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传承数千年,其中蕴含的文雅一路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不能磨灭、未曾销蚀的精神。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早期的《诗经》为我们提供了真、善、美的参照。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朝诗人高远的人生追求,为多少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宋代诗词中的哲意沉思,向民族性格增添了一分冷静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Unsplash

赏读诗词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提高文学素养的方式,还是回首“来时的路”的途径。从诗词中,我们得以探寻文化基因。

其中,唐诗是一道跨不去的坎,可谓是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

连鲁迅先生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唐诗为何能有如此之地位、如此之魅力?

带着这个问题,三联中读特别策划了音频课程《听吧!唐诗》,带领大家一起倾听三百年大唐的时代之音,体悟传承千年的生命记忆。

唐诗:每个中国人埋藏深处的儿时回忆

小时候你可曾讨厌过背唐诗?

唐诗,在记忆里是背不完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不知念了多少遍的“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

小孩子哪里真正懂得唐诗的美,这充其量就是更拗口的童谣罢了。

但长大后的某一天,看着夕阳的余辉,我们或许都曾经有过一丝怅惘,脑中浮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然后惊觉:原来唐诗早就根植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了文化记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立下壮志,我们会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思念,我们会叹“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与友离别,我们会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诗,构建了中国人的语言和审美,也塑造了我们的情感模式价值判断

在唐诗中看清自己,表达自己

语言是我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我们思维的方式

在用唐诗表达感悟的时候,我们也在不自觉地用唐诗的方式进行思考

但可惜的是,离开校园后,我们能记住的诗词所剩不多了。

面对美景,许多人只能感叹“好美啊”,或者憋出“wonderful”“unbelievable”。能说出“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的人,又有多少呢?

跟随《听吧!唐诗》,让唐诗重回视野,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斯人、理解斯时,把唐诗变成自己的表达,成为萦绕在身上的温润气质。

课程亮点

01

8位顶尖大咖学者,专业解读

林黛玉口中的“五言诗入门教材”——王维的诗,好在哪里? 所谓“禅意”到底是什么? 校注一整部《白居易诗集》是什么体验?

我们请来了古代文学的“国宝级”教授、四十余年唐诗方向研究学者、文史博士生导师,组成了国内顶尖学术阵容。

专业研究成果结合个人观点和故事,讲解有料又有趣。

02

一听就懂的唐诗综论,串联300年大唐

杜甫很“丧”,为何却说他是孤胆斗士? 白居易的诗作凭什么能破圈? 为何说李白是“最唐朝”的诗人?

想要理解诗人及其作品,那就脱离不了其背后的时代环境。

课程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时间线设置,通过“诗串史”的讲解,让你在知晓各阶段代表诗人的同时,掌握唐诗的诞生、发展背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唐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跨越时空,交响乐开启唐诗之美

唐诗×交响乐,其实是个经典组合? 杜甫的诗,吟诵出来是什么样? 不了解历史,很可能会误会边塞诗?

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开篇提到的“「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现在被我们请到了课程中。

三联中读携手西安交响乐团,奉上「唐诗×交响乐」的听觉盛宴。

在每章,我们都会附上交响乐朗诵曲,例如张国立版让人肝肠寸断《长恨歌》、郭达“陕普”版的《将进酒》、张铁林版令人心生郁结的《蜀道难》、濮存昕版节奏和情节俱佳的《琵琶行》……

表演艺术家倾情带来唐诗朗诵,不只是听觉盛宴,还是绝佳演技下的视觉饕餮。

在交响乐、吟诵、评述三重声音下,你可以进入具体情境,体会立体的唐诗美学。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唐朝

如果你想看清自己、表达自己、共情古人

如果你想追寻流淌千年的文化基因

加入课程

与14位诗人相逢于中国诗的顶峰!

时特惠99元原价199元

购买后可以永久收听,提供图片和文稿方便阅读

用两杯咖啡的价格,获得受益一生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