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人口大国,国人的每一种刚需高频的需求,最终都会进入“无孔不入”的阶段,火锅作为中餐第一大品类,因其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成为餐饮工业化的一面旗帜,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锅圈食汇的出现就是白热化竞争环境下,对用户需求无孔不入式的模式创新。

创始人最早发现的机会只是火锅食材,不断被资本加持、指导之后,逐渐变成了火锅、烤串、串串、冒菜等家庭消费中刚需高频食材、器具的数字化供应商,以连锁加盟门店模式跑出大规模的终端门店只是要给资本验证这一需求的真实性,最终究竟是终端门店,还是嵌入中小型超市或便利店,卖给盒马、每日优鲜还是自己变成一个全食便利店,尚未可知。

但对于餐饮创业者而言,它的爆发式增长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部分。

一、餐饮最值钱的依然是上游,也就是供应链,餐饮行业上市公司最密集的一定是供应链企业,无论是零售化餐饮、快餐还是规模化中餐连锁品牌

火锅这种需求无论是在家场景,社区场景还是购物中心场景,甚至办公场景,都是一种真实需求,但火锅品类挣钱或值钱的部分,从来都不是口味,而是供应链,我们吃过太多好吃的火锅,但能跑出规模的品牌,它首先是一家供应链公司,其次才是火锅品牌连锁,比如海底捞、大龙焱、小龙坎、巴奴等。

想做小而美的火锅,就聚焦口味,想做成连锁,就得想办法做强供应链,能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将食材成本持续压缩,食材的加工、配送、保鲜等成本持续压缩,维系供应链持续运行的供应链团队和技术壁垒越来越强。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一个庞大的终端体系。

锅圈食汇3年5000家,每轮融资的钱除了跑马圈地之外,基本都会砸向供应链,除了资源层面的供应链或产业链整合之外,还有提升整个系统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部分,让中后台拥有c2F的柔性响应能力。比如配备有冻仓的前置仓、中心仓加冻仓、全国一体化的干线、支线配送网络建设等。

二、门店越小,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越强

锅圈食汇对加盟门店的要求是65-80平米,蜜雪冰城5-30平米,华莱士最低20平米……,要百城万店或千城万店,甚至10万店,那就必须大幅度降低对面积或物业条件的要求,对外在环境和人员素质的要求越低,繁殖能力越强。而这种对人力、面积、资金等核心成本要求越低的背后,就反过来提高了对餐饮品牌整个产品线标准化程度、运营线标准化程度、成本控制和供应链能力等一系列的高要求。

线下消费连锁在满足用户过程中,因为竞争环境日益恶劣,会持续地无孔不入填补用户更细微的需求,所以空间越来越小,时间越来越短,价格越来越低,交易越来越便捷,就成了一种客观规律。

所以餐饮创业者的创新方向要优先往“小”(空间)了去想,往“快”(时间)了去想,往“便宜”(价格)去想,比如购物中心内的餐饮连锁在满足产能和前厅供给能力前提下尽可能往小了做,菜单往少了做,厨房的半成品、预制品比例要越来越多,毛利稳定前提下要持续提升“性价比”等等

西贝原本都是1000平以上的大店,做小了之后才迎来大爆发,但西贝的性价比越来越差,因为西贝花钱太无度,浪费了很多钱,这些钱迟早需要顾客承担。

海底捞更极端,在抢占了火锅制高点之后,全面发力小店,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饭饭林、秦小贤以及在郑州新开的乔乔的粉,全是快餐,全是小店,大多客单价都在10元上下,一旦验证成功后都可以铺天盖地,无孔不入。

三、要对90后、95后、00后一代的餐饮需求有超高的敏感度,他们代表了餐饮未来的格局

“宅、急、忙、懒”是一些投资人对这一代人的描述,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曾说过,85后是温饱一代的独生子,95后是小康一代的独生子,他们心理上的财务安全感比85前的这好几代人都强10倍100倍。说白了就是“能花”“敢花”。

宅、急、忙、懒的人性需求,必然会导致餐饮板块向零售化方向发展,也就是餐饮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而渴望有趣、好玩、有个性的需求则加剧了餐饮产品的内容化,比如茶颜悦色、文和友、奈雪的茶、太二酸菜鱼、姚姚酸菜鱼、湊湊火锅等,不再是单纯的好吃好喝实惠或品质感,而是注入了某种精神、某种价值、某种文化,某种可以消费的内容。比如茶颜悦色的霸蛮劲儿、文和友的市井文化、湊湊奈雪和姚姚酸菜鱼所表达的独立女性精神等

85后到00后这一代人在互联网上掌握了几乎绝对的流量,也是线下购物中心的消费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财富能力和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基于对这类人群消费洞察的餐饮解决方案也会逐渐大面积涌现。

餐饮的根是产品,但终极意义上是新一代消费主力认可的产品,或者说,20岁的年轻人永远是餐饮人创新创业的根。

四、从田间地头到顾客嘴里,谁的时间更短更便宜,资本就会往谁那里涌,餐饮创业要先看上游再选品类

锅圈食汇的线上商城与线下门店及前置仓,让它拥有了最后500米的流量入口,这是资本最看重的价值,也是餐饮进化的方向。

从餐饮产业整体而言,食客吃到的东西其源头在田间地头或工厂,所以无论加盟还是自己开店,首先我们要考察或检视的就是我们离源头够不够近,中间环节越多,食材成本越高,如果能像本地批发商一样直接从源头厂商或田间地头低成本高效率拿货,我们在终端的成本控制空间会更大,要么低价获客,要么将费用铺在服务或团队或营销或品牌上,强化品牌影响力或复购能力,生意模型自然成立且可持续。

所以餐饮创业要优先考察上游,从可选择的上游中挑选出正在高速成长的品类,我们就站在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制高点,比如中国加入RCEP,一年后税率政策生效,大面积的食材都会低成本涌入中国市场,水产、香料、蔬果等,如果我们有上游渠道,可以拿到低成本食材,那么基于该类食材的爆品研发就自然是餐饮创业或创新的破局点。

社区团购大战,资本、技术、人才大规模涌入,泡沫破灭后,市场上也会成长出大量的掌握源头蔬果供应链的人才,这些人才进入下游餐饮行业顺理成章,敏感度高的餐饮创业者已经猫上了这类人,一旦打通上游供应链,原本几十家的门店往往可以瞬间爆发到几百家、上千家。

钱永远会往效率更高回报更快的地方流动,餐饮投资风向背后是餐饮行业的进化方向,从大品牌的动作、餐饮资本动作中,我们往往能发现餐饮行业进化的趋势。

锅圈食汇的终局会如何,影响因素很多,但作为案例,它的爆发本身却折射出了餐饮行业的发展规律,这是作为餐饮人,值得深度思考的方向。

作者:刘帅

-END-