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中,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双减”实质是美育教育的“双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教育部:“双减”实质是对美育教育的“双增”!另附:如何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后,广大师生和家长都对于“双减”政策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其实所谓“双减”,减少的是学生的两大负担:

1、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2、减轻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负担。

而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王登峰司长表示:“双减”其实是对体育以及美育教育的“双增”。

1、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的时间;

2、增加了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和艺术活动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双减”还是“双增”,其目的都是要改变“唯分数”的现状,减少家长的教育焦虑。

教育部严厉打击学科类培训,并将艺术、体育类科目规划为了非学科类,其根本目的是让孩子们跳出“唯分数论”,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利用美育教育帮助孩子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让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辅相成,进而养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孩子们在校内有了更多精彩的艺术课程,同样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校外美育培训和美育活动,孩子们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同样得到了增加。很多家长也更加愿意带着孩子选择一些课外艺术类兴趣班,让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更加深入的学习一项本领,掌握一项技能,提高丰富想象力、审美能力。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布文章,肯定了校外艺术培训对于孩子成长和我国美育教育的作用。文章称,校外艺术教育是国民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艺术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司长俞伟跃,也曾经肯定了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校外艺术培训其实是对校内课业的正向补给。他曾在发言中说,“校外培训要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开展音体美、琴棋书画等培训,特别在学科类教学方面不要替代学校的教育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们在学校当中学习到的艺术知识,是比较笼统、比较广泛的知识,在这中间,学生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某一个项目上的兴趣,而校外的艺术培训,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自己的兴趣,帮助孩子在艺术兴趣上走的更高更远。

“双减”减掉的其实是不愿学习的学生和不负责任的家长。“双减”政策的发布,并不意味着家长和孩子就要掉以轻心,相反,“双减”政策,恰恰是给了孩子更多自我提升的空间。在国民素质逐步提高的现如今,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如此看来,“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美育熏陶的同时,也为许多教师创造了机会,同样推动了我国美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另附:

如何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这些建议转给师生家长

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部分未成年人存在过度用网现象

据共青团中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等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孩子们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

教育部《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家长应做到“5要”

一要善引导,重监督。家长须强化监护职责,养良善之德,树自卫之识,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

二要重表率,立榜样。家长须重视网瘾危害,懂预防之策,远网游之害,读有益之书,表示范之率。

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家长须营造和美家庭,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

四要导心理,促健康。家长须关注子女情绪,调其心理,坚其意志,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利用网络。

五要多配合,常沟通。家长须主动配合学校,常通报情况,多交换信息,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

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专家来支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全社会应形成合力

我们要理性看待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不要将其标签化、污名化,它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在信息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是青少年的重要权利,因此不能一味禁止,要坚持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原则,从完善法律、革新技术和提高素养等多层面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同时,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父母的媒介素养培训,提高他们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指导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网络沉迷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普及科学干预网络沉迷的方式,消除社会公众对网络沉迷的理解偏差。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长海: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首先,做好统筹规划,在赋予子女手机使用的权利时与子女约定手机使用时限等具体事项,约定临时上交手机的事由和合理流程。

其二,做好防微杜渐,在子女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时,利用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分散其注意力,坚定地对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说“不”。

其三,做好亲子沟通,家长要学会讲故事,联系身边事例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其四,做好正面榜样,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倪端宇:青少年要融入现实人际交往

孩子年龄越小,大脑的可塑性越强,特别是6岁之前,是大脑的神经发育和认知发育的关键期。青少年如果沉迷于网络,脑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连接就强化在虚拟空间,现实交往的功能就自然削弱。

青少年自身也要正确认识网络,多参加户外活动,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融入现实人际交往。当出现网络诱惑时,要及时抵制,提醒自己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