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放牛图》

这应该是齐白石最迁想妙得的一幅牛画了,画牛不见牛,确实牛!

齐白石曾谓:“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

《放牛图》全画以齐白石所独特的笔墨形式来表达这一绘画题材,并没有直接将牛描绘于画面之中,而是通过栓牛的绳来含蓄的表达放牛这一绘画主题,特殊的联想手法,恰到好处,堪称绝妙之至的构思。

齐白石《其乐何如》

这是齐白石画的一幅钓鱼的极简画,取名为《其乐何如》。

画面中,齐白石没有画钓鱼的人,只画了鱼竿、长凳、鱼篮、盛在鱼篮中的两条小鱼。虽然简简单单,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却会马上浮现在你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其乐何如》局部

齐白石《其乐何如》局部

我们不得不佩服白石老人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意,他就是要用一种最简单的物象组合,给人一种最有趣儿的意境和体验。

作此画时,齐白石已经年过八十,八旬老人怀念儿时钓鱼,觉得那种快乐无可比拟。

齐白石《其乐何如》

齐白石的这幅极简作品,在2016年的一次拍卖中,卖了977.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这幅作品是齐白石的《槎上美人图》,怪异的是,虽叫“美人图”,却一眼看不到“美人”。

注:槎(ch%uE1),树木的枝丫,同“楂”木筏,如、乘槎;浮槎(乘筏泛游)。

这画作背后有个小故事:

齐白石在四十岁出头的年纪,曾南下游历,路过桂林的一件小客栈时,被客栈墙壁挂着的画作所惊艳。那幅画是以湍急奔腾的江水为背景,两位美人乘坐在“槎”上。齐白石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觉得这幅画非常妙,愿意出高价向店家买下,但是不论怎么说,店家都不愿忍痛割爱,齐白石只能抱憾离去。

回家后,齐白石立即挥毫泼墨,将刻在脑海里的画面倾泻而出,画了这一幅《槎上美人图》。图中只见波涛汹涌、海浪起伏,远处一轮明月向从水中升起。画完后,齐白石还在题跋中提及这段经历,简单的阐述却足见齐白石对这幅画的喜爱。

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就在,画作仅33*19cm的尺幅,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美人。但将其十倍放大,可以看到在画作的中下部分,隐隐约约有个袅袅婷婷的美人儿坐在树杈上。虽然只是背影,也只有寥寥数笔进行勾勒,但感觉这一定是一位不可描述的佳人,不然不会引得齐白石如此魂牵梦萦。

这个娉婷的背影旁边,正是一行小字:槎上有二美人。至此,画作题目中“美人”二字终于得到了解释。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题跋中“二美人”又何解?

齐良迟补题:天光复水光,槎涌水天长。灯下再三看,嗟仰寄萍堂。

齐白石之子齐良迟给出了答案:这幅画是父亲是对一幅画稿的记忆性“描摹”,“二美人”是客栈原作上的两位美人,父亲下笔时则没有完全照搬,只是画了个大概。后来,齐良迟还为此给画作补题了几句,以证明画作的真实性。

齐白石的手法高超之处在于画作的意境。由简单的树枝错落而成的“槎”,在近乎无情的江河水中几欲翻覆,又配上画作上方密布乌云,看似笼罩在阴郁的氛围中,却在画面上方如神来之笔一般,画上一轮圆月在水天相接之处露出面庞,让人们在为小槎捏一把汗之后,顿生拨云见月的豁然之感。如此画作,令众人慨叹:“妙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水墨动画的缘起是一只青蛙。齐白石有一幅《蛙声十里出山泉》,十里清涧山泉,六只蝌蚪摇曳,虽无蛙却可闻蛙声。

当时有人想:《蛙声十里出山泉》怎么不见青蛙?

水墨就像中国人的底色,当我们看到那一抹晕染时,都能感知背后的意境,没有一丝隔阂。当千年前的水墨遇上绘画大师齐白石,碰撞出了最美的中国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