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是为了揭开海底的神秘面纱,从水里“淘宝”。16年来,澄海区图书馆副馆长、区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水下考古助教王志杰一次次将沉睡在不同海域、不同年代的“宝贝”捧出水面,他的水下“足迹”遍布1万8千公里海岸线。近日,他被评为2021年上半年度“汕头好人”(敬业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区图书馆,记者见到刚参与“辽宁大鹿岛甲午沉舰水下调查”归来不久的王志杰。16年来,王志杰发挥文博及技能特长先后参与“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丹东一号—致远舰”、“大连庄河经远舰”、“山东省威海湾甲午沉舰‘定远舰’遗址调查”、“2019年度西沙海域水下考古项目”等国家级重大型水下考古、文物保护及科学研究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下考古是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但每次王志杰都凭着积累的丰富潜水经验,成功化险为夷。在他的信念里,人类文化遗产是无价的,必要时会用生命来捍卫。在“南澳一号”沉船调查挖掘中,王志杰与潜伴在水深27米的海底抬着一筐青花瓷器,沿出水绳出水,由于水下能见度较低水下光线一直很暗,在水深8米地方他们发现自己在船底,此时气压仅存5BA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汕头好人”王志杰:

我的潜伴看了我的气压表,给我做了个手势表示已经到了极限,要不把文物先放了,回头再拿,但我给他回了个手势,示意不行,必须把文物拿上去,因为文物一旦离开遗址,在另外地方再放下去,我们在海底是很难再找回这些文物的。当时我们就把气瓶里面的气充满浮力背心,出来后已经超时,立马得进减压舱,当时是很危险的,但为了文物,我们就拼一拼。

作为区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多年来,王志杰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先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了《试析汕头澄海与“南澳Ⅰ号”的潜在联系》《铝制探方的运用》等论文在专业期刊发表,利用现有的田野考古项目工地为资源,深化、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积极配合对龟山遗址考古调查、保护项目后续工作的开展,整理、修复历年考古调查、发掘文物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8年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一带一路”沿海国家水下考古实习班,王志杰被聘任助教,他也从水下考古队员成长蜕变成为水下助教。如今,王志杰已成为粤东地区考古工作的业务骨干以及中国水下考古的中坚力量。

“汕头好人” 王志杰:

因为目前整个粤东在学水下考古的只有我一个人,还是希望粤东地区有更多有志向、高学历人员参与到水下考古,为国家整个海岸线的水下遗珍做很好的发掘。我肯定也会把自身所有的经验教给他们,做好接力棒的作用。

来源:文明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