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电影差评如潮,得分5.5,比我想象的都要高了。

大家可能还是在手下留情,或者这个班底这个卡司:

导演许鞍华,金马金像无数,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编剧王安忆,茅盾奖+鲁迅奖,当代最卓越的女作家之一;

摄影杜可风,拿遍金像金马和戛纳柏林威尼斯;

配乐坂本龙一,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无数荣誉;

服装和田惠美,一届奥斯卡+三届金像奖……

怎么也有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出来的结果估计冲击到了导演,许鞍华在跟梁文道的谈话节目里就提到了这件事。

早知道马思纯和彭于晏差评这么厉害,就把人都换掉,找更合适的来。

就,当初选角的时候反响那么大,真的会一点都不知道吗?

导演再怎么不接触网络,身边的人真的一点都不跟她透露大众的反应?

或者说,马思纯和彭于晏在表演过程中就没有给导演一丝丝的启发——他们并不适合这个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关于许鞍华的“后悔”言论,确实有人断章取义。

但她在其他场合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话说的没有这么绝,也承认了自己判断的失误。

可是这样一个“失误”,还同时发生在最重要的男女主演员身上,造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从《第一炉香》定角色开始,选角的灾难和演员对剧本的青春疼痛化理解就一直是萦绕在广大读者和观众心头的巨大阴影。

复习请回顾→怎样才是最灾难的选角?眼前一黑也不足以形容……

虽然明知结果,我还是忍不住好奇去看了电影,感觉自己跟葛薇龙差不多,清醒之下踏进错误的命运

而最终结果也并没有打脸,反而有一种“我就知道”的释然淡定。

我后来想,这部电影吧,没看过原著的,确实会觉得,导演编剧在干啥?

看过原著的,更会觉得编剧……导演编剧在干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电影的时候我旁边一个女生一直在小声地“哈?”

她应该是没看过原著,导致电影都开始很长时间了,姑妈喊“薇龙”的时候,她还迷惑地问,谁是薇龙?

但,这也不能全怪她~~~

这样一来,宛若网络大电影的《喜宝》似乎也没有那么差,仿佛中下等学生考了个烂分数,出乎意料但也不是多么惊愕。

和《第一炉香》这种顶级学霸不及格的成绩有着本质区别。

豆瓣把《第一炉香》划分到剧情片/爱情片的类型里,可是无论哪个类型,它都比不上人家只是用了普通装备的效果好。

表面上看,故事情节仍然是按照书中的架构:

上海少女葛薇龙随全家躲避战火来到香港读书,为了前程投奔姑妈。本人一心想着独善其身,但仍是深陷物欲情欲的迷局,堕落沉沦无法自拔。

片中的优点在于,确实做到了小说中关于“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硬生生揉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境界”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姑妈家里中西合璧又非中非西的装饰,宴会上来宾们旗袍洋装搭配各色皮肤和眼睛……

确实是张爱玲笔下“荒诞、精巧、滑稽”的,特供取悦老外的东方世界。

so关于这一点张爱玲看得比现在很多人都清楚,西方所谓的“关注”,始终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猎奇和审视

在他们心中东方只是供他们玩乐的低等人聚居区,绝不允许发展壮大,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其实主创在很多地方都填补了一些空缺,让原本不专注于叙事的文本在电影画面里有了展现。

