觉得公司不应该倡导这种风气。

没俩月我就离开了,正式接任者到位。等几个月之后出差到这家公司,竟然发现那个小伙子已经被升职了,职务还不低。这我有点儿不理解了,问接任者:知不知道这小伙子拍马屁过分,提拔了他不怕影响不好吗?

人家说不怕,要的就是这效果。空想到公司没有根基,那必须快速建立自己能掌控的团队。在不知道谁能力强的情况下,索性用拍马屁的。既然是清理后被留下的,那必定有人家的生存之道。而且,就是要给公司传达一个信号:顺我者昌,逆我者滚。

之后这小伙子的发展我就不知道了。但我想告诉新入职的年轻人一句话,在职场打拼别太清高,更别看不起拍马屁的,那是争取到机会的捷径。你看着拍马屁的不顺眼是你的事儿,人家领导未必在乎。在同样有几个人可用,分不清哪个更合适的情况下,当然要选靠近自己表忠心的了。

再一点,除非是有明确考核标准的岗位,否则你就只需要让领导满意就够了,其他同事的评价,无所谓的。

总之,在我看来,职场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不是努力了没有结果,而是根本没有努力的机会。据说日本曾经统计过这种职场转折点的平均年龄,竟然是50多岁。

那说明什么?

说明只有很少的人在年轻时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大多数人,终生没有机遇。那如果想尽快的出头,用尽一切办法去争抢吧,别放过任何一个可能。

最后补充一点,人生中也有一个机会,或者说是转折点吧,是确定性的在等着,只要抓住,就一定能凭标准胜出的。那就是高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这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高考。

不仅有明确的标准,也绝对给所有孩子机会,不可能说到了考试那天让当替补的。但这个机会是要靠父母帮孩子争取的,别怕苦累,再苦再累这也是有明确标准的,而且这是只要努力就能参与的竞争。

可到了社会上,一切就都是随机了,是真的想努力都未必有机会了。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