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滴滴在时,网约车行业是风平浪静,一枝独秀。

那么现在滴滴被“扫地出门”之后,网约车界就成了三国混战的局面,而滴滴这个老大,也成了滴答出行、高德打车、阳光出行等平台的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滴滴下线100天的日子里,竞争对手和用户都经历了什么?

一、司机

滴滴刚倒台的时候,很多司机忧心忡忡,觉得滴滴会被全民抵制,单量必定减少,生存难以为继。

然而,半个月过去,存量司机的生活滋润度,显然超出了预期。根据大数据估算,在滴滴下架后的三个月里,月收入大概提升了20%。

这主要得益于“稀缺心理”,在拥有的时候不珍惜,等到没有新的司机加入了,存量司机就成了平台的“香饽饽”。

为了稳住现有的司机群体,不仅回归了之前停掉的奖励,而且额度也比之前高了,甚至还大张旗鼓地降低了司机的抽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还留在滴滴平台上的司机,出车压力小得多。

尽管这只是滴滴、滴答出行、高德打车平台之间的博弈,也是滴滴的缓兵之计,但是好歹也有实打实的利润给到司机。

二、用户

用户来来去去,司机走走停停。

对经常使用滴滴的老用户来说,基本问题不大,毕竟只要已经注册了用户信息,就算是不打开APP,照样能在小程序中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也成了滴滴维系存量用户的重要纽带。

但是对拉新来说就不行了,新用户无法注册,就连一些正在积累用户的新业务也受到了影响。比如最新开拓的某些业务,在拼团或者是领取优惠券的环节,频频失败。

此外,真正受到困扰的是因为某些偶发原因卸载了滴滴的老用户。比如部分用户正好更换手机,在新下载app时,发现已经下架,顺便之前攒到的优惠券也不能用了。

三、竞争平台

如果说司机和用户,只不过是这场竞争的外围人,那么滴答出行、高德打车、曹操出行等竞争平台,才是实打实掀起风浪的始作俑者。

今年七月份开始,各平台都在陆续推出各项优惠政策,全方位吸引司机的目光。比如曹操出行、高德打车,以及新出世的美团打车,都给出了巨额拉新奖励。

这是有资本、有实力的平台玩得起的,至于那些没有资本,还想趁乱“吃钱”的平台,就成了坑蒙拐骗的专业户。

今年七月份,滴滴司机陆师傅在其他平台的邀请下,放弃了滴滴,在一番尝试后,发现还不如老东家。“至少滴滴还有垫钱的机制,不会让乘客赖账。”

很多想不断蚕食滴滴的竞争者,只看到了如何竞争、抢用户,但是对如何盘活用户、把握司机,却没有成熟的定论。

对网约车来说,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又容易,但是在服务方建立优势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

如果这些平台不加努力,或许,未来的网约车界还是属于滴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