比如葛薇龙和乔琪乔的婚礼,书中一笔带过,电影里则有了详细描述。蜜月期薇龙乔琪夫妇,姑妈和司徒协,加上乔诚爵士五个人在一条船上,基本就是点明了婚姻内的五角关系。

后面她委身于司徒的时候,也有了和过去姑妈隔空相见的场景(虽然挺突兀的)。

姑妈的形象也是,书里说她是在自己空间里的小型“慈禧太后”,她自己寻欢作乐,也一手造成了包括薇龙在内的很多女孩的悲剧命运,除此之外就还是有些面目模糊。

而电影里给了姑妈不少细节,包括做妾的时候给正房下跪端茶,受尽他人欺侮等等……

但是这些细节越是丰富姑妈的形象,就越是显得女主葛薇龙单薄且撕裂。

还不如直接就做成《第一炉香·姑妈番外》

而且本片最大的迷惑就是,这样的姑妈何必让这样的侄女去替她留住男人~~~

俞飞鸿努力演绎姑妈的风情和糜烂,可是她身上的淡然和正气的成分浓郁,做不了那样的“慈禧”感,随时骂人的泼状也成了义正辞严。

如果干脆就脱离原著另辟蹊径,拍成原著同人版,也一样是颠覆,可至少逻辑上或许能自洽。

但本片却正是由于仍按照原著的叙事和剧情的构架拍,就不可避免地显现了种种不合适。

因为虽然没有重构故事,却在选角上剑走偏锋,在割裂人物和情节这方面做到了极致。

许鞍华竭力帮马思纯澄清“关系户”的传闻,可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开马思纯表现并不算好的事实。

外形不符合,就要用加倍的演技去补偿,结果马思纯在导演心中,也只是做到了“中规中矩”

既然只是“中规中矩”,那也就意味着最多是《七月与安生》的水平。

无论是扮相,还是言行举止,马思纯都没有一点葛薇龙的气息。

她把一个精明又懵懂的,以为自己能独善其身结果还是深陷泥潭的少女,演成了一个十三点恋爱脑。

当然这也算本色演出了。

当初宣布角色的时候,感觉是换线上任何一个小花,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个惊天巨饼,只要规规矩矩演,日后就都能是傍身利器。

只不过马思纯不在其中。

浴室里薇龙殴打阿睨的那段,像走错了七月安生的片场

葛薇龙,白,瘦,粉扑子脸细长眼睛,小嘴肥圆,玲珑腰身,穿姑妈的运动服要用别针改小。

没有这么精准的演员,起码大意上不能差太远。

双黄蛋影后,周影后还比马影后更贴合形象。

也有人提名宋轶,左右都是这类白皙娇美的玲珑款。

片中几乎所有女性角色都比马思纯更贴近女主角。

白冰,美艳的花瓶太太,和俞飞鸿一起构成片中颜值高峰。

梁洛施,演了个很不错的周吉婕,她本人经历是最靠近葛薇龙的。

张佳宁演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睇睇,年轻俏丽

张钧甯的阿睨,她咋保持的~~

马思纯呢,在片中的一群白瘦幼里越发显得高大丰壮。

一顿夜宵吃整盘的炒面和八九个烧麦,每一件衣服都塞得满满当当。

小说里那些锦衣华服,在服装师的自我放飞和马思纯的加持下,每一件都比另一件更不好看。

服装真的并不加分,姑妈的头巾一点都不妩媚,像厨房帮佣。

同时代的全包头式头巾的造型,对比一下

婚后和司徒出去周旋,自甘堕落无法脱离时候的气质,仍然充满了转身干翻全世界的力量。

大屏幕看薇龙的脑袋比姑妈大至少两圈,特别惨烈。

不是要diss演员,如果马思纯演当代的健康女孩子,哪怕还是作一点,都不会违和成这样。

只是都已经按原著拍了,为何还选了这么两个男女主来,简直匪夷所思。

原著极尽描述乔琪乔的“苍白”,电影里周吉婕刚跟葛薇龙说“杂种男孩再好的也阴沉沉的,带点丫头气”。

然后彭于晏就这样全身黝黑揣着两膀子腱子肉走了进来……

相比之下尹昉的卢兆麟简直浑然天成。

马思纯虽然也做过影后,却凭一己之力把本来就差很远的形象拉扯到十万八千里之外。

这点也一样,不能全赖她。

看演员和导演的互动,感觉他们就是商量好了来欺负观众。

编剧在塑造葛薇龙的时候,一边让她按书中的情节来,一边让她在原本“低到尘埃”的基础上继续钻进土地里。

葛薇龙和乔琪乔的爱情本来就是建立在一个双方都心知肚明的基础上。

乔琪多次声明了自己就是爱玩,也没有生活来源,只能当软饭男。葛薇龙需要情感有个寄托之处,而她也同样要从司徒协这里搞钱,这才是“清醒地堕落”。

这就是个很残酷的故事,可是偏偏还是坚持要让葛薇龙每天念叨着爱我吧娶我吧……

就这样,她和姑妈谈判的时候,居然还嘲讽姑妈“求爱的方式可笑”

婚后的生活,原著里也写得比较浮光掠影,但是片里加强了一点。

葛薇龙不想成为姑妈,却最终成为姑妈,这是一种“殊途同归”的主题揭示。

本来挺好的补充,却又硬塞了一段吃醋的情节,让乔琪乔撒娇撒痴不许葛薇龙和司徒出去。

刚刚从别的女人床上爬下来的软饭男,有什么立场吃这种醋?

俩人日常就为这种破事大吵,互扇巴掌,互相喊着“我是你男人”,“我是你女人”!

然后抱头痛哭和好……

简直堪称咯噔文学了。

葛薇龙被外国水兵当成妓女,自嘲说“她们是被迫,我是自愿的”,本来是十分凄凉。

可不一会儿她就对着天空大喊,我爱你啊,你个死没良心的!

彻底让电影院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导演后来怜惜马思纯,说她好惨,压力巨大。

嚯,这压力是观众给的吗?

从一开始,主创就是抱着想要“好好爱一次”的态度去拍戏的。

当初许鞍华就很偏颇地认为自己要勇敢拍一次“坏女人”,让坏女人“爱而不得”。

戴锦华老师说的很明确,这是你们的爱,不是张爱玲的爱。

可是许鞍华却认为,张爱玲的故事是“老土”的,现在她们要拍一个“主动出击”的爱情故事。

WTF……嫌土,你原创一个剧本不好吗?

整个片子的口音也很怪。

葛薇龙和姑妈都是上海的,司徒协是福建的,但他们统一都是字正腔圆北方发音。

最好玩的是姑妈反讽葛薇龙,说年轻算什么,“出水才看两脚泥”……

这台词也太不姑妈了~~~

微博上看到一个博主,用了“戴迪奥帽子的女人不会哭”的故事,来说明人的认知超越不了自己的阶层

即使读再多的书,没有亲身经历,也无法构造出“那种生活”中真实的人物想法。

不过说到这个,我倒想到了此前看过的一段王安忆采访。

张爱玲的小说时常有一种上海市井的烙印,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王安忆强调,张爱玲并不是地道上海人,她祖籍合肥……

别人这么说可能也没什么,但王安忆~~~

写《长恨歌》本来就被多次拿来和张爱玲比,估计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刺。

从前《金锁记》话剧演出的时候,她心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就很明确。

同行之间的感情,才是赤裸裸的内什么啊~

话说回来,王安忆本人虽然现居上海,论祖籍也是福建,离上海比合肥更远呢。

张爱玲对人生的解释是不是简单,这不好评价;

可是“市民价值观”,怎么就要跟知识分子对立了呢?

王安忆的话我无法理解,张爱玲根本不是来给你“正能量”的,她不强调“高尚”,也不给你贡献什么催人奋进的价值观。

她就是撕开伪装给你看,把女人们那点不堪写得格外明确。

所以在当下,张爱玲是不适合影视化的,观众无法接受这种冒犯。

看巡演的时候观众的反应,就知道这片子彻底偏了。

什么意难平,什么爱而不得,什么值得更好的幸福……

张恨水都不写这些,还张爱玲~~~

转自:女侠鵺话(nvxiayehua)

#八卦手册##拖泥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